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17-12-15 11:18王丙利宋文滇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王丙利+宋文滇

摘 要:自从“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以来,中国的各个行业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和迎接这一社会变革。从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人们也面临同一问题,这当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试图从当前“互联网+”行动计划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和相关技术方面入手,分析“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引起广大高校安全工作者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视,开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78-02

渐趋与世界接轨并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与时俱进地开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宣布进入“互联网+”,这是中国的“互联网2.0”版本,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将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思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什么方式去迎接它的到来,这其中又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当然这些思考的人也包括我们——一群致力于高校安全的工作者。

一、“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15 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21周年,中国如今已经有6.49 亿网民,5.57 亿智能手机用户,而且这一数字每年还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一文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4年我国企业开展在线销售和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24.7%和22.8%,制造业行业比例较高(为38.4%和34.3%);到2014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网购交易额2.82万亿元(近1/3为手机网购),同比增长4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6%。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其中7 4 %为移动支付),同比增长50.3%。

与此同时,国外先进国家也先后提出了发展互联网计划,都认识到了发展互联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考虑的战略目标。例如,德国和美国为了强化其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在2012年相继提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国家战略纲领[2]。

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之后,有人做过梳理发现,李克强总理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的半年内进行了6次考察,涉及国有企业、创业大街、金融机构、社区、国家部委等,而“大众创业”、“改革”、“互联网+”等,都是李克强总理关注的“关键词”。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提出,使其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当“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的同时,也开启了人们的万众创新之旅。

我们看到“互联网+”行动计划虽然倾向于中国工业发展模式,但是作为一个发展思维路径,这一计划的提出大大地激发各行业对互联网的热情,人们唯恐错过互联网时代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因此,对从事高校安全工作的人来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或者更具体说“互联网+”行动计划背景下,为了实现高校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无法规避的话题,高校安全工作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寻找到立足点正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特点

在开展这方面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对“互联网+”行动计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能看出,通俗一点来讲,“互联网+”就是和传统行业的结合,即互联网+传统行业,但是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3]。

首先,“互联网+”行动计划发端于且重心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局限于产业领域,也就是说互联网的优势还会在其他行业当中得以体现,还会向各行各业渗透,导致各行业之间的深入融合。正是基于这一点思考,中国高校安全视域内的“互联网+”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其次,“互联网+”行动计划引爆传统产业对新的发展模式探索的热情,必然导致中国产业乃至中国各行业转型契机的出现,适时地抓住机遇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我们中国高校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再次,可以预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引领一场传统行业的思维革命。例如,近些年,立足于创新、专注、迭代、极致的“互联网思维”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些关涉互联网发展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方式也一样可以为我们的安全工作乃至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最后,未來“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信息技术,可以预见未来的信息技术平台将延伸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想象,未来有可能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网,互联网将不仅仅与中国产业深入融合,更会导致互联网和人的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

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人财物比较集中,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涵盖了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例如,从笔者为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来看就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所以说正是安全教育这样的安全纵深地带为我们实施安全教育“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未来高校安全工作的趋势和必然选择,谁能抢占这一先机将会率先实现中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飞跃,从而尽快实现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转型。

(二)中国高校“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实施安全

教育具有自身优势

从近些年蓬勃发展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与方式的产生,与互联网相衔接的创新模式开始进入高校教育领域,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于高校安全教育领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随着高校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转型也显得日益紧迫。另外,依托中国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吸收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先天优势。显然,这些都成为中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利条件之一。

(三)高校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安全教育

前景乐观

以现有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交流、物联网等技术在安全教育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1.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即大数据分析,是通过对累积的用户数据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的一门技术,这一技术或者这一理念可以为我们寻找安全教育的内在规律提供帮助,进而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2.信息交流。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信息交流还比较闭塞,安全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信息壁垒的存在已经严重滞后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可以预见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和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将打破这一弊端,未来校际间的安全教育将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信息孤岛将进行深入融合。

3.搭建安全教育平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发展,互联网正在逐渐的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平台的安全教育课程将会逐渐面向学生进行开放,而且这种教育课程将实现校际之间的共享,从而大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逐渐改变高校安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3年开始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选修课,学生通过登录在线学习界面,修足规定的学时,并且通过网上在线的考试,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而且,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的安全教育产品实现个性化的需求。

四、“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

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工作理念,但是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互联网时代下,即有很多机遇,但是也导致很多新的问题出现,笔者认为,尤其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领域创新意识和理论准备不足。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智慧地球、智慧校园理念的提出大大提升了高校工作的效率,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也将大大改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面貌。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日新月异和眼花缭乱的互联网技术,而是基于互联网或者说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或支撑的互联网思维的一系列创新模式,显然当前高校的安全工作者还处于麻木状态,属于中國高校自己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还鲜有人提及。而且,未来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互联网+”可能会涉及具体经费投入、技术平台建设、课程标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互联网+不可能建立单一模块,也不可能自行完成,它与高校信息化平台和智慧校园建设将成为一个整体,这需要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

实践工作理论先行,实践的创新需要理论的突破,人们僵化的思维习惯也是制约未来中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乃至安全工作的瓶颈。笔者通过一些检索发现,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互联网+”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我们在搜集资料时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思维理念,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还没有将目光转到这方面上,这也是笔者写这篇论文的初衷和目的,希望能够给从事高校安全工作的同僚们以借鉴,以期作为一块打开人们工作思路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1]徐争荣.“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 [J].互联网天地,2015,(5).

[2]徐赟.“互联网+”:新融合、新机遇、新引擎[J].电信技 术,2015,(4).

[3]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 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