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创新 推进天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12-13 05:25陈丽娜孙国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供给

陈丽娜,孙国兴

加强技术创新 推进天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丽娜,孙国兴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300192)

围绕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业生产供给的经营主体、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农业发展方式,分析了天津农业供给侧现状,明确了改结构、转方式、育主体、促融合的天津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天津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领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路径;天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天花板”和“紧箍咒”双重束缚,农产品结构和质量安全“不适应”等问题日益严峻,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以来,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保障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拓展农业多重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但农业发展仍存在主要依靠资金与资源驱动,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产品档次不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较慢,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依靠农业增收不显著,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津适逢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步伐将日益加快。以五大理念为指导破解农业新难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天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必然要求。

1 天津农业供给侧结构现状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农业生产,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1-2]。其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3-4]。

笔者面向需求端,从供给链、生产端着手,对天津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开展农业生产供给的经营主体、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农业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健康友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天津农业供给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奠定基础。

1.1 主要菜篮子产品结构性失衡

1.1.1 天津主要菜篮子产品供给格局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设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天津鲜活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前列。2013年京津冀主要菜篮子产品人均占有量(表1),除个别品种外,总体上是河北省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低。据测算,天津蔬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猪肉、禽蛋、牛奶自给率分别达到63%,60.5%,188%,水产品自给率达到150%;河北省除水产品不能满足自给外,其余农产品自给率均达到100%以上;而北京市蔬菜自给率保持在28%左右,猪肉自给率保持31%,水产品自给率为15%,禽肉、鸡蛋、鲜牛奶自给率在60%左右,主要农产品消费对周边市场依赖较大。

表1 京津冀主要菜篮子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比较(2013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天津农业在保证天津市鲜活农产品有效供应的同时,还将面向京津冀都市圈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北京是河北省、天津市鲜活农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目前,河北省已成为北京鲜活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每年有300万t鲜活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天津也是北京及唐山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但与河北省相比,在鲜活农产品生产规模、成本方面不具竞争优势,且天津夏季蔬菜供应也依赖河北省市场;同时,与北京相比,天津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高档、优质菜篮子产品不多。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的农产品较少,蔬菜、果品、奶牛养殖和水产品特色农产品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规模优势并不明显。整体上看,天津农产品供给仍存在品种、品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1.1.2 京津冀都市圈菜篮子产品消费需求 近年来,在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为主要区域的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发展迅速。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人口5 633万人,其中,北京市城镇人口1 825.1万人,天津市城镇人口1 207.4万人,河北省8市城镇人口2 600.5万人。按国家统计局调查户五等份分组,20%为高收入户的标准计算,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拥有1 126.6万高收入人口。其中,北京市城镇高收入人口365.02万人,天津市城镇高收入人口241.47万人,河北省8市城镇高收入人口520.11万人。参考国家统计局城镇高收入居民年均购买主要菜篮子产品数据,结合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居民的消费特点,测算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群体主要菜篮子消费量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群体主要菜篮子消费量测算(2013年)

近年来,农产品的安全性、优质性、多样性和服务性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城乡居民选择农产品更关注于安全、营养、质量、品种、外观、风味、价格、包装、产地以及服务等方面,尤其是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对农产品消费质量的提升显得更为迫切。

未来,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群体对安全、健康、优质、高档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天津农产品供给在京津冀市场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结合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群体主要菜篮子消费需求分析(表2),天津鲜活农产品供给在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方面虽存在有效供给能力不强的问题,但具有优势、精品、特色的蔬菜、水果、果用瓜、水产品市场空间广阔,这在凸显天津农业供给侧亟需改革的同时,也为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

1.2 农业经营主体支撑能力不足

近年来,天津每年安排2 000万元资金,通过土地流转试点补贴和扶持平台建设等示范带动和服务土地流转,推进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发展,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尚未形成,全市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整体实力较弱,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普遍。2015年,天津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 876家,家庭农场2 512家,农业龙头企业451家,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5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和老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非常短缺,农业企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经营效益不高、收益不稳定、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强,将导致天津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较慢,传统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难以快速转变,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1.3 农业供给效率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天津农业设施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存在初级农产品生产效益低而不稳、农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农民依靠农业增收不足等问题。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482元,比上年增长8.6%,但增幅低2.2百分点。其中,人均一产家庭经营净收入2 068元,比上年下降7.2%。全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中来自一产的收入呈负增长,玉米、禽蛋、羊肉等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丰产但并未丰收。究其原因,受要素资源成本上涨、农产品品牌效应不突出、经营管理不善、创新驱动农业发展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天津作为劳动力输入城市,农民对农业增收依赖程度不高,农民依靠科技和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动力不强。目前,天津市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投入。然而,与北京相比,天津扶持资金、补贴等政策性投入不足;与河北省相比,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等不具竞争优势。受要素投入结构影响,天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较低,农业竞争力较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6]。

1.4 资源环境短板约束日益严峻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价值是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功能。天津市土地、水资源短缺,农业投入品强度较大。2015年,天津市水资源共12.82亿m3,用水量为25.68亿m3,用水缺口达12.86亿m3,其中,地下水缺口为0.05亿m3。然而,由于先进的喷灌、滴灌等设施技术很难在大田作物中应用,农业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仍然很大,水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此外,农业面源污染较大。2015年天津市万元农业增加值化肥用量103 kg(折纯),比全国平均高出近5 kg;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为560 kg/h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4 kg/hm2,比国家推荐的生态示范区施肥标准(250 kg/hm2)和发达国家设定的安全水平(225 kg/hm2)值高出1倍多。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和方式的推广应用相对滞后。近年来,天津市畜禽粪便总量呈增长趋势,2014年约达940万t[7],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对环境污染较重。因此,突破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2 天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天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通过改结构、转方式、育主体、促融合,提供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和服务,构建要素配置优化、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体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8-9]。

2.1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面向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消费需求,逐步建立“消费导向型”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天津农产品供给由“全面保障”向“重点突出”转变。继续推进“一减三增”战略,缩减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提升绿色优质特色高档菜篮子产品生产,优化菜篮子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打造绿色安全、丰富多样、功能多元、特色突出、品牌优质的天津农产品供给体系,有效满足高端供给需求。

2.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突出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优化农业要素投入结构,推动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要素依赖农业增长方式向以集约节约为特征的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天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逐渐突破资源环境约束,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支撑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10]。

2.3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聚集资本、科技、管理、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进行集中投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一批有效供给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4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瞄准京津冀都市圈日益增长的休闲观光和生态环境服务需求,着力延伸产业链,推动天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高档、绿色等精品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优化加工专用的农业产品和品种结构,依靠科技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活服务功能,立足农业精品生产,营造农业生态景观,开发休闲观光、创意服务等农业新型业态,实现天津农业向三产融合、多功能开发型方向发展。

3 推进天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天津将依托科技,坚持走创新驱动农业发展道路[11-12]。

3.1 加强科技引领天津 “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建设,满足京津冀都市圈高端消费需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加绿色、特色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供给,满足京津冀都市圈高端消费需求,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支撑[13]。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四院两校”科技资源,深入推进科技合作,完善科技合作机制,建设一批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和创新基地,为绿色、高档、特色农产品供给区建设提供支撑。重点要大力示范推广高效新品种,以及设施农业高效集成技术、集约化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各类节水技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满足京津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的需求[14-16]。

3.2 借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天津农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和新供给培育[17]。以天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天津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瞄准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高端、前沿和关键性技术领域,加强自主创新、示范展示、培训交流和中试孵化等功能建设,促进自主创新与引进高精尖技术相结合,推广示范与应用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产业孵化与集成先进科技资源相结合。同时,整合以天津市农科院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围绕种源农业、生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化肥等重点领域,以集成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为中心,通过对天津市良种、栽培、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进行组装配套和集成应用,全面提升现代都市型农业科技化、产业化水平。此外,通过技术引进、职业培训、交流服务、推广示范等多种形式,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技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有力提升天津农业科技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3.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农业供给新的需求

依托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天津农业物联网试点的平台优势,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供给链条上的全面应用,重点在农业智能化管理以及农产品安全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等领域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新的供给方式和产品创造新的需求[18]。重点建设服务京津冀三地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推动以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京津冀三地信息资源,构建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打造联通全国、服务京津冀三地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提升工程,进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和物联网技术推广,扩大物联网应用覆盖面,服务建设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农牧场,提升京津冀农业智能化水平;实施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精准农业技术,建设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构建以3S技术为核心和智能化农业机械为支撑的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资源节约型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3.4 依托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增强农业服务保障能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要整合已有的农民素质教育及培训资源,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19-20]。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实践实训能力建设,重点建设扶持“天津市农业远程教育网”和农业实践实训基地。通过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为天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智力和服务保障。

4 结语

天津要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列、做出样板。结合天津建设京津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三区”目标,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将有力推动天津农业转型升级、改善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1]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 [J].改革,2016(2):104-115.

[2]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求是,2016(9):37-39.

[3]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0.

[4]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 [J].农村经济,2017(1):1-10.

[5]于战平.天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与新要求[J].天津经济,2015(2):29-33.

[6]毛科军,樊敏,陈曦丹.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与新举措[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7):1-6.

[7]彭锦星,杨磊,鲍振博.天津市畜禽粪便量估算及能源环境效应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6(10):65-68.

[8]傅晋华.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J].中国国情国力,2016(8):41-43.

[9]周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科技支撑[J].中国农村科技,2016(5):26-29.

[10]刘蓉蓉,徐志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5):11-14.

[11]赵芝俊,朱福守.依靠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年会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16(12):291-294.

[12]马伟.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J].科技中国,2015(2):68-69.

[13]曹博,赵芝俊.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2017(1):99-104.

[14]陈敏克,何燕,逯楠.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92-95.

[15]熊鹰,杜兴端,林正雨,等.新时期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6(4):12-15.

[16]李仕宝,孟洪,饶智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需求分析与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312-314.

[17]李瑾,于战平,孙国兴,等.天津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5):71-75.

[18]陈丽娜,孙国兴,刘会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支撑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2):35-37.

[19]王丽娟,信丽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路径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35-138.

[20]赵军洁,张建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机理和路径研究:基于TRIZ理论[J].经济问题,2016(12):106-111.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Tianjin

CHENLina,SUNGuoxing
(Institute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Tianjin 300192,China)

Based on thesupply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pply,and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And this paper pointed that reform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Tianjin was such as changing structure,transferring mode,cultivating businesses and promoting integration.Finally,it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in Tianjin would bedriven by technical innovation.

structural reform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ath;Tianjin

F323.3

A

1002-2481(2017)12-2016-05

10.3969/j.issn.1002-2481.2017.12.29

2017-09-22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16ZLZXZF00040)

陈丽娜(1980-),女,河南洛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供给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天津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