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章
摘 要: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影响力减弱,教育载体的亲和力、作用力变小,教育主体的适应力、引导力下降等多重现实困境。大学生群体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意识淡漠化、理论实践背离化、思想意识浮躁化等问题。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信息主导、学生引导、教育实践、信息处理等方面均面临较大挑战。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应用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教育原则,以搭建微平台、缩小微距离、创新微活动等具体措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微信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85-02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尤其是2013年以来智能手机和移动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微信、微博在青年学生团体中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对于微信等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论述颇丰,但是缺乏系统化研究。就新媒体研究的整体而言,理论领域出现了“微时代”的概念,但是微时代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学界缺乏统一的观点。如何在微时代的视域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尚需系统化、实践性的研究。
一、 对于微时代的认知
微时代的论述集中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硕士论文中。这突出了一个問题,那就是高校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微时代的氛围,享受到微时代的福利,但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微时代的重要性,也缺乏微时代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和创新的思考。
我们从三个维度分析微时代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得出“微时代”的基本内涵。第一个维度是基础理论层面,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互动性的教育、宣传和传播。20世纪70年代,在《弱连接的优势》一书中,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就提出了弱连接社交方式的运用问题,那时还没有互联网,但是其弱连接理论颇有可借鉴之处。互联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弱连接,在互联网时代下,频繁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被高校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这种强连接的教育方法使用不当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互联网教育和新媒体方式的介入,以弱连接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宣传和传播效果。第二个维度是实践应用层面,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国内关于新媒体时代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在2008—2013年间达到一个井喷期,王虹、刘智教授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是这一时期理论争鸣的集大成者,该书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微传播正是新媒体时代的最新表征。第三个维度是基本内涵层面,在微时代视域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前两个维度的基础上,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微时代的基本内涵:微时代是传播人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基于自身的目的和想法进行信息分享与传递的时代,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则是以微博、微信这一类信息分享平台为媒介的一种广播方式的内容聚合。
二、微时代的核心特征
以微传播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应当就是微博和微信这一类轻社交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广义上的微传播应当是一种多级的裂变碎片化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细微”。一张图片,一篇文章,一段小视频都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内容之微;不特定的朋友圈、微博好友是主要的受众即受众之微;简单的点赞、转发、赞赏即动作之微。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使用应当包括快手、斗鱼等非直播视频、摄影软件。简单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轻体验、高效率的新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三、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方法的研究
是微时代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但是如何促使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则是我们尤其需要注重和考虑的问题以及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无论是会议教育、报纸教育、电视教育还是当今的互联网教育,其本质和内涵都是没有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教育性以及凝聚性是一切传播路径的基础。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创新开展,首先要保证内容的正确性、时代性以及喜闻乐见性,要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主渠道,通过微时代的广泛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等进行扩散传播,主动接受微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传统教室和互联网课堂相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多校联合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实现协同效应,促进微时代下的微思政、微教育、微宣传的大格局。
(二)增强微传播媒介的用户粘性
在微时代下,赢得了互联网,就赢得了青年学生。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的用户群和使用粘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增加传播内容的灵活性,充分利用时下的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2016年的热点漫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共青团中央就成功用该漫画以及视频吸引了一批青年学生的广泛关注,并且培育出一批爱党爱国的青年粉丝;在2017年上半年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人民的名义这一热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用户的聚集,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是增强微传播平台本身的可拓展性和粘性,微信公众平台即是这一工作的重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拓展功能,满足学生查天气、查成绩、查论文的需要,实现平台的意见信箱功能,搭建学生工作微信圈,整合高校育人资源,发挥自媒体来源优势,让青年学生真正聚集在平台上,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要比强制签到的传统教育效果好得多。比如一些高校的学工公众号就通过运用微校平台以及微信平台本身的扩展功能,实现校、院两级微信资源联动,通过自助服务、个性咨询、趣味调研、活动报名、活动留言板等模块的接入,在建立之初就吸引了全校学子进行关注并积极点赞,在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促进了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endprint
(三)对于微媒体的不断深入应用和创新
我们五年前讲新媒体,可能主要是微博;现在讲新媒体,毋庸置疑主要是微信。那么五年之后呢,微传播的媒介是不是会发生新的变化。十年前,通过开通QQ空间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那么现在呢,其恐怕难以实现帮助学生们解决困惑的功能了。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不断创新,微传播的媒介也应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扩展。笔者认为除微信与微博之外,快手、斗鱼等网络直播、录播平台也逐渐成为青年学子的新宠。在斗鱼直播,搜索老师,搜索结果显示目前共有主播不足150个,而斗鱼目前共有主播37万个,斗鱼目前关注人数最多的主播“五五开”每日在线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250万以上,这些观众主要是大学生,而类似的平台还有熊猫、全民、虎牙等六七个之多。但遗憾的是我国微时代的研究对于直播和录播领域的微传播,缺乏关注。直播作为当前最为火爆的娱乐方式,正在井喷式发展,但是其作为一种视频共享的平台,并没有发挥出微传播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上起步较晚,如何利用直播平台实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
四、新媒体时代下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从高校方面而言,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入驻斗鱼等直播平台的教育频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可以转变为线上直播教育的方式进行,通过直播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扩大受众群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止步于本校的学生,最大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利用效率,但着重需要解决的是部分教育内容的保密性,以及直播平台送礼物的行为。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看,应当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保证严肃性的同时,加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营造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传播渠道本身的创新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微傳播要更加重视移动端,目前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已经呈现从电脑端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虽然在直播平台方面,其与手机直播平台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内容没有PC直播平台那么复杂,更适合教育类直播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播应该多选取这样的平台。另外快手作为一种新的视频分享APP,已经呈现超越微信的趋势,无论是从活跃人数还是流量上,都占据了青年移动互联网的前沿,而且发展空间很大,可以着力探索这一类视频分享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程龙.高校思政教育与微信创新结合策略研究[J]. 高教探索,2017,(S1).
[2]李小兰,黄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政 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2).
[3]王郁.基于微信平台的思政教学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5).
[4]李印军.以微信为契机的大学思政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5]冼卓桑.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舆情与思政工作中的应用 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