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电视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

2017-12-15 21:58任天华
电影评介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传承者匠心真人秀

任天华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了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加强保护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文化命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后工业时代的“读图”和“视听”特性使得文化艺术的魅力势必要借助影视和网络等新媒体手段突现。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1]这意味着“声像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以视听符号为代码,经由“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简易编码,使不同社会地位的所有观众都能理解它的信息,从而打破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2]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和传承势必要融入影视传播技术,并且借助影视传播手段的特长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内容传达给受众,以实现可持续传播的目的。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目内容的电视栏目日渐增多,其形式无外乎公益公告、电视纪录片和电视综艺节目。前两者虽然分别以感染力和真实性取胜,但是总体上节目风格庄重严肃,单纯的画面解说和主持人解说与当前的娱乐化时代格调不符,也因此难以引起年轻观众的兴趣和关注,收视率总体堪忧;同时“寿山石”般的静态化表现方式也妨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观众内心,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同感。唯独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其较强的娱乐性和互动性日益获得普遍关注和喜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卫视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相继推出大型传统文化真人秀节目《传承者》和《非凡匠心》,这两档节目和其他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一起形成了“现象级”栏目。相比其他单纯追求娱乐效果,紧紧依靠明星博取眼球,甚至不惜媚俗、低俗的各类真人秀综艺节目,这类节目第一次在电视娱乐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场域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的视野,这种将纪录片娱乐化的现代电视节目制作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像传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也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制作模式。

一、 以“人”为本,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主体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途径主要依赖于“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师徒之间或者家族内甚至会有严格的传授规定,如“传男不传女”“一对一传承”等,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迥异于一般文化遗产的特点,也凸显了传承者的主体地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众多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里,但是,就目前国家所认定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单来看,年龄在60岁以上的传承人占比一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已进入了老龄化时期和衰亡高峰期,艺亡人绝的情景并非个案。再加上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涌起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受现代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人大多钟情于现代艺术,追求现代时尚,对传统艺术和技艺不再有昔日的热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传承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的核心要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卫视和业界相关传媒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了保护传承主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利用电视综艺节目这一娱乐性十足的现代传播媒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及其技艺搬到了舞台上,适时融入娱乐时尚元素,对于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包装和推广,使得尘封上百年的艺术形式重新为年轻观众喜闻乐见。

2015年开播的《传承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策划推出的国内首档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型文化真人秀节目。节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登台表演,并且在表演结束后,由传承人对表演内容进行解说。在节目最后由嘉宾投票决定该传承人是否能登上“一席之地”,这种形式突出了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使得观众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注焦点集中于传承人本身,正如某评论者所说,“以传承人为节目展现的最基本形态是《传承者》栏目区别与之前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最明显标志。”[3]在第一季的10集系列节目中,共展演了41项民间绝技,41位国家级传承人登台讲述了他们的传承历史和心得。观众不仅欣赏了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的艺术创作,也近距离接触了一个个传奇色彩的“民间高人”。历史长河中几近被湮没的民间绝活在这些“人间活珍宝”身上又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孤独、高冷的传承人瞬间在我们眼前具有了生活气息。

2017年开年之初,北京卫视又推出大型文化体验类节目《非凡匠心》进一步带领我们走进传承人的生活和内心。正如学者胡斌毅提到的,“它创新性地使用了“1+N”形式,由一位固定的匠心引领者邀请多位嘉宾,一同拜访国宝级手艺大师,并亲身体验传统技艺,传承并推广工匠精神。”[4]《非凡匠心》由著名影视人张国立作为引领人,每期节目分别邀请不同的明星嘉宾协助,共同探访民间著名“匠人”的艺术创作生活。同样是户外真人秀,国内其他明星真人秀节目貌似秀的是明星们的幕后生活实景,实则仍是秀演技,目的无外乎娱乐到底。而《非凡匠心》则是将艺人的真实工作生活场景“秀”出来,同时加入明星效应,即我们所说的“纪录”+“娱乐”的新模式,文化元素与娱乐元素兼具,其中又以宣扬传统文化为终极目的。而且与《传承者》不同的是,《非凡匠心》将“秀”的场地由舞台转移到了“匠人”的工作场地和生活场地。在“纪录”模式下,“匠人”们的讲述、实际演练不再具有舞台效应,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同时,协助的明星们亲身参与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际创作中,其粗糙生硬的笨拙与荧幕中的完美形象形成强烈反差,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这种“纪录”+“娱乐”的新模式更加彰显了传承人的可贵与不凡。

电视真人秀节目将“人”视作传播对象和传播主体,这是此种节目形式的优势所在。而北京卫视推出的这两档节目正是借助了这一新兴节目类型,成功嫁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扭转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融入现代生活的局面,將传承人视作传播的核心和主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做了很好的注脚。

二、 注重文化精神内涵的“匠心”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潜在威胁下,确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生动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载体,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从而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

北京卫视作为首都电视台,试图通过电视综艺节目重拾对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重新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显示了作为地方卫视之首的敢于创新、勇于承担的大将风范。据统计,《传承者》自2015年11月14日开播以后的每个单月的电视综艺节目排名都保持在前三名①,节目制作者用“真摯情怀、真实争鸣、真诚致敬”三重定位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集中释放,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种精神与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身所蕴含的默默坚守、勤于探索的精神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同样,2017年1月15日首播的《非凡匠心》在省级卫视电视综艺节目单月排行榜也一直保持着前四或者前五名①,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5分,这是电视综艺节目的骄傲,也是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另外,《传承者》的幕后制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这个90后团队历时近一年,跨越全国20多个省市,从2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筛选了80多个适合电视节目呈现的项目进行展演。正是在与老一辈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被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为名,不为利,不为钱,后继无人,依然要传承”(《传承者导演》语)的精神所打动,北京卫视副总编辑徐滔在谈到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的时候讲到:我们要通过这个节目告诉所有人他为什么要传承和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传承。这是这个节目的魂魄,也是节目内容展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神内涵所在。同样,在舞台上,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导师团和青年团围绕项目本身的一次次交锋和争鸣,在为节目添加娱乐元素之外,也是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精神的重要表现。而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恰恰成为代际沟通的桥梁,正是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传承人有了心灵的交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留存。当然,也正因为有了年轻人的参与和争论,老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有可能被重新开发创意得以流行。或许年青一代不再喜欢这些传统的节目表演样式和故事内容,但是这些项目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却是无声地浸润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这种看似喧嚣实则令人思考的形式既反衬了非物质文化产的价值,也成功实现了该档综艺节目的传播宗旨。

如果说《传承者》是在“父子”两代人的交锋与讨论中完成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回溯,这种展示更多地是以同台竞赛的形式推出评判者各自心中的“完美”艺术,那么《非凡匠心》则弱化了比赛机制,将“父子”两代人对于同一种文化艺术品类的真实情怀通过跨越时空的合作创新完美地“秀”了出来。在《非凡匠心》的发布会上,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徐滔用三个“因为”揭示这档节目背后的意义——“因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中国工匠心手相传的智慧结晶;因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匠心永远是衡量标准的尺度;更因为越是置身娱乐时代的喧嚣,我们越是怀念工匠精神的专注。”“匠心”两个字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的凝练,无论是90多岁高龄的徽派木雕传承人王金生和执着的青年雕塑家马文甲费时二十多天,共同完成的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技艺手法的山水木雕作品;还是四川青神竹编大师张德明和浙江龙泉年轻的青瓷制作师刘杰,首次跨代际、跨行当合作完成的竹与瓷结合的艺术品“福禄连连久”;包括老艺术家张国立先生每一次的亲身体验和认真坦诚都无不透露出“匠人”身上的厚重和他们对于技艺无止境的追求。“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手法精妙,心思巧妙的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并没有断裂,大国工匠的匠心之魂并不仅仅只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实则也体现在对创新、发展的孜孜以求。

娱乐至上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重新认识经典,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卫视打造的文化真人秀综艺节目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节目的开发、策划到创意无不用心精巧,正是由于对于传承人身份主体的重视以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度开发,才使得节目一经播出即引起观众共鸣。影像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媒体从业者也应该秉持“匠人”的精神,开发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154.

[2](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

[3]赵娅军.《传承者》: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新形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8).

[4]胡斌毅.文化体验类节目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评北京卫视《非凡匠心》[J].当代电视,2017(6).

猜你喜欢
传承者匠心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弘扬中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民族形象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
民族艺术的坚守者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