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
学校督导评估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信息,这是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保证督导评估质量的基础,督评信息的采集整理贯穿于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督导评估信息采集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资料查阅法、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校园观察法、课堂观察法、集体座谈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侧重,但是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2017年4月至6月,笔者作为教育督导评人员参与了包头市19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督导评估工作,对信息采集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现以某些指标达成情况评估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本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规范办学”这一指标,其中有一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现象”的评估标准。入校实地督导评估前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开不齐、课时开不足的现象。在对某区一所初中学校进行实地督导评估时,通过查阅学校总课程表发现该学校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国家课程,这与之前的问卷调查数据不吻合。于是,笔者重新查閱了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和教师及学生手中的课程表,发现这四表存在课程开设不一致的问题,总课程表和班级课程表中反映出各年级均开齐开足了课程,但是随机查阅教师任课表、课程表和学生的课程表,发现八年级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没有开足课时,九年级未开设音乐、美术课。其后,我以巡课的方式随机观察了各年级上午第三节和下午第二节的常态课堂,发现有些班级课程表显示为美术、音乐或体育等课程,实际是在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随后我询问这些班级上课的教师是否临时调课,老师们说为了赶进度、提高中考成绩,减少或挤占了音乐、美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科学等课时,增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课时。观察学生课间操活动时,在自然状态下我又随机访谈了该校八年级和九年级的部分学生,从学生口中得知存在不按课表上课,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课时被挤占的问题。这样,该校课程计划执行不到位的事实情况就清楚了。
又如,在对某初中学校规范学籍管理行为的督导评估中,笔者通过查阅学籍档案材料,并与网上注册学籍、班级人员花名、最近两个学期学生考试成绩等信息进行比对,发现该校九年级有36名学生存在人籍分离、在册不在校等违规行为。在与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个别交流后得知,这36人中,有4名学生转到其他初中就读,其他32名学生流向了中职学校。随后,笔者做了跟进式调查,通过访谈这些学生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班级同学,了解到4名学生确实转到了其他初中就读,而且成绩比较好,其他32名学生大多因为成绩较差或有厌学情绪,提前流向中职学校。那么,学校或教师是否存在轰撵或劝退学生的违规行为呢?笔者又从学籍网上随机选取了32名学生中的3名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独立进行了电话回访,其中2名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因为成绩较差,被老师劝说到中职学校就读,1名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自愿到中职学校学技术。掌握相关信息后,笔者与校方进行沟通和反馈督导评估意见时,指出该校在学籍管理和控辍保学等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述事例中,笔者在督导评估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综合运用问卷、访谈、查阅资料、校园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信息,并注意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增加了信息采集的客观性,保证了督导评估信息采集的真实性、有效性,由此而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提出恰当的要求和行之有效的建议,使得接受督导评估的对象感到信服。
更 正
本刊2017年第11期(A版)14页中的文章《让思想点亮生命 用文化润泽人生》的作者应为宝音德力格尔、汪洋、杨遴均,因编校不慎,丢失“均”字,特向作者及读者致歉。
《内蒙古教育》编辑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