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2017-12-14 02:17:04王荣泽吴仲多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势能弹力太极拳

文/王荣泽 吴仲多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文/王荣泽 吴仲多

弹簧被压缩和拉伸处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状态,这与太极拳术的“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极为相似。当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时,人体就是一个弹性体,具有弹性势能。杨、武、吴、孙式太极拳不发力,始终匀缓连绵,劲始终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人体自始至终处于蓄势状态。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出自《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根自由状态下的弹簧不发生形变,没有形变就没有弹性,没有弹性就不具有弹性势能。在弹性限度内将这根弹簧拉伸或者压缩,弹簧就有了弹力,有了弹力弹簧就有了弹性势能。撤掉拉抻的力,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回缩,释放弹性势能;撤掉压缩的力,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伸长跟进,释放弹性势能。弹簧被压缩和拉伸处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状态,这与太极拳术的“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极为相似。当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时,人体就是一个弹性体,具有弹性势能。杨、武、吴、孙式太极拳不发力,始终匀缓连绵,劲始终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人体自始至终处于蓄势状态。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有什么功用呢?当受到的外力增大时,肢体会回缩,当受到的外力减少时,肢体会伸长跟进,如此不丢不顶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粘连黏随又有什么功用呢?因肢体能随外力的大小变化而伸缩,所以有手不空回、挨何处何处发、换劲不换手、打劲不打招、攻防一体的表现。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可以从太极拳套路练习和推手练习中培养。

太极拳套路练习,用意不同,则练习方法不同,则所起的作用不同。意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是其中的一种练法。当套路练习有相当时日,懂劲程度较高时,可以尝试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练习。练习时,举手投足,意在“全时空蓄势”,即任一时、任一处都保持弹性势能不失。定式时,保持弹性势能不失,势间的转换、人体保持弹性势能不失。太极拳动作丰富多彩,从这一姿态转换成另一姿态,姿态转来转去、变来变去,身形千变万化,练就全方位浑圆,全时空蓄势。势不可用尽,要防止定式亮相时肢体过直过硬、过于外显外露。过于直硬,显露会势尽力破尖。

推手是师生间的游戏,是熟人间的游戏,需要双方配合、高度默契。推习过程不断劲、不断气,始终维持、保持自身的弹性状态和彼此构成的统一体的弹性状态,任一时、任一处、任一人都不可有丧失弹性的情况发生,每发生一次就是一次丢或顶。丢或顶,弹性必消失;弹性消失,弹性势能也随之消失,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也不复存在。如何推习才能始终保持弹性状态?有兴趣的同好可参看拙著《太极拳推手入门与提高》(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不丢不顶”章节,这里不再赘述。

练习套路时,身体的弹性势能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由身形结构有张力、肢体对拉拔长而来。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身形结构的张力就来了。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一个往上一个往下,身体上下的对拉拔长就来了。对拉拔长如何操作呢?一根弹簧在自由状态下无弹力可言,无弹性势能可言。把弹簧不加旋转地抛出去,弹簧上各点都以同样的速度和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弹簧也无弹力、无弹性势能可言。弹簧在被压缩被拉伸及撤去外力恢复自由状态的过程中,才会显示出弹力,此过程中弹簧上各点的运动速度不相同、运动状态不相同。弹簧的情况给我们的太极拳练习以启示:要想显示出人体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弹性,必须让人体相关部位的运动不一致。“主宰于腰”,腰是形成各部运动速度不相同、运动状态不相同的关键部位。搂膝拗步,总体向前,手向前运动且动幅大,腰虽也向前但动幅要小得多,手、身之间的距离渐渐拉大,因运动的相对性给人一种手、身作反向运动,手、身之间出现类似弹簧被拉伸的感觉。海底针,全体是往下,局部一手往下、另一手往上,腰部定住劲,往下的小,从而表现出类似弹簧的被压缩现象;掌的运动与肘的运动要不一样,掌要领,肘要坠要滞后;肘与肩的运动也不能一样,肩要沉要滞;手活活泼泼轻轻灵灵地伸开去,腰平平稳稳沉沉重重地滞后,既轻灵至极又沉重无比,形成对拉对抗。太极拳的每一动都力争表现出相关肢体间的矛盾、抗争过程,如此,全时空蓄势便不难做到。

推手的时候身体的弹性势能是怎么产生的呢?借助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对方要往回走,接触点我用沾黏劲和他对抗不让他走,而身体却整体随他走,如此不丢。对方要过来,接触点我用沾黏劲和他对抗不让他过来,而身体却随他整体被其推走,如此不顶。上下左右前后皆如此。

散手时,身如风中旗,随风飘扬,唯风力是应,如浪中鱼,随波逐流,唯水流是应,身体运动流畅有弹性。每发力,肢体间或一部分向东、另一部分向西,或一部分向前、另一部分向后,或一部分向左、另一部分向右,或一部分向上、另一部分向下,总有对拉对拔对抗的相反运动。身形步法腾挪有弹性,势不用尽,发力无断续。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势能弹力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32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42式太极拳
少林与太极(2014年3期)2014-04-08 11:58:43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