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清·傅山
——书法既关乎视觉审美形象,又关乎创作者的心灵世界。对于接受者而言也是这样。
既然书法含有视觉因素,那么,在审美上,它就有了诸多视觉形象,当这些形象映射在观众的脑海中时,观众就会下意识地做出“巧拙”“丑媚”等相对立的审美判断。也恰恰是由于接受者的存在,书法家们便穷其一生地去追求书法艺术形象的创造。
傅山“四宁四毋论”的提出在特定历史境遇下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他揭櫫了书法性情与书法艺术形象的某些意涵。他的“四宁四毋论”并没有反对“巧”“媚”等,其落脚点主要在“真率”上,因此,傅山的本意并非是鼓励人们把书法往坏的方向指引,往丑陋的方向写。也就是说,傅山反对的是做作,是不自然,是媚俗,是违背自己心性、品格、情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