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解读

2017-12-14 20:06曹艳琴姚兆宏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老炮儿

曹艳琴 姚兆宏

【摘要】多模态隐喻将语言层面的概念隐喻与图像、音乐、动作等相结合,使表达方式更为多样化,更为生动形象。电影是集图像、语言、声音、动作、音乐等为一体的多模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中广泛存在的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基于日常生活体验形成的常规化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的艺术加工和升华。本文尝试对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影片《老炮儿》进行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片的主题,丰富多模态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老炮儿》 多模态隐喻 认知解读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更是人们认识、理解、思维的重要方式,人类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通过隐喻和转喻建构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随着认知语言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隐喻和转喻研究已摆脱了单一的语言模态研究范畴,国内外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语言、图像、聲音和动作等模态。Forceville将多模态隐喻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两种的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一个符号模式为语言符号”。

贺岁片《老炮儿》作为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片,冯小刚也凭该片夺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影片讲述了六爷为营救儿子而和官二代小飞发生一系列冲突的故事,反映了以六爷和小飞为代表的两代人在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的研究成果,试图对电影《老炮儿》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解读,以加深对该片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理解。

一、多模态隐喻理论

多模态语篇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隐喻和转喻的识别均建立在多模态语篇符号特征、图文关系的基础上以及我们对社会文化语境的阐释基础上。多模态隐喻的识别基于镜头或场面的并列或交替所形成的以此喻彼或单个画面内部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和图文关系。转喻的识别更加依赖于语境和百科背景知识,通常以同一认知域内某一突显的实体或特征来指代另一实体,提供了通向目标实体的心理通道。

二、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对《老炮儿》的解读

1.《老炮儿》中的多模态隐喻:影片中的隐喻高度概括了人物的特点和主题思想,是谋篇布局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涵盖如下典型的概念隐喻:

(1)PEOPLE ARE CAPTIVE ANIMALS(人是被囚禁的动物)。把动物比作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实体隐喻最为常见的体现形式。不同的是,本片中,人被隐喻化为被囚禁的动物。把握鸵鸟和六爷的相似点,有助于深化对影片主题的认识。鸵鸟本应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沙漠,如今却被困在城市的囚笼里,供人玩耍;六爷虽然当年意气风发,叱咤北京城,可如今也只能蛰伏在胡同深处,提笼遛鸟,做着小买卖,时不时“管管闲事”,没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靠着年轻时积攒的一些面子而活,借此来打发时光。百科文化背景知识告诉我们,鸵鸟在遇到劲敌无法逃身时往往会把头深埋进土里,不敢面对危险。现在的六爷同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已经格格不入,他不敢面对现实,在无奈中蜷缩在都市中不起眼的角落,准备平淡无味地了却余生。可是,当自己的底线被触碰时,那压抑已久的血性和激情迸发,为了心中坚守的“凡事都要讲规矩”的人生准则,为了人世间的公道和尊严,六爷要拼搏。

鸵鸟在大街上飞奔这一具有魔幻意义的神来之笔,在此与主人公的行动和装束遥相呼应,鸵鸟实际就是主人公六爷的化身。影片结尾导演浓墨重彩渲染的六爷挥舞着军刀的冰上奔跑与鸵鸟的奔跑相呼应,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为正义、为尊严而战的坚定的决心。同时,人们看到飞奔在北京大街的鸵鸟时惊异的神态和急于拍照的行为也显现出人们对于日常很少能够欣赏到的 “风景”的异常关注,那么,六爷呢?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他的军大衣和军刀装束,他的为了尊严而誓死一战的举动,不也是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异样行为吗?

2.《老炮儿》中的多模态转喻:Langacker认为,转喻就是一个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听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目标上。

(1)A PERSONS LANGUAGE STANDS FOR HIS IDENTITY(语言代表身份)

影片中充满了具有“老炮儿”特点的话语,形象地展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六爷在街头因为灯罩儿无证经营煎饼摊和城管发生冲突,六爷和城管论理的话语:“怎么说呀?一大老爷们,一出门让人来一大耳贴子……”,“大耳贴子”指的就是被掴了一记耳光。当灯罩询问六爷晓波是否有音讯,六爷说:“打个屁,我这电话就是一搁了霉的炮仗。”炮仗就是爆竹,霉在现代汉语中指东西因霉菌的作用而腐烂变质,这里六爷以半自嘲的口吻道出了儿子晓波和他的关系,暗示儿子很久没有打来电话了,不免有份失落和无奈。细想之下,六爷不也就是这搁了霉的炮仗,年轻时的一腔热血没有了用武之地,时代变迁,当下的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只用“规矩”就能把一切捋得清的江湖。他也只能经营着自己的小杂货铺,无法在新时代发出自己的声响,反映出六爷还在用自身早以在年轻时就构建的关于世界的状态和行事准则的体验和认知来去审视已经变化了的世界。六爷的话语生动地彰显了他的说话不拘小节的“老炮儿”身份。

3.《老炮儿》中的多模态隐转喻互动:影片中除了隐喻和转喻,还存在隐转喻互动:

隐喻:PEOPLE ARE CAPTIVE ANIMALS(人是被囚禁的动物)

转喻:RELATION IS COAPPEARANCE(关系就是共现)

前文分析了影片中六爷被隐喻化为鸵鸟,这一隐喻的实现和理解是基于对转喻-关系就是共现的辨识。逃离囚笼飞奔在北京大街上的鸵鸟和骑着自行车一副备战行头的六爷在镜头中的共现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在关系就是共现这一转喻的触发下,利用关于鸵鸟的百科知识,并结合本片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性格的语境,观众才能够在认知加工中建立二者之间相似性的联系,去细细品味创作者的初衷。

三、结语

电影是集图像、语言、声音、动作、音乐等为一体的多模态艺术作品,电影中广泛存在的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于体验、经过认知加工形成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的艺术体现。通过分析影片《老炮儿》中的图像、语言、动作等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片的主题,拓宽多模态理论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Forceville,C.&E.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nter,2009.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

[4]潘艳艳,张辉.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1).

[5]Langacker,R.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nter,1999.

作者简介:

曹艳琴(197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以及英美文学研究。

姚兆宏(1972-),男,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以及英美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西安城市形象宣传话语中多模态隐喻的架构研究”

(项目编号:PHKT17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炮儿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老炮儿”冯小刚,“煮夫秘笈”里的柔情蜜意
后现代语境下电影《老炮儿》的语言暴力
石油“老炮儿”
“老炮儿”的春天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