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紧贴百姓服务社会的实效科研之路
——辽经职院“辽宁农村公共服务”调研

2017-12-12 08:40◎姜
辽宁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风辽宁养老

◎姜 爽 刘 艳

高校紧贴百姓服务社会的实效科研之路
——辽经职院“辽宁农村公共服务”调研

◎姜 爽 刘 艳

本文从交通网络、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三个方面对辽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的深入调研,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辽宁农村 交通网络 医疗养老 文化旅游

2017年1-3月,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科研团队150名师生对辽宁省14个市、43个县、137个村庄和6548位村民展开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辽宁农村交通网络、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三个方面,收回有效问卷6685份,践行了高校紧贴百姓服务社会的实效科研之路。

一、调研背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观的短板。“农业、农村、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落脚点。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要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辽宁是农业大省,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关乎社会公平,关乎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研由省内相关专家引领,提出当前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团队教师深入基层,依托专业并反复推敲,设计出65项调研题目;其次,精心挑选了农村学生并开展问卷调查系统培训,扎扎实实做好面对面调查过程指导以及回收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并联合校企指导教师针对实证开展专业应用研究,让高校科研充分发挥实效作用,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服务需求。

二、调研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交通网络方面

关于辽宁农村交通网络方面的问卷调查显示,辽宁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且成果显著。

1.道路。辽宁有46%的村子为水泥路或者柏油路,但仍有13%的村子还是沙石路和土路。从区域划分上看,沈阳、辽阳等辽宁中部地区水泥路和柏油路的比例占75%,而阜新、朝阳等辽西地区水泥路和柏油路的比例仅占36%,砂石路和土路占28%。地区间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落后。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公共交通全面向村庄延伸。调查统计,辽宁有73%的村庄每天至少有两趟公交车,但仍有20%的村子没有通公共汽车。其中,55%居民选择搭乘公共汽车出行,22%的居民选择摩托车出行,14%的居民选择私家车出行,7%的居民选择走路出行,2%的居民选择畜力车出行。

2.网络。调查显示,辽宁省农村85%的村子有宽带和无线网接入。其中,56%的村民用手机上网,15%的村民用电脑上网,5%的村民在网吧上网,24%的村民不上网。另外,9%的村子有村官网。其中,1%的村子采用村官网发布信息,45%的村子发布信息和村民交流学习的渠道主要是采用广播、电话的形式,20%的村子采用政府组织会议形式交流学习,8%的村子用QQ群、微信群方式发布信息。由此可见,农村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是以广播、电话的方式为主,网络应用落后。调查同时显示,40%的村民上网主要是交友聊天,28%的村民浏览新闻、热点,22%的村民看电视剧、玩游戏,5%的村民网上购物,5%的村民查找农务政务、农产品信息。

3.物流。采用本村快递点邮寄包裹的占13%,在本村邮局收寄信件包裹的占8%;而更多的村子要到乡镇或者其他村邮局、快递点去邮寄包裹。由此说明,辽宁农村的物流运输还不发达,没有实现“最后一公里”运输。

针对交通与网络调查数据分析,高铁时代、“互联网+”对传统客运行业形成了致命冲击,交通专业教师应结合企业一线实际,开展高铁时代客运公司“服务+”特色品牌经营战略调整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与企业共同研究新时代客运发展突破横向课题,携手辽宁客运人利用智慧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务实的经营模式,调整现有的经营战略和盈利模式,进行二次创业,共渡难关。课题现已正式签约并引领客运企业目光转向辽宁省内有需求的农村地区。针对农村网络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互联网+”时代辽宁农村网络建设应用策略。建议出台扶持政策,引进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开展大学生网络应用技术下乡培训,拓展网络宣传渠道,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实现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

(二)医疗养老方面

1.医疗。调查显示,辽宁省只有42%的农村有村诊所和专业医生,能实现“小病不出村”;42%的村有村诊所,但没有专业医师;16%的村根本就没有诊所,生了病要跑出好几十里路就诊。村民们对村镇医院、诊所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医疗设备落后的占45%;二是认为医护人员水平低的占22%;三是认为药品不全的占19%;四是认为医疗费用高的占11%;五是认为服务态度差的占3%。由此可见,村民们相对看重医疗的客观水平,对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是不满意的主要表现。

2.养老。辽宁省仅有20%的农村有养老院。其中,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院占60%,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养老院只占40%。对现有农村养老机构进行调研,31%的老人认为机构收费过高,与现有收入相比望尘莫及;26%的老人认为服务不好;18%的老人认为伙食差;15%的老人认为卫生环境差;10%的老人认为存在压抑感。对于65岁以上老年居民来说,更多的选择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并定居农村。在我国的养老观念中,对老人的物质赡养早已成为共识,精神赡养正逐步被重视,特别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支持基本是空白。结合辽宁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未曾改变。但是,通过调研发现9%的老人会选择敬老院养老,所占比例不到一成,表明农村的养老社会化水平过低。此外,还有17%的老人选择其他,对自己的养老方式没有规划或不知所措。

目前,在农村居民对机构养老方式尚没有大面积接受的情况下,收费高且收费标准与服务和硬件设施不匹配,必然会成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阻力。探索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衔接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以家庭为核心、村镇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是我们结合辽宁农村实际情况的新思考点。引导摒弃传统养老观念,加大农村公益性养老院的建设力度,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扩建老年人文化和运动休闲场所,建立农村老年大学,充分调动他们的闲余时间开展老年教育,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提升村民基本素养,符合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切实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文化旅游方面

1.文化。调查显示,辽宁省有48.31%的村庄有小学或教学点,很多农村小学存在一个老师教授多个科目的现象。在受访者中,22.35%的家庭有孩子辍学的情况。而在有辍学情况的家庭中,因父母在外工作,孩子无人照顾而辍学的占36.39%,因家里急需劳动力而被迫让孩子辍学的占21.73%。此外,还有14.66%的家庭认为读书没有用。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了农村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专业教师质量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始终是农村教育中的短板。38.94%的受访者表示,村里的教室、校舍、电脑、体育设施等硬件设施亟需得到改善;38.72%的受访者表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传承,也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的传统风尚。同时,家风也是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村民对家风的概念认知非常模糊,97.96%的村民表示不清楚自家家风,只有2%的村民能够写出自家家风的内容。通过对家风内容进行统计我们发现,精神层面的家风内容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过对物质的追求,“和谐”“孝顺”是家风的主流。

2.旅游。近年来,农家乐、农家饭、采摘项目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村民对旅游项目认知程度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还有许多不解,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有超过九成的村子没有旅游项目,这样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对旅游发展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旅游会带来环境污染、不能带来明显效益、人多嘈杂及安全隐患等方面。

可见,乡村发展既要兼顾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环境及安全问题,农村旅游还需认真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成果展望

辽宁农村公共服务调查依托专业,师生携手,以科研团队集体作战风格,锻炼队伍,收获成果,取得实效。

青年辅导员张飒以调研数据为依托撰写的《辽宁农村家庭家风调查分析》一文,在省妇联和省社科联主办的辽宁省“家庭家教家风”高层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得辽宁省一等奖;年轻助教金朦的《“互联网+”视域下辽宁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策略研究》一文在社科联年会上获奖;团队教师社科规划基金课题立项成功。依据社会需求,我们申报了“老年服务与管理”新专业,探索开发养老公益岗位,调动多种手段,转变村民传统养老意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从事互联网时代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期待传统养老走向智慧养老。

《寒假大学生服务家乡培训计划》开始筹划,将实现网络培训到地头,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网络培训、网络营销打开局面,推动实现农业部提出的用三年时间教会农民用手机上网这一目标。

交通专业开展高铁时代客运公司运营管理咨询服务,建议一方面借鉴滴滴模式,发展农村“滴滴服务”,增强运力,准许微型客车参与营运;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逐步构建覆盖农村所有镇、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的客运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将逐步向自然村延伸。

旅游专业积极倡导村民的本土化旅游开发,新型旅游模式呼之欲出。为科学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向村民大力宣传本村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优势,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之中,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打造适合本村风格的特色旅游线路和特色民宿等。充分开发当地各类物质及非物质资源优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助力新时代下辽宁新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为家乡服务。

注: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L17BGL035)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刘艳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司 斯

猜你喜欢
家风辽宁养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家风伴我成长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