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琳琳
勤劳致富“三步走”
——记一师四团林管站职工周松林
□廖琳琳
周松林自从调入一师四团林管站后,相继承包了吊干杏、红枣、苗圃地等百余亩土地。10年里,周松林刻苦钻研红枣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苗木繁育技术,实行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年收入由以前的4万元增加到了如今的近40万元;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
2006年,当红枣刚在四团落户之际,周松林主动承包了地处偏远、土质差的18亩红枣园。那是刚开垦的荒地,没人愿意承包,周松林却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分析了红枣的发展趋势和见效快的优势之后,他二话不说便与团里签订了30年长期租赁合同,开启了他勤劳致富的第一步。
种植的前几年,由于成本投入大、缺乏科学管理,枣园连续亏损10余万元。周松林没有被困难吓倒,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持续加大成本投入,改良土壤,使原有的土层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向团林果业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甚至到塔里木片区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模式,解决了管理技术不到位、修剪方法不当、水肥投入不够等制约红枣高产的瓶颈问题。
“半数花,一树果,满树花,半数果”,是周松林笔记本上最醒目一句话。为了把这个生动的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真知中,让红枣达产增效,周松林坚持对水肥的使用、药物比例、农家肥投入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科学配备,践行“三五九”修剪法,实施“引蜂授粉”,提高坐果率。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果子大、口感甜,果品质量高,2009年以后,红枣园的效益越来越好,每年为他带来至少10万元的利润。
周松林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想尽办法致富,心想:只种红枣,啥时候才能致富啊?为了规避自然、市场给枣树带来的风险,他看好羊肉市场,决定养羊。于是,他又迈开了致富的第二步。
2006年,周松林毅然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买回了50只羊。由于没有养羊经验,一次,他的一头奶羊产羔时得了病。他不懂给羊治病,耽误了时间,等兽医赶到时,羊已经没救了。从此他决心学习养羊技术。羊生病时,他悉心照料,添草喂水,丝毫不怠慢,甚至每到母羊快生产的时候把床铺搬到羊圈,他渐渐地学会了给羊打针喂药。
经过成年累月的跟羊打交道,周松林在饲养羊和给羊治病方面有了经验,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总结的土方法分类记载。几年下来,他“创作”了厚厚的一本“养羊经”,大家也戏称他是“羊迷”。
2012年,周松林的果树遭受了较大的冻害,但他的收入并未减少,“这都是我的羊帮了大忙了!”周松林自豪地说。
在精心饲养和细致谋划下,羊群渐渐壮大。然而多年来,羊群的品种退化,导致每只羊的效益也随之减少。周松林也多次卖掉品种退化羊,购买新品种杂交羊,实现羊群的更新换代。
目前,周松林的优质羊群已经发展到了300余只,去年,他仅靠养殖这一项年收入近15万元。
2004年以来,四团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为了能早日实现致富梦,周松林觉得培育吊干杏苗前景可观,并积极响应兵团、师、团党委号召,全身心投入到“三化”建设中,踏上培育苗木花卉的致富第三步。
2006年下半年,周松林筹钱又承包了30亩开荒地,用来培育杏苗。苗圃地偏远,水电不通,环境相当恶劣,土壤条件差,石头含量多。人们都说这块地挨着戈壁滩,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周松林坚信人定胜天,点蜡烛,拉水喝,吃住在苗圃地。朋友劝他放弃,但他拒绝了。
刚开始培育苗木,由于没有经验,加上冻害天气影响,杏苗达不到技术标准,苗木成活率低,大多数卖不出去,最终赔了钱。但是他没有放弃,向银行贷款3万余元,用于生产资金周转。
为培育出好苗,周松林虚心向林业技术人员学习苗木培育技术,查阅苗木种植管理书籍,严格按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落实苗木生长各阶段工作。通过精心管理,科学种植,他培育出的苗木达到了优质苗木的标准。家庭年收入也不断增加,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了6万元的存款。这更增强了他科技种树、勤劳致富的信心。
2014年,四团党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继续鼓励职工承包苗圃地,培育苗木花卉。得知这消息后,周松林要求再承包33亩苗圃地。有了前几年育苗的经验,他信心倍增,放水、犁地、施肥、买种、播种……新一轮的苗木培育工作顺利展开。
目前,周松林的苗圃地共培育了杏树、柳树、杨树、沙枣、四季玫瑰、薰衣草等30多个品种、近70万株苗木花卉。他的苗木除了满足团城镇化建设外,还销售到乌什县、温宿县、阿克苏及阿拉尔等地,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一年下来,苗圃地收入可达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