张静
《牛津英语大词典》在1954年第一次收录了“moonlighting”一词,用来指日常雇佣之外的有偿工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职场上强调忠诚,流行集体凌驾于个人之上的观念,通过兼职赚取额外收入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得到负面的评价。对兼职的批判性态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兼职的人不断增多。美国国会通过新法,禁止立法者从事每年收入1.5万美元以上的兼职工作,比如说演讲。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副业开始持更加积极的态度。新闻报纸和杂志中经常可见美国人用副业收入支撑家庭开支的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被广泛接受,美国劳工统计局曾称,高学历、高收入的员工最有可能从事副业。进入21世纪,兼职文化开始蓬勃发展。
如今,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都需要一种以上的收入来源,仅仅依赖单一的雇主,他们的生活很可能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全职工作之外寻求新的赚钱机会,正是我们对抗压力和经济停滞的良好途径。在这个低工作保障和高财务压力的社会里,我们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即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副业,开创多样化的赚钱方式。
20多岁的年轻人一般因为工资过低、失业或被大材小用而需要一份副业;对于工资增长缓慢的三四十岁的人来说,急剧增长的家庭责任迫使他们需要增加收入来养家糊口;而那些收入和资产日益下滑的四五十岁的人,则需要在退休前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60岁以上的人更多的是为退休生活而准备资金。
从事副业的长期目标,通常是:有一份全职工作保底,同时又能做一些新的实验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重新定义了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并不是说要每年赚100万美元,或赚够35岁就可以退休的钱。财务自由意味着单一的老板、单一的雇主或单一的薪水并不是你每个月唯一的收入来源,也表明你总有至少一份额外的收入,不必去考虑经济波动的影响或雇主的底线。
比起业余时间的无保障副业,全职工作给人提供了安全感。除了一份稳定的工资,全职工作还提供了退休和医疗保障、友情、技术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家成熟的公司里个人可以享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随着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在将更多的业务外包,市场对创意服务和在线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旺盛。副業的选择非常个性化,合适的副业就像一条合身的牛仔裤——弹性刚刚好。副业从事者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独特技能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考虑创业想法是否适销对路。
副业从事者的创业想法往往源于心中的小灵感,他们坚信这种灵感终能构筑起他们的财务安全网。比如克里斯·哈迪的故事。他是一名仪器修理工,但同时也有着一副卡通人物的嗓音。他在网站上以每段配音5美元的价格提供配音服务。IT工作者卡特夫妇,他们制作了一个做预算的App,获得了很多杂志的推荐,这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全职工作之外经营其App业务。
如果你想在全职工作之外干点其他什么事情,头脑必须保持敏锐,同时要对此保密。著名小说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曾为一个诗歌组织做执行秘书,他曾偷偷在办公时间写小说《处女自杀》。为了避免被注意到,他将小说写在办公信纸上,但是这并没起什么作用,老板发现后立刻解雇了他。
即使两份工作不能相互融合,有些人也可以想办法在非工作时间挤出时间做兼职,比如说早起。畅销书《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是医生,他说自己曾经早上 4:45起床写小说,然后再去医院上班。兼顾两者很难,但是相对地,你不用再怕因被裁员而失去收入,也不用做一份厌倦了30年的单调工作。
(渔家傲摘自《世界博览》2017年第20期,勾 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