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关工委
法治花朵校园绽放
杭州市关工委
浙江省杭州市关工委通过构建体系、创新机制、点面结合等途经,着力推进法治进校园,使杭州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关工委因此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余杭区、西湖区分别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我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方略,把法治进校园、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纳入普法总体规划,有效促进了“法治杭州”建设。
加强规划。市普法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妇联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9家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杭州市青少年七五普法规划》,将法治校园建设和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全面建设,在中小学设置了法治科目。同时,在各中小学校建立了“法制副校长”岗位和制度。2016年上半年,市关工委与市普法办联合在全市推广“4+2”的工作模式:“4”是党政主导、关工委协调、部门参与、学校实施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2”是学生、家长参与的模式。学校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校的普法教育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校园法治学习教育模式和普法体系。
试点先行。对一些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划分为ABCD四类群体,分门别类开展法治教育。A类是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在校学生。B类是受到行政拘留、强制隔离戒毒(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对其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C类是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人;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被告人。D类是被判刑的未成年人。按照上述划分,采取个性化教育。针对A类群体,由学校建立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法制副校长和退休老教师等参与的帮教小组结对帮教。针对B、C、D群体,建立起由1名网格长、1名所在地派出所民警、1名帮教志愿者组成的帮教小组,由网格长担任组长,与B、C、D类群体进行三对一结对,制订帮教工作方案。
五老郑丹红在学生中间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护法教育活动
创建引导。近年来,我市各学校通过“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法治校园建设。在此基础上,2016年我市关工委在余杭区开展了“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活动试点。一年多来,该区试点的六个乡镇街道、25个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率为零。今年,市关工委通过召开现场会、工作会议、培训班等形式,请余杭区关工委介绍经验,推广余杭区的做法。通过创建工作,引导全市各地各学校自觉地加强校园法治建设;各区、县(市)每年定期开展法制副校长专题培训,提高中小学法治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鼓励各学校创新青少年普法方式。
在推进法治进校园实践中,我市坚持把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依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德法并治。
2015年10月,市关工委向全市推广富阳区创建“滴水未来班”,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同时,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为契机,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平安护航G20”活动。去年以来,我市又通过第二课堂、假日学校等方式,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落成后,吸引了全市330余所学校、3万余名学生参观。各学校坚持定期邀请杭州知名律师、五老报告团进学校授课。学校法治教育做到有序有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如上城区“法制周”、下城区“小法官断案”等。市关工委连续两年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知识竞赛活动,较好地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知党、信党、爱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法治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必须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成立青少年普法志愿团队。市关工委与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合作,推出了“关爱成长——检察官法治教育宣讲团进校园”活动,精心选拔10名检察官组成法治教育讲师团,通过开设法治讲座、举办模拟法庭、微电影展播等形式,开展法治宣讲。杭州市关工委、市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等单位组成校园普法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零犯罪校园”评选活动,坚持每年定期召开法治进校园座谈会或法制副校长座谈会。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针对其法治素养薄弱的特点,在加大法律常识学习普及的同时,有针对性开展法治教育,举办少年模拟法庭,邀请家长共同观摩。
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已建立钱江新城法治汇、杭州市禁毒教育基地、余杭区小白菜文化园等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家,建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余杭区塔山普法公园等浙江省法治文化示范点8家,建立“烟之非福”法治基地、龚自珍纪念馆等“杭州市法治教育基地”13家。基地普法通过模拟、体验、互动等契合青少身心成长的教育方式,增加青少年学法的体验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
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上投入大量资金。西湖区预算60万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经费,购置普法教育读本、挂图、编辑画报书刊,制作动漫等;余杭区出资40万元购买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务。全市有5个区、县成立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协助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3年来,我市投入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3亿多元,表彰了“法制副校长”300名,“平安校园”798所,加强了青少年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完成“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万名青少年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第六届“法在心中”活动等,确保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