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啸
人在条件艰苦时读书,往往反而印象深刻,趣味盎然。“雪夜闭门读禁书”,历代文人津津乐道。“书非借不能读也”,不仅仅是宋濂的独得之秘。作家孙犁则把这种读书称为“野味读书”。他说,“我曾寒酸地买过书:少吃一碗烩饼,节省几个铜板,买一本旧书。也曾阔气地买过书:面对书架,只看书名,不看价目,随手抽出,交给店员,然后结账。经验是:寒酸时买的书,都记得住;阔气时买的书,读得不认真。读书必须在寒窗前,坐冷板凳。”他回忆,“解放战争时期,我在河間工作。在大街的尽头,有一片小树林,每逢集日,卖旧纸的小贩,把推着的独轮车停靠在一棵大柳树下,坐在地上吸烟。纸堆里有些破旧书。有一次,我买到两本《孽海花》,是原版书,只花了很少的钱。我随即坐在树下读起来,直到现在,还感到其味无穷。另外,冀中邮局不知为什么代存着一些土改时收来的旧书。我去翻了一下,找到好几种亚东图书馆的白话小说,书都是新的,可惜配不上套,有的只有上册,有的只有下册。我也读了很久。”“读书与穷愁都是有些相关的。书到难得时,才对人有大用处”“读书也是穷而后工的”,对过去的读书岁月,孙犁先生感慨良多。他还由此想到,“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大富大贵,说穿了,意思并不大。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
孙犁先生所言是他的亲身感受、肺腑之言,品尝过“野味读书”滋味的人想必都会同意。但是,毕竟孙先生“可怀念的游击年代”已经渐行渐远,野味读书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若有人想刻意营造这种氛围,反而多事,比如明明家里有书,却非要到书店里“打书钉”蹭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很多人都可以享受书斋读书。其实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必须承认书斋读书比起野味读书优越多多。野味读书往往狼吞虎咽,书斋读书则可以细嚼慢咽。野味读书可能会因为书是借的,不能在书上乱写乱画,书斋读书则可以在书上精彩处划线,留下批语,可以从容地做读书笔记。野味读书读了上册没下册,书斋读书则想看上册就看上册,想看下册就看下册,不仅如此,还可以不同版本对照着看。野味读书会因为雷阵雨而暂停,书斋读书则即使窗外下冰雹也不受影响。事实上,大多数的饱学之士都是在书斋里读的书。
不读书的理由有千百种,说到底只有一个字:懒。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