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瀚森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与技术中心,上海 200035)
国际远洋船舶法定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的探讨
周瀚森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与技术中心,上海 200035)
主要探讨了国际远洋船舶法定检验的相关使用报告编制依据的发展过程,分析了“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在中国船级社CCS检验国际远洋船舶中的应用,提出了验船师开展国际船舶法定检验的工作建议。
国际远洋船舶;法定检验;协调系统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60年制定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时规定:签约国(又称缔约国)均应按照SOLAS来制定各自国家的法律,以便实施SOLAS。随着海事组织发展以及IMO制定各种公约以来,早期的公约均各自成一体。单从证书的有效期来讲:有1年有效期的;有2年有效期的;有5年有效期的。尽管证书的格式在各国际公约中已经规定,但是“检验报告格式”在IMO的“检验准则”下由各成员国规定,这就导致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执行的尺度不一致,安全的标准执行不同情况,因此,国际海事组织对所有公约的“检验和发证”进行协调。
本文就营运中的中国远洋船舶按照“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检验指南”进行法定检验技术的要求和工作方法作一探讨。
对营运中的国际远洋船舶,SOLAS要求的法定检验主要有:初次检验、年度检验、中间检验、定期检验、换证检验、船底外部检验和附加检验等。这些法定检验均有船旗国主管机关或被船旗国政府授权的检验机构,按照船旗国的法规要求和检验项目的控制,开展相关船舶的法定检验。如:中国政府授权中国船级社对悬挂中国旗的船舶开展法定检验,中国船级社的检验人员按照本社的技术支持文件的相关要求来开展法定检验工作,检验完成以后,通过SSMIS(中国国际远洋船舶发证以及管理)系统完成“证书和检验报告”的签发。
众所周知,国际远洋船舶需要满足IMO的许多公约的要求,如SOLAS公约、MARPOL(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LL(载重线)公约等。在公约中提出了检验和检查要求,船旗国或授权的检验机构按照公约的条款要求来开展法定检验工作。如:“SOLAS公约-第I章-第7条-客船的检验”第(b)(ⅰ) 初次检验应包括船舶结构、机器及设备,并包括船底外部以及锅炉内外部在内的全面检查。该检验应确保船舶的布置、材料、结构尺寸、锅炉和其他受压容器及其附件、主辅机、电气设备、无线电装置(包括救生设备中使用的无线电装置)、防火、消防安全系统和设备、救生设备和装置、船载导航设备、航海出版物、引航员登船设施和其他设备,完全符合本公约规则以及主管机关为此而颁布的对从事预定用途船舶的法律、法令、命令和规则的各项要求。该检验还应确保船舶所有部分及其设备的制造工艺在所有方面均属合格,并确保船舶已按本公约规则和现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规定备有号灯、号型以及发出声响信号和遇险信号的设备。
从公约的条款来看,对检验工作只是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针对国际远洋船舶证书有效期不相同的客观情况,IMO于1988年11月份在伦敦召开“国际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大会”,并于1988年11月11日通过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和《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特别将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分别纳入《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及《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1990年3月16日以MEPC.39(29)决议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的修正案,将MARPOL 73/78附则I和附则II引入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1990年3月16日以MEPC.40(29)决议通过了《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简称“IBC规则”)修正案;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于1990年5月24日以MSC.16(58)决议通过了《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简称“国际散化船规则”)修正案,入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1990年3月16日以MEPC.41(29)决议通过了《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简称“BCH规则”)修正案,引入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
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于1990年5月24日以MSC.17(58)决议通过了《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简称“国际气体运输船规则”)修正案,引入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
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2005年7月22日以MEPC.132 (53)决议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VI和《NOx技术规则》的修正案,将MARPOL 73/78附则VI引入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
IMO于1988年11月在“国际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大会”上引入了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IMO相关规则要求缔约国履行公约的检验要求演变过程如下:
(1)1979年11月15日,海事大会通过A.413(XI)决议: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和《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进行检验与检查的准则。这是IMO最早对履行公约的检验提出的统一要求。
(2)1981年11月19日,海事大会通过A.465(XII)决议:关于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规定对所有货船进行法定年度检验和不定期检查及对船龄为10年及10年以上的油轮进行中间检验的准则的修正。
(3)1985年11月20日,海大通过A.560(14)决议:关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国际散化规则”和“国际气体船规则”所要求的检验准则;
——替代A.413(XI)决议、A.465(XII)决议。
(4)海上环境委员会以MEPC.11(18) 决议通过了MARPOL附则I的检验准则。
(5)海上环境委员会以MEPC.25(23) 决议通过了MARPOL附则II的检验准则。
(6)1993年11月4日,海事大会通过A.746(18)决议: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
——替代A.560(14)决议、MEPC.11(18)决议和MEPC.25(23)决议。
(7)2003年12月5日,海事大会通过A.948(23)决议: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的检验导则的修正案;
——替代A.746(18)决议 。
(8)2007年11月29日,海事大会通过A.997(25)决议:2007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检验指南;
——替代A.948(23)决议。
(9) 2009年7月17日,海上环境委员会以MEPC.180(59) 决议,通过了MARPOL附则VI的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检验指南修正案。
(10)2009年12月2日,海事大会通过了A.1020(26)决议:2007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检验指南的修正案。
(11)2011年11月30日,海事大会通过了A.1053(27)决议:2011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检验指南;
——替代A.997(25)决议和MEPC.180(59) 决议。
(12)2013年12月4日,海事大会通过了A.1076(28)决议:“2011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的修正案;
——对A.1053(27)决议的修正。
(13)2015年12月2日,海事大会通过了A.1104(29)决议:“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的新版本;
——废除A.1053(27)、A.1076(28)决议。
从上述IMO制定的规则过程来看,落实公约要求的检验规定,从原来的原则要求发展到现在的统一要求“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说明所有公约的缔约国,现今在制定国家的法律文件时,均要按照“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的要求来制定检验要求。
通过上述对国际远洋船舶法定检验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国际公约是对悬挂缔约国旗的国际航行船舶提出的“统一标准”,要求各缔约国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来履行职责,确保人命安全、环境保护。而“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就是各船旗国对执行法定检验的“统一标准”。
就中国船级社而言:
(1)现在使用的国际远洋船舶的“检验报告”,其编制的标准是“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
(2)已经将此内容纳入技术支持性文件“2015-09版法定检验实施指南(国际航行船舶—第3部分)”中。
(3)“检验技术支持系统”中,“检验项目”中“法定检验”栏的顺序和内容的编排是按照“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的要求编制的。
(4)在SSMIS系统中,各种检验报告均按照“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的要求编制。
中国船级社验船师在使用“检验技术支持系统”的“检验项目”查询和学习时,最好结合“2015年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指南”,才能做到对其深度了解。同时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随着新的安全要求以及新的船舶技术设备的增加,IMO对国际公约的不断完善,相关国内指南的要求也会不断被完善。
参考文件:
[1] 中国船级社.法定检验实施指南(国际航行船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U692.7+2
A
2017-03-15
周瀚森(1990—),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和国际船级社协会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