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俊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当属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首要条件是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选题
对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采用逆向思维、变式思维等方式,抽取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例如文瑞晨同学在一次周末看到妈妈整理家中药箱时,无法对一些过期药品进行科学处理,只好将其扔掉。善于钻研的他想到:这些药品直接扔了会不会被一些不法分子重新包装销售?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他家庭有过期药品吗?他们又是怎样处理的?随后,通过梳理,他提出了《关于宝鸡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理情况的调查及建议》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源于生活,研究后又能很好地指导生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从社会热点中选题
社会热点一般受关注度高、内容新颖,参与研究的中学生相对较少。选题时首先判断所需的材料是否科学、可行,其次应从科学角度把一般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任紫芃和郭珂昕同学在新闻中看到“我国正面临着制造业产业转型,国家明确提出振兴工匠精神”的信息后,结合宝鸡市青铜器之乡的地域特色,提出了《从宝鸡市青铜器文化谈现代“大国工匠”精神》的研究课题。再如共享单车进入宝鸡市后,田烨同学提出了《绿色出行是城市治堵降霾的一剂良药》的研究课题。
这些课题紧扣社会热点,从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从课堂内容的延伸中选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认知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就感。因此,将学科内的小课题作为中学生科技活动的基本素材,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例如李唐同学在学完种子的有关知识后提出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改进》,對教材中的五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探究。
这种实验改进的思路一般采用集合思维方法,从单因子变量到多因子变量转变,或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
从怀疑、猜想、好奇中选题
通过阅读来发现选题,包括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寻找别人研究性学习成果里的差错、遗漏、缺陷或未完成的问题,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更深入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等。
例如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出现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后仍为蓝色的说法,屠乐同学因此提出了《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时酶合成量影响的实验探究》的研究课题,结果表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选题是研究性活动的起点,更是研究性活动的关键点。它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实际能力,还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选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课题。同时每个人的研究性选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没有目标的选题,其研究成果很难有深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