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17-12-12 01:24柯梁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移栽农艺性状棉花

柯梁

摘 要: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接班技术,具有高成苗率、高成活率、高效益和省种、省工、省时等特点。为了促进轻简育苗移栽技术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找到本土化低价基质非常必要。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基质配比组合育苗移栽试验,探讨了不同育苗基质的配比和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效应。研究结果为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关键词:棉花;基质育苗;移栽;农艺性状;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7年在彭泽县东升镇新三组进行,供试品种为赣棉杂1号。供试大田土壤为马肝土,历年种植油菜、棉花。大田土壤的农化性状为:土壤PH5.29,有机质22.61G/KG,全氮(N)1.57G/KG,速效氮(N)157.5MG/KG,速效磷(P2O5)9.5MG/KG,速效钾(K2O)173.65MG/KG。用中国棉棉花研究所生产的一代育苗基质、江西省宜春盛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育苗基质、河沙、细土、种植食用菌用后的培养基等育苗基质配比成15种育苗基质(表2-1)。育苗盘采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语欣园艺用品厂生产棉花育苗穴盆。穴盆规格:外框尺寸为60CM×33.6CM ,100孔;孔穴大小为洞口4CM×3.6CM,洞底2CM×1.6CM,穴高4.5CM;单盘重量为170克/片。

1.2 试验设计

各处理盖籽基质全部用细河沙,育苗方法采用江西省棉花基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规程中蔬菜大棚育苗方式。试验设14个处理(14种基质)、1个对照(营养钵),设四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个苗盘,每盘播100粒精选后的棉种。不同处理按序依次排列,两头设保护行,营养钵育苗采用传统育苗方法做苗床,不施苗床肥。4月22日播种,6月2日移栽。

大田试验苗为1、6、10、15号育苗基质编号的棉苗。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7.5 m2。种植密度1319株/亩。每667m2大田移栽前整地做厢后基肥施50公斤雨露牌商品有机肥和12.5公斤磷酸二铵;7月12日每667m2埋施有机肥75公斤,51%棉花专用肥60公斤,硼肥1公斤;8月25日每667m2施尿素15公斤,中间分三次叶面喷施尿素1. 5公斤。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从播种到出苗期调查总出苗数、戴帽棉苗数、翻根棉苗数;计算出苗率、戴帽率、翻根率、成苗率。观察棉苗生长情况。在成苗率达到了75%以上的处理中选取苗情综合素质居前4位的处理进行大田移栽试验。

(2)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各小区固定连续10株测定株高、果枝层数、蕾数、花数、幼铃数、成铃数、脱落数、果节数。计算脱落率、每667M2总果节数、每667M2成铃数、伏前桃数、伏桃数和秋桃数。

(3)逐次收花计产,各小区从棉株下部、中部和上部各收花100朵测定铃重和衣分。所取大田土样样本测定土壤的PH、有机质、全N、速效N、P、K; PH的测定用PH计测定法,有机质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速效氮的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速效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全氮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法。

1.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运用DPS和EXCEL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基质育苗对棉花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2.1 .1 出苗情况:播种后第七天调查结果(见表2-2)可以看出1、2、11、14号基质和15号(营养钵对照)出苗率高于70%。说明这四种基质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提供棉种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其中1号育苗基质最佳,2号育苗基质较好,11、14号育苗基质又次之;戴帽出苗情况:1、6、14号育苗基质均达到10%以上,其中6号育苗基质达到24.56%,说明基质密度越小,出苗时戴帽现象越严重;棉苗翻根情况:6、7号育苗基质相对较重,說明食用菌培养基密度太小,不利于棉苗扎根。而9号育苗基质虽然翻根率较高,由于其出苗率极低,不足以说明与基质有关。

2.1.2 成苗情况:从表2-3可以看出,成苗率以1、11、2、14、10、12育苗基质为好,成苗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1、11、14、2号育苗基质成苗率达到75%;从苗质情况来看, 9、7、8、11、12、13、14号育苗基质苗质较差,棉苗老化,僵而不发,不具移栽价值。1、10、2、6、5号基质棉苗素质好,子叶完整,生长稳健,说明中棉所和江西宜春商品基质1︰1配土或配河沙为最佳,优于棉花营养钵育苗。

2.2 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根据综合苗情,兼顾到不同育苗基质,选择了1号、6号、10号、15号(营养钵对照)育苗基质培育的棉苗进行移栽。

从表2-4中可以看出,1号基质苗实收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6号、10号基质苗和15号(营养钵对照),10号基质苗和15号(对照)实收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6号育苗基质,10号基质苗与15号(对照)实收皮棉产量无显著差异。

籽棉理论产量各处理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趋势与实收皮棉结果基本一致, 1号基质苗优势极显著,其次为10号,极显著高于6号,与15号对照无显著差异。

单位面积总铃数极显著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差异结果与籽棉理论产量结果一致。

铃重和衣份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实收皮棉产量、理论籽棉产量、实收籽棉产量、单位面积总铃数有重要影响,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铃数,以1号基质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最好,以10号基质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次之。

相关分析表明(表2-5),实收皮棉产量与单株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和衣分呈不显著正相关。理论籽棉产量与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铃数和,其次是提高了单铃重。endprint

2.3 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棉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别在7月15、8月15、9月15日调查棉株农艺性状,结果见表2-6。

株高:7月15日调查,15号(营养钵对照)表现出显著优势,分别比1号、6号、10号基质苗高12.23CM、20.5CM、24.4CM,而且此株高优势一直保持到最后。

单株果枝层数:7月15日调查,1号基质苗极显著高于15号(对照)和10号、6号二个处理,15号对照又显著高于10号和6号;8月15日1号处理的极显著优势继续保持,6号和10号二个处理显著高于15号(对照);9月15日果枝层数已固定,结果与8月15日一致。

单株现蕾情况:三个阶段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7月15日1号基质苗优势极为显著,10号次之,15号(对照)为最低;8月15日发展趋势与7月15日基本一致,但6号基质苗现蕾有所加快;9月15日,整体发展趋势有所改变,但1号基质苗仍排第一,其顺序为:1号、6号、15号、10号。

单株成铃数:三个阶段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7月15日调查,1号基质苗优势极显著,其它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8月15日成铃趋势发生了一定变化,4个处理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优势顺序依次为:15号、1号、10号、6号;9月15日趋势发生了变化,1号、10号、15号极显著高于6号,1号显著高于10号和15号,1号仍占优势。

单株总果节数:三个阶段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7月15日调查,1号基质苗优势表现极显著,其余三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8月15日,4个处理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6号基质苗占极显著优势,其次为10号、15号、1号;9月15日1号继续占优势,极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处理,6号极显著高于15号和10号。

脱落率:三个阶段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7月15日,15号(营养钵)脱落率最高,其余三个处理之间差不显著,以1号为最低,10号次之;8月15日, 4个处理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6号基质苗脱落最多,其次为10号、15号、1号;9月15日,以6号脱落最多,10号次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1号和15号脱落率最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棉株生育前、中、后期综合农艺性状1号基质苗好于10号基质苗,10号基质苗好于15号(对照),6号基质苗最差。

2.4 不同基质育苗移栽对棉花三桃结构的影响

三桃结构是衡量棉花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伏前桃是棉花早发稳长的标志,伏桃是构成棉花产量的主体,其次是秋桃。南方棉区三桃比例一般以1∶10∶8为宜,特别是伏桃与秋桃的比例更为关键,一般以1∶0.8为好[64]。由于试验田棉花生育进程整体推迟,一号基质苗单株伏前桃达0.5个外,其余三个处理几乎没有伏前桃,所以以伏桃与秋桃的比例对四个处理进行分析。表2-6中,1号、6号、10号、15号伏桃与秋桃的比例分别为1∶0.8、1∶0.6、1∶1、1∶0.5。说明1号基质苗中后期生长协调,6号基质苗和15号(营养钵对照)后期长势弱,有早衰现象,10号基质苗后期长势偏旺。

四个处理伏桃和秋桃均有显著差异,1号伏桃優势较强,秋桃优势明显,15号伏桃优势极显著,秋桃劣势最明显;10号伏桃优势相对偏弱,秋桃优势明显;6号伏桃优势较强,秋桃处明显劣势。 综合分析,1号三桃结构相对较好。

3 小结

穴盘基质苗存在较大的增产潜力,不断探索穴盘基质苗的相关配套栽培技术可作为提高棉花生产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棉花生长中后期穴盘基质苗较营养钵苗抗逆性强,移栽后虽然缓苗期与营养钵苗相当,但由于有一个新老根的更替过程,棉花苗期生长较慢,适当提前育苗移栽对延长棉花有效结铃期,提高棉花产量有促进作用。移栽时一定要施好底肥,施肥时要避免肥与根接触,底肥可以使前期生长稳中加快,缩短缓苗期。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还应根据穴盘基质苗的生长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

(1)出苗情况:1、2、11、14号基质出苗率高于70%,这四种基质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提供棉种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优于15号(营养钵对照)。其中1号育苗基质最佳,2号育苗基质较好,11、14号育苗基质又次之;从出苗时戴帽情况来分析,1、6、14号育苗基质均达到10%以上,其中6号育苗基质达到24.56%,这说明基质密度越小,出苗时戴帽情况越严重;从翻根情况分析,6、7号育苗基质相对较重,说明食用菌培养基密度太小,不利于棉苗扎根。

(2)成苗情况:成苗率以1、11、2、14、10、12育苗基质为好,成苗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1、11、14、2号育苗基质成苗率达到75%;从苗质情况来看, 1、2、4号育苗基质和15号(营养钵对照)出苗较整齐。说明中棉所和江西宜春生产的商品基质1∶1配土或配河沙为最佳,优于棉花营养钵育苗。

(3)不同基质棉苗移栽,对实收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位面积总铃数有重要影响,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铃数,以1号基质苗增产效果最好,以10号基质苗增产效果次之。总体上说棉株综合农艺性状1号基质苗好于10号基质苗,10号基质苗好于15号(对照),6号基质苗相对稍差。1号、10号基质育苗移栽三桃结构合理,6号基质育苗移栽三桃结构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杨铁钢 ,谈春松. 棉花工厂化育苗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3,(9):23-24.

[2] 陈德华,张 祥,吴云康,等. 棉花塑料穴盘轻型育苗和移栽新技术[J].中国棉花, 2004,31(10):26-36

[3] 毛树春. 图说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关键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4] 陈齐炼,徐会华. 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1-23.

[5] 江西省经作局.江西省棉花高产创建局及轻简育苗技术手册[M],2013.3,南昌:油印本

作者简介:

柯 梁(1983-),女,汉,江西彭泽人,硕士,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及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编号:GJJ161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栽农艺性状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景观乔木移栽关键技术分析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