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响在二中校园的琴声

2017-12-18 21:38申乃静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呼市回响呼和浩特市

申乃静

毕淑贤老师,曾是呼和浩特市二中的音乐教师。她在傅作义将军创办的奋斗中学(呼市二中的前身)后期就开始任教,是呼和浩特二中的元老级人物了。

在呼和浩特市二中校史馆里,有一架老旧的钢琴,据说是傅作义将军留下来,毕老师当年教学所用。

我的母亲毕淑贤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曾在沈阳、北京任教。1951年从北大附中支边来到当时的绥远省奋斗中学,就是后来的呼和浩特市二中,从事音乐教学。从那时起,母亲的琴声便回响在呼市二中的校园,也永远回响在她的子女和学生的记忆中……

当时的呼市旧城叫“归化”,新城叫“綏远”。荒凉落后,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住在学校最边的小平房里,学校的东边是一条河,南边是一个芦苇湖。我长大后经常想,当时的母亲为什么会放弃北京优越的条件而要来这个荒凉的地方呢?这可能是她们那一代人的情怀吧。

她的专业是音乐教学,她的嗓音很好,属于那种女中音吧,浑厚而丰满。当时在大礼堂的走廊边有一间教室,是专用的音乐教室,每天从那个教室都会传出钢琴的美妙音符,那是出自母亲的双手。当时,我也是二中的学生,每当上母亲的课时我都会兴奋不已。课上课下那些喜欢音乐的同学都会围着母亲转。其时,学校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每天下午下课后就是各种兴趣小组的天地了,母亲的舞蹈班和声乐班是人数比较多的。

母亲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最早的是我和哥哥弟弟,而父母亲则是很晚才回来的,所以我和哥哥从十岁多点就学会了做饭,后来母亲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学习,就让全家到学校食堂吃饭,这样她的时间就可以更多地用在工作上了。她热爱她的工作,更热爱她的学生,我当了老师后才切身体会了母亲的心情。

母亲性格很好,很温柔,从来没有训斥过我们,对她的学生更像慈母一样。遇到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尽力去资助和关心。邵丽是一个丧母的女孩子,母亲给了她很多的母爱,关心她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后来邵丽随父亲回了吉林老家,如今也有五十多岁了吧,如能看到这张照片可还记得当年的“毕妈妈”吗?

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是母亲的骄傲。她平常谈的最多的是她的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辅导她的学生,她每天要备课写教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学条件十分有限,很多歌曲、乐谱都是母亲手抄的。

我经常听母亲念叨她的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左如云、张之涛等,六十年代的贾冠云、杨燕民、王正平等,七十年代的郭燕宏、陈宝昌、姚燕如等,他们都是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可我们做儿女的却没有一人传承母亲的音乐细胞。母亲二十九岁来到呼市, 一生中只回过一次老家。那是1957年夏,我们全家回了老家沈阳市。

母亲身体不太好,1962年困难时期患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和腿都是肿的,她休养了一段时间还是去上班了,她说不能让别的老师总是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我无法想象母亲举着肿胀、僵硬的双手是怎样在琴键上弹奏出铿锵有力的音符的。母亲很乐观,为人和善,一说起她的工作和学生总是眉飞色舞,举行各种文艺会演是她最得意的时候,每一次演出的成功都是她辛勤劳作的回报。

“文革”中,母亲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批斗。后来,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年仅66岁就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她热爱的世界。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了,她的一生教给我的宝贵财富——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也会把它永远传承下去。

她那在人海中静静的背影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她那曾回响在二中校园的美妙琴声,也永远回响在我的耳边……endprint

猜你喜欢
呼市回响呼和浩特市
光影回响-TW展厅
鸭绿回响
回响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