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婕
智慧社区探索现状
文|许婕
现今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可谓“百花争艳”,由于缺乏真正能起到指导作用的操作细则,智慧社区有的是互联网公司主导,有的是物业公司主导,还有的是家电厂商主导,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智慧社区有着不同的想象和理解。
现今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可谓“百花争艳”,由于缺乏真正能起到指导作用的操作细则,智慧社区有的是互联网公司主导,有的是物业公司主导,还有的是家电厂商主导,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智慧社区有着不同的想象和理解。
通过对已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或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将当前智慧社区发展大致归纳为三种模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主要是提供单一业务的社区服务,如提供线上预约修理、预约钟点工等,但这类社区O2O服务业务往往完全偏向于琐碎服务的“软”整合,用户推广成本高,扩张性较弱。与此同时,单一的所谓社区O2O商业模式也无法解决家庭各大智能终端、社区门禁、停车锁等智能联接与协同,只改善了社区业主单一的生活需求,离公众理想中的智慧社区相去甚远。
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搭建一个平台,构建智慧社区O2O生态圈,其中包括物业公司基于服务构建封闭智慧小区生态圈和物业公司联合互联网公司基于业务构建智慧小区生态圈两大类,它们仅仅基于物业或O2O业务的切入。对比“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社区服务的优化整合,和物业合作也能尽可能多地解决社区事务。但用户缺乏黏性,失败率较高。此外,社区、家庭各个智能终端的全面联接、协同与内容交互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种是一些家电数码厂商推出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通过推出智能家居App以及智能家电产品等,实现家庭各个智能终端的联接与协同。但这一模式存在两大难点,一方面现有传输标准或传输方式还是没有统一,导致用户使用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割裂感,影响用户体验。另外由于厂商之间的利益斗争,导致联接技术封闭,无法兼容和协同其他品牌的智能终端,导致普及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大多智能家居App无法解决社区门禁、车位锁、储柜等智能终端的联接、控制和协同,同时也无法快速打通周边的生活服务业务。而且单靠一家企业整合小区物业、业主及社区O2O等资源,操作难度也较大,难以复制,推广成本较高。
目前,各地的智慧社区建设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各地的探索可以看出,智慧社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未来居民生活的理想场景。
《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500个智慧社区,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建成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网络、智能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安全高效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全市已建成1672个星级智慧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58%,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建成1500个智慧社区的规划目标。
目前,北京全市共有43个街道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在全市1672个星级智慧社区中,五星级智慧社区224个,四星级智慧社区215个,三星级智慧社区814个,三星及以上社区占全部智慧社区的75%。
在北京做智慧社区的公司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软件服务公司,专门做智慧社区方面的软件平台建设,比如物业管理、社区O2O或者社区电商等,这类平台适合轻度的智慧社区项目使用,比如只需要让业主有一个平台来进行物业报修处理、缴纳物业费和考核物业管理人员,另外给业主提供一些小区生活服务和购物服务,就可以采用这种平台。
另外一种情况是想从整体上进行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专门的解决方案服务商,比如太川科技,不仅可以支持客户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还能提供相关的硬件产品支持,比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智慧物业管理、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社区安防报警等。这类型适合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或者新楼盘规划智慧小区的项目。
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智慧社区的一个典型,其一期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4大部分14个子系统。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所有的人、地、物、事、组织,这些数据精确到了每个社区的每个单位、每个楼门甚至每个井盖。智慧政务借助信息手段,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系统、十千惠民系统、社区阳光经费管理系统、综治维稳系统、和谐指数评价系统等。智慧商务是以服务企业为主旨,包括槐柏商圈网、楼宇直通车、惠民兴商一卡通、企业绿色通道等。智慧民生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建设面向社区的各类专项服务的典型应用,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诱导、全品牌数字家园、数字空竹博物馆等。
近年来,上海市从便民、利民、惠民出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社区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发挥地区优势特色,建成了一批示范社区,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智慧化、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人的生活方式便捷化,形成了新型、生态、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
2012年8月,上海正式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工作;2013年11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旨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2015年年底,智慧社区创新联盟发布了《2015年上海市智慧社区需求调研报告》和《2015上海智慧社区发展白皮书》。此次调研由上海电信牵头,联合东方有线等联盟成员单位历时半年完成。白皮书显示,上海市16个区县共确定了50多家试点智慧社区。
目前上海智慧社区的基本模式是:基础设施推动,重视数据和平台建设;需求拉动,开发社区特色的智慧应用;政企联动,推进社会化融资,但是不同试点的发展不够均衡。
近日,普陀区长征镇开放的智慧社区体验中心,就是上海智慧社区中的典型代表。体验中心内设置了智慧社区服务终端,展示了各类连接社区服务的App,涵盖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居家、智慧商圈等内容,打通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
长征镇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弥补了政府对社区服务统一管理手段的不足。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系统、综合预约服务系统、公益管理系统、社区商业对接系统等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可以在门户、App、微信、多媒体自助终端等基础服务平台上实现社区政府、教育、卫生、公益、体育、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发布、预约互动、点评积分、商业优惠等服务,大量的居民行为数据沉淀、统计分析报表将是未来社区居民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中,智慧社区的建设被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社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
随后,广州市天河、越秀、海珠、番禺四区的多个社区被确立为第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其中广州市天河智慧社区省级标准化试点为广东省首个智慧社区标准化试点,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试点以天河区林和街华新社区为主体,以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将在2年时间里抓好“六个一”,以标准化手段促进城市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一个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为社区内的机构和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二是构建一套智慧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涵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是制定一批智慧标准,推动家政、智能家居、志愿者服务、电子商务等相关机构参与各级标准的制定;四是推广实施一批智慧标准,社区服务设施、标志、环境、服务质量及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宣贯率达90%以上;五是建成一个智慧社区标准化精品示范项目,将华新社区建成“智能化、精细化、人文化、社会化”的智慧社区标准化精品示范项目;六是培养一批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在智慧社区培训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100人以上。
近日,武汉市质监局召开标准引领智慧社区建设推进会,会上启动湖北省武汉市智慧社区标准化集成方案选型招标,这标志着湖北省出台的智慧社区地方标准和联盟标准,开始被实质性运用到小区建设中。目前,在智慧社区领域,湖北省先后出台了7项湖北省地方标准和9项联盟标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湖北省将选出200家新建小区,以现有标准作为“门槛”,打造“湖北版”的智慧社区。此次启动的选型招标,将从硬件设备、网关接入、线路安装、网络流量分配等方面,对智慧社区领域的上中下游企业进行筛选,为试点小区提供符合标准的设备及服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武汉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时,将吸取武汉经验。武汉市采取由易到难,在全国首创试点示范先行突破,再全面推广复制的做法。自2011年起,武汉市公开征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并对遴选出的47个优秀项目授予“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称号,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媒体誉为“武汉模式”。
2017年4月26日,《 兰 州 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兰州将开展“互联网+智慧社区”建设,探索“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城市社区商业新模式,鼓励企业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整合线上线下供给渠道,打造社区便利快捷的网络消费“微环境”。
2016年,银川市已经完成了20个智慧社区的建设。2017年,智慧社区计划新增待建80个,其中兴庆区26个、金凤区30个、西夏区24个。三区范围内,将有更多市民体会到智慧社区带来的福利。进小区刷脸、远程诊疗、家门口掌握环境质量信息、取件只要输入六位取件码、健康直饮水送进门……这些服务将在2017年出现在更多银川人眼前。
按照智慧城市便民、惠民、利民的宗旨,银川将在社区原有基础上部署安保、环境、公共服务、医养服务、商业服务等一系列智慧化设施,全面提高市民的智慧生活水平,扩大智慧社区的辐射范围。
在80个智慧社区开启建设后,安保、环境、公共服务、医养服务、商业服务等一系列智慧化设施将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