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开展贸易业务风险管控

2017-12-15 09:50
国际商务财会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负债表存货账款

平 焱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公司)

运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开展贸易业务风险管控

平 焱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公司)

合同是贸易企业的生命线。对于合同签订前的事前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下,企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管控模式。对于合同签订后的事中管理,尤其是对企业总体合同签订情况及执行情况的风险评估,目前的方法和手段较为缺乏。对于事中控制,本文提出,树立从签订合同即开始管控的理念,而不是等到资金收付活动开始时,才以财务管控为主要控制手段。“合同资产负债表法”以执行中的合同为管控对象,采用会计思维梳理贸易业务整体风险,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跟踪风险管理效果。该方法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提升企业贸易业务风险管控实践。

贸易业务;风险评估;“合同资产负债表法”

订立、履行合同是贸易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也是风险管控的核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就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贸易企业经过多年实践,对于合同签订前的事前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例如,通过尽职调查了解合作方资信情况;通过对市场及产品的研究,论证合同签订及履行的可行性;通过加强法律审核,规范合同条款;通过组织评审、明确授权审批权限,完备合同订立的决策程序。单笔合同经过规范程序订立后,其风险是相对可控、可承受的。然而,当短期内订立大量合同并集中履行时,其叠加的风险是否依然可控、可承受?

在一些母子公司多、业务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的企业中,合同的签订权及已签订合同的情况通常由业务部门掌控。财务部门辅助业务部门执行合同签订后的控制活动。实际上,合同一旦签订,风险就已相伴而生。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不断累积的合同会产生出新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分析评估,单凭业务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工作,难以应对。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管控思路,并将其命名为“合同资产负债表法”。该方法采用会计思维梳理贸易业务整体风险,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其流程包括分析合同状态、编制“合同资产负债表”、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

2017年7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收入准则基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确认收入,有助于企业增强合同意识、规范合同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业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并非论述合同收入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而是探讨以合同为抓手开展风险管理,与新收入准则业财融合的管控思路是相通的。

一、“合同资产负债表法”的四个步骤

(一)分析合同状态

贸易企业的购销合同分为采购合同与销售合同,评估整体风险应树立从签订合同即开始管控的理念,而不是等到资金收付活动开始时,才以财务管控为主要控制手段。“合同资产负债表法”以执行中的合同为管控对象,执行中的合同是指合同已签订并生效,但尚未执行完毕,包括货款未完成收付,以及货物未完成交收。

执行中的采购合同,可按照是否完成付款,以及是否完成货物购进,将采购合同状态分析如下:

尚未进入付款、收款阶段的合同,此处虚拟了“未来存货”、“未来应付账款”两个科目。此两个科目借鉴了会计核算的思路,但并未包含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内。对该部分合同的关注,体现出风险管控与财务管控在管控思路与范围上的差异。即财务管控关注已发生财务核算活动的业务,属于事后管控;风险管控不仅包含事后管控,还包含事前和事中的管控。

为简化分析,“存货”均为包含增值税的含税价。例如,对于未付款、已收货的采购合同,会计简化处理为:借记存货,贷记应付账款;对已付款、已收货的采购合同,会计简化处理为:借记存货,贷记货币资金。为便于下一步编制“合同资产负债表”,需要为图1中的每项资产、负债科目编上序号。

图1 采购合同状态分析图

执行中的销售合同,可按照是否完成收款,以及是否完成货物交付,将销售合同状态分析如图2。

此处虚拟了“未来应收账款”、“未来营业收入”、“未来营业成本”科目。因“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关注资产及负债的风险,销售业务涉及的损益类科目,不影响“合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因此只在每项资产、负债类科目后,编上序号,便于下一步编制“合同资产负债表”。

图2 销售合同状态分析图

(二)编制“合同资产负债表”

根据采购合同状态分析,图1中的会计分录,可以编制出以下“采购合同科目汇总表”(表1):

表1 采购合同科目汇总表

根据销售合同状态分析图2中的会计分录,可以编制出“销售合同科目汇总表”(表2):

表2 销售合同科目汇总表

将上述两张科目汇总表合并,并按照资产类、负债类科目进行合并、重分类,生成“合同资产负债表”。

“合同资产负债表”包含所有尚未执行完毕的采购及销售合同信息,不仅是那些已在财务账面反映出资产和负债信息的合同。因此,“合同资产负债表”整合了已发生的财务信息,以及未来的财务信息,增加了预测功能。

“未来应收账款”、“未来应付账款”、“未来存货”来源于新签订的合同信息,该信息通常不在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因此,“合同资产负债表”整合了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强化了整体风险观。

“合同资产负债表法”以“资产负债表观”作为风险评估指导思想,相对于“利润表观”,该方法更加有利于在业务开展的事前及事中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而不是在利润表反映出亏损后,再回过头查找亏损原因。

表3 合同资产负债表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

“合同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平衡表,重点需管理好左边的资产类科目。除表中科目反映的信息外,还需执行中的采购合同总额及销售合同总额作为分析依据。风险评估的重点是跟踪每项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化,逐一识别和分析风险点,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以便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为便于量化评估结果,及下一步的风险应对,可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分为极低、较低、较高、极高四级,逐一进行评估。

1.资产类项目风险评估

如贸易企业能不断通过销售活动回笼资金,平衡好从客户端融入信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及向客户融出信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结构与周期,则该“合同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健康报表,说明企业具有自给自足的造血功能。

(1)现金项目

通过实时跟踪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变化(例如绘制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趋势图),可以反映出造血功能是在强化,还是弱化。如发现趋势图呈现下滑趋势,说明存在风险影响因素,需进一步分析风险来源。企业应设置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预警线,一旦临近预警线,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准备好相应融资手段,应对货币资金短缺风险。

对国有贸易企业而言,因其具有良好的银行授信资源,且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资金调剂的余地较大,资金短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影响程度极高。一旦发生较大的资金短缺,且内外部融资渠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企业可能面临信用等级下降、资金断链、经营中断等风险。

(2)应收账款项目

通过实时跟踪“应收账款”的余额变化,可以反映出业务规模增长的“利多”,以及客户回款出现风险的“利空”两方面信息。此时需要结合执行中的销售合同总额进行分析。如销售合同总额呈上升趋势,则分析其增速与应收账款的增速是否一致,如一致,说明情况正常。如不一致,特别是销售合同总额呈下降趋势,而应收账款在上升,说明应收账款的风险已经发生。需进一步分析各部门、各客户的应收账款变化情况,聚焦问题业务、问题客户。

对贸易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极高。一方面,无论是出口业务应收国外客户的款项、还是进口及内贸业务应收国内客户的款项,都有可能因为客户资金或资信出现问题而面临风险。另一方面,片面追求规模和业绩的增长,企业容易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控,包括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对单一客户放账额度控制,以及对公司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重的控制。

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是极高的。因为应收账款项下对应的货权已转移,贸易企业仅保留债权,如果该债权没有采取保险或担保措施,即使司法判决债权有效,也会因为执行不到任何财产而面临损失。

(3)预付账款项目

通过实时跟踪“预付账款”的余额变化,可以反映出采购业务规模增长的“利多”,以及供应商履约出现风险的“利空”两方面信息。此时需要结合执行中的采购合同总额进行分析。如采购合同总额呈上升趋势,则分析其增速与预付账款的增速是否一致,如一致,说明情况正常。如不一致,特别是采购合同总额呈下降趋势,而预付账款在上升,说明预付账款的风险已经发生。需进一步分析预付账款异常增长的原因,是因为预付款比例上升了,还是还款期限延迟了,或是因为供应商超出交货期限未能如期供货及结算。继而区别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控制预付款比例及缩短还款期限,暂停与违约供应商签订新的合同,及时调查供应商违约原因,采取措施保护资产安全。

对贸易企业而言,预付账款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均较高。因已支付的预付账款项下,贸易企业尚未取得对应的货权,如果出现供应商挪用资金,不能按时交货,则预付账款很可能无法收回。预付账款一旦发生风险,对应的货物采购也会随之出现问题,造成采购合同无法履约,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远不止预付账款本身。实践中,一些融资性贸易会有全额预付款情况,一旦无法取得货权或收回货款,影响程度更大。

(4)存货项目

通过实时跟踪“存货”的余额变化,可以反映出经营策略、市场动向、客户资信等多方面信息。如存货余额持续居高不下,可能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的商品出现了滞销、市场需求下降、客户资金困难导致提货周期延长、甚至发生了客户弃货或退货情况等。此时,需从存货余额向上追溯,分别分析存货增加和减少的具体情况,运用趋势法、比较法等找出异常原因。如存货余额持续居高不下,则“未来存货”必须得到及时控制,两项存货总额在“合同总资产”中的比例应保持在企业设定的安全边界内。

存货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与业务模式相关。如贸易企业严格控制货权,坚持收款后发货,则存货风险主要与市价下跌或滞销、客户弃货或退货有关。市价下跌或滞销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但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客户弃货或退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影响程度较高。如企业开展未收款即发货的放货业务,或者开展不直接控制货权的融资性贸易,则存货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均较高。

表4 贸易业务资产类项目风险清单

2.负债类项目风险评估

“合同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是企业占用客户的资金,是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有利于盘活企业现金流。但这部分负债并非无风险。

通过实时跟踪“应付账款”、“未来应付账款”的余额变化,可以反映出企业采购活动的稳定性。如果短期内两项应付账款余额增长较大,一方面应关注对应的存货增长是否符合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应关注付款到期日前,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

“预收账款”是客户交付的定金,理论上应越多越好,但如疏于管理,同样存在风险。一是要关注预收账款与销售合同的匹配性。如果销售合同已履行完毕,预收账款仍长期挂账,应检查是否存在收入确认有误,甚至业务部门刻意隐瞒收入的情况。二是要关注预收账款对应的合同项下,贸易企业是否能如约交付货物。如短期内预收账款增长较快,而企业的采购活动滞后,有延期交货可能,一旦违约,则需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

(四)风险应对

通过上述风险分析与评估,企业已明确不同业务模式下的风险点,以及每个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以资产类项目为例,可编制以下风险清单。

为更清晰地呈现风险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根据上述风险清单绘制风险热力图。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对于红色区域较为重大的风险,应设法先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再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由于贸易企业经营的业务模式不同、商品不同,相应的资产、负债项目所占比重也各不相同,无法制定统一的比例标准,需要企业通过对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以均衡的、高存货的、高应收的三种模拟“合同资产负债结构表”,说明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

当贸易业务资产负债项目处于均衡状态时,企业一般不需要从银行融资,通过占用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可以达致合同资产项目与合同负债项目的平衡。此种状态下,货币资金较为充裕,预付账款、应收账款与存货所占比重较为均衡。表5中,将合同资产分为12份,其中货币资金为3份,预付账款为2份,应收账款(包含未来应收账款)为4份,存货(包含未来存货)为3份。在此状态下,企业的风险较小,需要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为,实时跟踪各资产、负债项目的结构变化,防范结构失衡风险。

图3 贸易业务资产类项目风险热力图

表5 合同资产负债结构表(均衡)

表6 合同资产负债结构表(高应收账款)

当贸易业务资产项目中,应收账款的比重不断增大,通过占用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已无法保持合同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平衡时,企业需要从银行融资。此种状态下,货币资金较为紧张,应收账款(包含未来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例如表6中,占合同总资产的一半。此种状态下,需采取应对措施控制未来应收账款的增长,以及尽快压缩现有应收账款的规模。

通过梳理现有销售合同和客户情况,检查客户信用管理、销售政策管理、收款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合作良好的客户,采取风险预防措施,例如减少放账规模,缩短放账期间。对能够通过信用保险手段分担风险的业务,尽可能在业务开始前投保信用保险,并确保在出现风险后,能依照程序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对已出现逾期或违约迹象的客户,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暂停与该客户签订新的合同、及时催收货款、已投保信用保险的客户需履行相关申报手续等。

当贸易业务资产项目中,存货的比重不断增大,例如表7中,占合同总资产的一半时,因存货占用大量资金,通过占用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已无法保持合同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平衡时,企业需要从银行融资。此种状态下,货币资金较为紧张,存货(包含未来存货)所占比重较大,企业面临存货市价下跌、滞销、客户弃货或退货,以及货权失控风险。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未来存货的增长,保证现有存货的资产安全,以及尽快压缩现有存货规模。

通过梳理现有采购合同,检查采购计划及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存货比重上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如为市场原因导致的市价下跌,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业务部门不愿承担亏损而采取惜售行为,则应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在可承受范围内,承担存货跌价损失。如为采购过程出现舞弊行为,导致存货因质量问题难以出售,企业应果断替换舞弊岗位人员,对问题存货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一旦发现存在管理不当导致的存货风险,企业应对所有存货开展排查,加大货权控制力度,增加盘点的频率。必要时,对长期不动的、或难以盘点的存货,可通过移库手段,重新确认实际货权情况。

表7 合同资产负债结构表(高存货)

二、利用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管控闭环

上述利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管控风险的过程,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

贸易企业需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所有采购及销售合同签订后,在系统内记录合同信息,并跟踪每笔合同执行情况。通过从相关业务及财务系统抓取收付款项、交付货物的信息,自动编制和生成“合同资产负债表”。通过系统预设的分析规则及标准,自动识别单个资产项目或负债项目的风险点,以及分析整个“合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状况。分析结果可以风险清单、风险热力图等形式呈现。

较之手工管控方式,利用信息系统可实现对合同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时化、可视化管控,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一是根据预设的风险偏好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例如,提示企业应收账款或存货的风险量已接近风险偏好指标,需要控制采购规模和进度。

二是根据企业的“负面清单”,监控有无疑似禁止行为发生。例如,通过比对某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分析是否存在明显高于市场价采购或低于市场价销售行为;通过某类商品库存的周转率跟踪,分析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的同时仍在不断采购的行为等。

三是将风险应对措施量化,计算出风控措施无法覆盖的风险敞口额度,对额度进行跟踪和控制。例如,在代理进口业务中,代理方收取委托方20%保证金后开出100%进口信用证,80%的部分是风险敞口。企业应在风险评估后授予该委托方最高的风险敞口额度,控制开证总量。当风险敞口额度已满时,系统将提示该委托方不能开展新业务。

四是对合同违约行为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风险苗头。例如,超过合同约定的收款期限没有收到货款,系统将提示风险,相关部门应立即查明未收款原因,采取处置措施。

五是对风险处置的过程进行跟踪和预警。例如,系统提示疑似风险点或风险苗头后,相关岗位人员应立即履行相应职责,开展风险排查和分析,并将处理结果在系统中留痕。如风险事项长时期得不到处理,则系统预警该岗位人员风险处置不力,为监督风险管理效果提供依据。

上述系统设置,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处置,以及对风险管理效果的监控,形成了闭环的风险管理流程。该流程可灵活运用于企业整体或分部、业务员;运用于特定市场或特定商品;运用于特定贸易模式或客户等。

图4 COSO委员会2016版风险管理框架

三、总结

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提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风险管理作为管理会计活动的一部分,其工具方法的创新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当前,实践工作者急需兼具理论依据与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具体方法。

2016年12月,COSO委员会(2 016)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修订版“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Aligning Risk with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中,提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定义、新模型,更好地说明了风险、战略和业绩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并一改旧版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相类似的立方体结构,像是一支弓箭穿过靶心,弓箭的前端是提升后的绩效,中端是战略和经营目标,后端是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围绕靶心,有五环依次环绕,由内向外分别代表风险治理与文化;风险、战略和目标制定;执行中的风险;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监控企业风险管理表现。执行中的风险如何管控,需要企业结合实践加以总结和创新。

“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吸取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与COSO委员会2016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修订版的精髓,创新了贸易业务总体风险管控的方法。管好“合同资产负债表”,就管住了贸易企业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该方法需要融合业务与财务信息,融合决策、执行与监督各条线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各层级、各维度管控贸易业务风险的抓手。不仅体现为操作层面使用的一项工具,更是管理层、治理层对风险管理思路与意图的表达,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

业财融合的管控思路与方法是管理会计实践面对的永恒课题。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08.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S].2017.[3]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S].2016.

[4]刘红谊.外贸出口业务风险控制之我见.国际商务财会[J].2012(7).

[5]Enterprise Risk Managment -Aligning Risk with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S]2016.

F275

责编:梦超

猜你喜欢
负债表存货账款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政府存货准则与企业存货准则的比较及建议
存货周转率分析中一个容易出错现象的解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
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运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