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记录种
——皂荚窄吉丁Agrilus coreanus Obenberger(鞘翅目:吉丁甲科)

2017-12-13 10:28唐也杨爽赵小宇胡晓英王丹阳唐冠忠
中国森林病虫 2017年4期
关键词:韧皮部皂荚承德市

唐也,杨爽,赵小宇,胡晓英,王丹阳,唐冠忠

(1.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2.承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 承德 067000; 3.承德市林业局,河北 承德 067000 )

中国新记录种
——皂荚窄吉丁Agrilus coreanus Obenberger(鞘翅目:吉丁甲科)

唐也1,杨爽2,赵小宇3,胡晓英2,王丹阳2,唐冠忠2

(1.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2.承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 承德 067000; 3.承德市林业局,河北 承德 067000 )

近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发现一种危害皂荚Gleditsiasinensis树干的窄吉丁属害虫,经窄吉丁属世界分类学家Eduard Jendek博士鉴定为AgriluscoreanusObenberger,因皂荚是其新发现的唯一寄主植物,中文名定为皂荚窄吉丁。作者描述了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生活史照片,并提出防治建议。

皂荚窄吉丁;皂荚;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新记录;中国

2012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发现一种危害皂荚树GleditsiasinensisLam.主干的窄吉丁属害虫,经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窄吉丁属世界分类学家Eduard Jendek博士鉴定为AgriluscoreanusObenberger。该种资料仅见于Eduard Jendek 等[1]所著《Agrilus (Coleoptera,Buprestidae) of East Asia》一书,书中记录分布于韩国,寄主不详,形态学描述只有19个英文单词,无生物学特性记录。由于皂荚为其目前记录的唯一寄主植物,故建议中文名称定为皂荚窄吉丁。该虫以幼虫危害皂荚树主干的韧皮部,幼虫在树干上呈纵向带状聚集危害,被害部位逐年纵横扩展,旧危害部位的树皮常翘裂脱落,几年连续危害可致皂荚树木死亡。作者对该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观察,为有效监测和防治这种新出现的蛀干害虫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形态特征观察 野外采集皂荚窄吉丁卵、幼虫、蛹和成虫,体视解剖镜(上海仪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T-700E)镜检观察,结合窄吉丁属已有记录[2-3]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1.2 生物学特性观察 选择位于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避暑山庄东墙外人工移栽的皂荚树,平均胸径18 cm。成虫期野外观察成虫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习性;卵、幼虫、蛹期采取不定期解剖树干的方法观察。对新受害的树木进行特殊标记,研究其生活史。2012—2015年连续观察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分类地位 皂荚窄吉丁AgriluscoreanusObenberger.1935,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总科Buprestoidea吉丁科Buprestidae窄吉丁亚科Agrilinae窄吉丁族Agrilini。

2.2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13 mm,宽2~4 mm,腹部1/2处最宽,体狭长、楔形。体墨绿色,前胸背板赤铜色,体表无明显毛斑(图1A)。头粗壮,暗赤铜色,遍布细密刻纹,刻纹沟间蓝绿闪光明显,雄虫额面呈蓝绿色。额顶中线处有向中央延伸的浅凹陷,额面中央区域略显凹陷,额面下部密布白色短毛,略显凸起。两复眼大,浅黑色,內缘上部微内弯,略显肾形,平行排列,外缘近与前胸接靠。前胸背板密布以前缘中间位置为中心的半环状皱纹,皱纹沟有较弱的蓝绿闪光。前胸背板中央后方有一近圆形略凹陷区域,前胸侧板有由2条脊隆线围成的弯曲的飘带状脊隆,2条脊隆线向前逐渐靠近,在近侧板前缘角处合并成1条,并一直延伸到前缘角处;2条脊隆线向后则逐渐远离,在后缘角处形成近弧形合围,并在后缘角处向下形成接近直角的连接;下方的脊隆线较平直,上方脊隆线较弯曲,雌虫上方脊隆线在后1/3处有明显的断续扭曲痕迹。脊隆及其侧板相邻区域密布短白毛,蓝绿闪光较明显。前胸前缘双曲状,后缘三曲状。小盾片发达,似横宽的短柄毛刷形,基部1/3为横宽的长方形,1/3处的横隆脊明显,后2/3急剧缢缩成楔形。鞘翅狭长,黑色,表面密布近鳞片状突起,突起间具弱的蓝绿闪光点,鞘翅无明显的绒毛,末端圆钝,相互分离。腹面黑色,具淡的赤铜色光泽和均匀细密刻点,腹部背面蓝绿色。后足胫节长于跗节。

卵 乳白色,卵圆形,直径约0.8 mm(图1B)。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 mm,乳白色或淡黄色,扁平,胸部略肥大,头小,褐色,缩入前胸内,仅露出口器。中后胸较狭窄,腹部10节,末节有1对褐色尾叉(图1C,D)。

蛹 体长11.5~14 mm,初时乳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加深,近羽化时黑色,具有成虫雏形,但鞘翅短,翅芽状,腹部数节略向腹面弯曲(图1E,F)。

A.雌雄成虫;B.卵(已经从产卵缝隙中的分泌物中剥离出来);C.蛀入韧皮部的初龄幼虫;D.老熟幼虫;E.蛹腹面;F.蛹背面图1 皂荚窄吉丁形态特征

2.3 生物学特性 在河北承德,大部分皂荚窄吉丁2 a 1代,跨3个年度。第1年幼虫孵化后蛀入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蛀食韧皮组织,形成约5 mm的近圆形空间即滞育,直到第2年4月底继续取食危害,再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前蛀入木质部内4~5 mm深处做蛹室越冬,第3年4月在蛹室内化蛹;成虫5月下旬开始陆续羽化,6月上旬开始产卵。成虫活动盛期在6—8月,最晚9月5日可见成虫活动。有少部分(10%以内)产卵早的皂荚窄吉丁1 a 1代,跨2个年度,幼虫当年老熟并越冬,第2年6月成虫羽化。

成虫羽化孔半圆形(图2G)。成虫取食寄主嫩叶补充营养,食量较小,对寄主几乎不造成伤害。成虫将卵产于上年被害状相邻区域健康树皮的翘皮缝或裂皮缝内,散产。卵在新受害的树干上呈纵长横短的长条片状分布,在此基础上每年横向扩展5 cm左右,纵向成倍延伸扩展迅速。产卵时成虫不断在树干上爬行,腹部末端贴近树干,用约2 mm长的扁平产卵管在树干表面不停寻找适合的翘皮缝或裂皮缝,找到合适的部位后立即产卵1粒,产卵后分泌墨绿色糊状物质将卵覆盖(图2H)。后期墨绿色糊状物质变成灰黑色(图2I)。卵期25~30 d。

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韧皮部,蛀入处被流出的唾液状液体堆覆盖(图2J,K),后期有大量浅黄绿液体流出(图2L)。初孵幼虫蛀食到木质部表层时将韧皮部蛀成圆形空间并在其中滞育,直到第2年4月底后继续危害。幼虫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蛀道危害,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表层。蛀道“S”型或不规则盘回,内充满粉末状密实的虫粪,虫口密度大时树皮下虫道纵横交错,韧皮部被蛀食一空,导致树木死亡。

G.成虫羽化孔; H.产卵初期覆盖在卵上糊状物;I.后期卵上覆盖物; J.幼虫侵入初流出的唾液状液体; K.幼虫侵入初期流出的胶状液体;L.幼虫危害后期流出的树液

3 防治建议

3.1 严格检疫控制传播 皂荚窄吉丁是危害树木韧皮部的蛀干害虫,防治十分困难,树木致死率高。目前国内仅在承德市双桥区发现此虫危害,应加强检疫防控,严防传播蔓延。

3.2 清理虫源 伐除皂荚窄吉丁危害严重的衰弱木或濒临死亡的寄主树木,并进行剥皮或熏蒸处理,消灭虫源[4]。

3.3 化学防治 5—9月皂荚窄吉丁成虫活动期内,用绿色威雷30倍液封闭喷洒寄主树木主干,40~45 d喷1次,直到成虫期结束。此方法喷洒被害树木可消灭成虫;喷洒疫区的健康树木可预防树木被害[4-5]。

4 传入途径讨论

最早发现皂荚窄吉丁是2012年在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避暑山庄东墙外人工移栽的皂荚树,树木被害率62%,受害树木被害程度差异较大,受害严重的树干纵向超过一半的树皮开裂脱落,危害时间较长;受害轻的树木树皮被害面积较小,未开裂脱落,成虫羽化孔也较少,同时还有新的受害树木增加,树木被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这些树木移植时间是2005年,树木来源于双桥区内的老城区改造,该区域目前已无皂荚树可查。但从这些移栽树木的粗度和未受害树木的长势看,树木在原生长地生长良好,移栽前已经被害的可能性很小。进一步调查发现避暑山庄内有皂荚窄吉丁分布,并有被害死亡的皂荚树,发生危害时间相对较长。由于移栽树木长势极度衰弱,很容易引诱蛀干害虫的寄生,由此推测危害这些移栽皂荚树的皂荚窄吉丁由避暑山庄内自然传出的可能性较大。

鉴于皂荚窄吉丁是中国新记录种,应加大调查监测范围,详细掌握国内分布和危害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同时应积极开展测报和防治技术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测报和防治技术。

志谢: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窄吉丁属世界分类学家Eduard Jendek博士鉴定标本;标本鉴定过程中得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王小艺博士协助联系Eduard Jendek博士并审阅修改文稿,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1] JENDEK E,GREBENNIKOV V.Agrilus(Coleoptera,Buprestidae) of East Asia [J].Nakladatelstvi Jan Farkac,2011,9:64-65.

[2] 赵汗青,王小艺,杨忠歧,等.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J].植物检疫,2006,20(2):89-91.

[3] 周贤.检疫性有害生物:桦铜窄吉丁[J].植物检疫,2012,26(2):44-46.

[4] 路纪芳,王小艺,杨忠岐.中国白蜡窄吉丁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3):785-792.

[5] 唐冠忠,马利红,尹万民,等.大树移栽主要致死害虫预防技术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3(5):11-12.

(责任编辑 李海燕)

NewrecordedspeciesforChina:Chinesehoneylocustborer,AgriluscoreanusObenberger(Coleoptera:Buprestidae)

/TANG Ye,et al.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 newAgriluspest from the trunk ofGleditsiasinensisLam.was found in Chengde City,Hebei province,in recent years.It is identified asAgriluscoreanusObenberger by Dr.Eduard Jendek,who is anAgrilusgenus taxonomist in the world.BecauseG.sinensisis the only host plant recorded so far,its common name is called Chinese honey locust borer.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ionomics are described,life cycle pictures are provided,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also suggested in this article.

Chinese honey locust borer;Chinese honey locust;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iono-mics;management measure;new record;China

2016-11-03;

2016-12-02

唐也(1991—),女,河北承德人,在读硕士,观赏园艺专业,E-mail:421370678@qq.com

唐冠忠,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研究工作,E-mail:guanzhongtang@126.com。

S763.38

A

1671-0886(2017)04-0001-03

猜你喜欢
韧皮部皂荚承德市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72杨’韧皮部的构造与理化性能
承德市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看芸薹根肿菌如何劫持植物的蔗糖?
难忘皂荚
往事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皂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