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原子
提示
父母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以自己对于美好的理解,在每一件事情上及时指导和教育孩子,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当父母怀着美好的愿望,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换来的往往是“不予接受”,甚至是对抗、反抗!是说话的内容出了问题?或许吧,因为父母也不是先知,那个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实现的“道理”,有时会显得苍白。除了说话的内容,还有什么呢?读了下面这篇分析文字,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兰心的秘密》从孩子的视角,对亲子关系作了细致的描写,呈现多种亲子问题(了解作品内容请看本期页《当把自己当成“孤儿”》),值得亲子一起去探讨和反思。
作品一开头,就写了父母和兰心“唱反调”的过程。
兰心对他爸爸说:“爸!给我五马克,我要去买一个特大号的冰淇淋!”那么,爸爸就会说:“不行,今天你已经吃了三个了。冰淇淋吃太多会闹肚子。”
兰心娇声娇气地对妈妈说:“妈妈,请你帮我把皮鞋擦擦,好吗?”妈妈就会说:“不好。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擦了。”
兰心嚷嚷:“爸爸妈媽,今年带我去海滨度假!”那么爸妈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计划去山区。”
就因为这样的事情多起来,居然让兰心去找神奇的“外援”,让父母变小,玩弄于鼓掌,而来让自己说了算。
这是三件什么事呢?
第一件,爸爸拒绝让兰心吃到特大号冰淇淋,理由是“已吃三个,再吃闹肚子”。爸爸从关心的角度,说出可能的坏结果,这个拒绝似乎没问题。
第二件,妈妈拒绝“娇声娇气”的求助,理由关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似乎顺理成章。
第三件,变化很大: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父母二人像商量好的一样,就是拒绝,没商量!
以爱的理由拒绝,显得无懈可击。真的如此吗?其中的“不行”、“不好”,很刺耳!如果一味“不”下去,即使理由再冠冕堂皇,孩子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父母理由中的那个“好”,只是个愿景,它在未来里,孩子当前看不见,摸不着。孩子所能感受和知道的,就是刺耳的“不”,就是想要吃到的东西没有进到嘴里,就是自己的心愿没有达成。因此,尽管父母的理由,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个“糖心”,但是因为包裹糖心的,是苦苦的、涩涩的“不”,而遭到孩子的抗拒。
第三件,与前两件又不同。当你说出一个愿望,对方的几个人“异口同声”拒绝你,这是什么行为?示威?是的。通俗地说,这是在“气死你”!
第三件事是导火索?虽然书中没有交代,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找到答案。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的认识逐渐清晰:以爱的名义,针对孩子的行为说大道理,孩子是难以接受的。如果态度再不好,话语中屡次出现“不”的蛮横,就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其对抗,甚至反抗就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讨论建议
请亲子在认真阅读《兰心的秘密》之后,完成以下问题:
第一,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类似作品开头的三件事?选出一件记忆深刻的,回忆一下当时亲子各自的感觉。然后,亲子探讨一下,父母什么样的态度和话语方式,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呢?
第二,生存第一,生活第二。请孩子从《兰心的秘密》书中,找到关于生存的内容,并用浪线画出来。之后,亲子讨论:什么是生存?生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生存中,父母和孩子是一种什么关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