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高等职业院校“531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刘涛
做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评价体系完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覆盖全面、评价、反馈、监控及时的教学质量评价“生态圈”,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更好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逐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以下特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成为共识;教学质量评价重心前移,监控布点愈加科学,人才培养全程﹑多方位﹑信息化的过程性评价观初步建立;实施培养阶段重点问题评价,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常态化﹑规范化﹑开放化。因此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评价体系完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覆盖全面﹑评价﹑反馈﹑监控及时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生态圈”尤为重要。“531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建立此“生态圈”的一种有效的实践。
构建“531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引入5个评价主体(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结合内部保证体系建设要求,构建3个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体系),搭建1个平台(教学质量评价网络平台),使整个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1个过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运用“531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综合评价实践。
“5311”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内容为:
图1 “5311”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图
为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全面性,需要人才培养和人才聘用等相关方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价。现在所有高职院校基本都建立有校企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现有组织机构,优化和完善现有组织机构,将政﹑校﹑行﹑企和社会公众等相关方引入组织机构。比如可以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理事会,设置秘书处﹑常务办公室等常设机构,建立专业理事会﹑质量评价办公室等分支的组织机构架构,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融入框架中各组织机构中,完善章程和职责,实施校企﹑校校﹑校行多形式﹑多主体集团化合作,成员单位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互惠多赢。
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基本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经费投入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考评指标体系﹑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毕业评价指标体系﹑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评价要素,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以人才培养过程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学期模块化,每个模块都依托多元评价主体进行过程化评价。需研究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的项目,确定项目内容﹑评价依据﹑参与评价主体及参与机制﹑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详细内容,使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环节。
构建与多元化评价主体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将多元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纳入﹑补充到监控体系之中,建立与多元化评价主体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图2所示。成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图2 多元参与、全过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要重点融入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要求和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
建设一个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及时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完善﹑纠偏。该网络平台具有动态性﹑及时性﹑准确性﹑开放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能实现实时记录﹑实时监控﹑实时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该网络平台具体包括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模块﹑教学质量网上评价模块﹑教学质量监控预警模块。
“531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全面和标准化,切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要求,能大大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基于主体多元的过程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