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周期下如何确保财富安全
马光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亮点之一,是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告别了过去多年短缺经济的状况。但是应该看到,随着老百姓在各方面需求的提升,特别是精神、健康、环境等方面需求的提升,社会生产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大事。换句话说,过去30多年,中国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下一个30年,则需要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
在这种矛盾的转换过程中,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从速度而言,中国经济正在从超高速增长进入常态化增长;从经济基本面而言,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从经济发展目的而言,中国经济正在从温饱型经济转化为小康经济,精神层面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产业而言,服务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
这一系列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以“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全新周期。
这个全新的周期,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构建新的经济体系的描述,可以概括为六大周期:第一是政治新周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是增长周期,中国经济进入常态化的增长;第三是科技周期,中国正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第四是产业周期,产业从低端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第五是动力周期,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第六是财富周期,中产阶层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可见,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意味着中国经济内核和“基因”的改变,意味着老百姓需求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更意味着老百姓未来财富机遇的变化。就财富机遇而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之后,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构建中国现代经济体系的描述,中国的财富风口其实已经在发生变化:
其一,随着房地产基本面的变化,房地产作为最好的投资品的时代已经过去,特别是房地产政策全面回归居住的民生政策,强调“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围绕房子的居住属性构建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房子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
其二,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强调金融风险。这意味着,过去的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将逐渐被清理出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将是新周期下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寻找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会非常困难。
其三,中国金融周期的回归。我们看到,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全球货币政策转折点正在到来,全球主要央行都在收紧货币,中国的M2已经连续四个月增速在两位数以下,这意味着,货币高速增长的时代也已经过去,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的价值中枢都会下行。
也就是说,在新周期下,财富和产业的风口已经变化,中产投资的理念和模式都和过去不同。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经济重心回归实体的情况下。中产阶层一方面需要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保卫财富;另一方面,在新周期下,确保财富的安全而不是高收益是首要原则,中产阶级的财富结构决定了,在防风险的周期下,高收益金融产品对财富的冲击是最大的。
在中国经济新周期下,中国的财富风口在转移,必须忘记旧周期下的财富旧梦,忘记过去,重新寻找新的财富风口。财富安全、个人幸福的关键是在新的风口下重新规划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取决于主动选择,取决于周密规划,而不是仍然沉迷在过去的财富故事中不能自拔。
经济学家,现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学术旨趣主要在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房地产和民间投资等领域。
财富安全、个人幸福的关键是在新的风口下重新规划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取决于主动选择,取决于周密规划,而不是仍然沉迷在过去的财富故事中不能自拔。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