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丹毅+张嘉瑞
朝鲜新型300毫米火箭炮
在2015年举行的劳动党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朝鲜人民军展出了一款八联装大口径火箭炮,笔者推测其口径在270~350毫米之间。虽然朝鲜官方并没有对该装备进行说明,但是结合相关新闻来看,该装备极有可能是外界推测的朝鲜300毫米火箭炮。
就在外界开始广泛猜测这款火箭炮性能的时候,朝鲜于2016年3月3日上午10时许(当地时间),从江原道元山一带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了6枚射程100千米左右的短程发射体。这证实了稍早时间,韩联社称朝鲜于当日早些时间向东部海域发射火箭武器的说法。这次试射的火箭炮已经与之前阅兵中出现的版本有所区别,为了区别前后的这两种型号的火箭炮,我们不妨将前后这两型火箭炮分别命名为“主体100”A型(阅兵型号)和“主体100”B型(试射型号)。
对于火箭炮来说,其组成部分无外乎发射的火箭弹、定向器与回转体、平衡机和底架、运载体以及其他辅助装置。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对朝鲜在阅兵中曝光的这款火箭炮和改进型号逐一做出分析。
“主体100”A型火箭炮的弹体基本处于定向器包裹中,因为定向器头部有端盖,无法从头部判断火箭弹弹体情况;但其定向器外侧的两根螺旋导向槽及其缠角均与苏联BM-30“龙卷风”火箭炮十分类似。笔者推测,该弹在设计上极可能有借鉴BM-30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从阅兵中展示的火箭炮定向器尾部可以看到部分火箭弹结构。从现场图片来看,露出的结构可能是火箭弹的尾部喷管,甚至有部分弹翼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尾部喷管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在世界各国火箭弹设计上均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即使在“喀秋莎”这样的“古董”级火箭炮上,其尾部喷管也是有外部包裹结构的,并且其尾翼根部直接延伸在喷管外包结构上,最大限度的对尾部喷管结构进行保护。
之所以费尽心思保护喷管结构,是因为火箭弹喷管结构是一种复杂并较为脆弱的动力结构。这个结构不仅需要经受高温烧蚀,还会受到火箭发动机点火时燃气流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一旦受到外力碰撞造成部分结构受到损伤或者耐烧蚀涂层的脱落,极有可能在火箭弹发射时,引起推力与需求方向的不统一、甚至弹体在空中解体这样的发射事故,轻则弹体无法命中目标,重则引起额外的伤亡事故,得不偿失。
在2016年3月的人民军火箭炮试射中,我们可以看到射出定向器的整根火箭弹,外型上极有可能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结合朝鲜新闻中出现的图片,不难推测“主体100”B型火箭炮在精度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然,因为不确定试射现场的具体情况,存在朝鲜媒体虚张声势的情况(例如仅发表了试射的若干枚火箭弹中精度较好的几颗的新闻图片)。但这已经说明了该火箭弹极有可能已经具备了相配套的制导能力,比如惯性导航+卫星定位的综合制导方式。
因为传统惯性制导很难达到這样的射击精度,而激光制导易受云雾及烟尘的影响,不能全天候使用,同时也没有在远程火箭弹上应用的先例,仅有部分机载火箭弹使用了半主动激光制导技术。至于其制导原件来源也不难做出推测,就民用产品而言,现在很多的智能手机上携带的定位芯片已经可以接收世界各主要定位系统的定位信息,且成本低廉。而民用级别产品转为军用在朝鲜人民军中有广泛存在的先例,所以也不足为奇。
同之前阅兵中出现的火箭弹不同,这次试射的火箭弹尾部喷管裸露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可以看到,这次试射中出现的火箭弹其尾部已经有了和BM-30相近的卷弧形尾翼,喷管外侧也有了包裹结构,故而A型上出现的相关问题应该已经得到了解决。
对于出现在2015年阅兵中的“主体100”A型火箭炮,可以清楚看到这款火箭炮采用了两组各四根的定向器束,通过框架结构连接到起落架上。其定向器为典型的螺旋导槽型筒式定向器,除了前部盖上了保护用的舱盖以外,这款火箭炮的定向器都与BM-30“龙卷风”十分类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定向器相对于BM-30“龙卷风”缺少了插拔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作用是火箭弹与火箭炮之间的电器连接,并在发射时便于断开连接且具备重复使用能力。没有这个机构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该火箭炮无法发射制导火箭弹,因为没有必要的信息交互系统(但通过2016年的试射情况,该可能性基本可以被排除)。二是该火箭炮使用的是裂离式电分离器,通过在发射时弹体的冲击力直接将弹体和定向器的连接插头扯断。这种发射形式不仅在发射时会对弹体和承载体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同时不可重复使用,弹药再次装填过程十分复杂。
同时不难发现,此次阅兵中出现的“主体100”A型火箭炮起落架体和回转体机构都与苏联BM-21火箭炮极其相似,甚至在该火箭炮上能看到BM-21上所采用的叠半扭杆式平衡机的四连杆机构。结合朝鲜曾大量使用BM-21或其仿制品的事实,不难推测这款火箭炮的起落架和回转体极有可能都是参考了BM-21的设计方案所得到的。
此外,与BM-21使用了齿弧式高低机不同,“主体100”A型的起落架下方有一个明显的液压缸体结构,这说明这款火箭炮实际上配备了液压式高低机。令人不解的是,液压式高低机已经具备了平衡机功能。在设计上,如果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液压式高低机,完全不必要设置一套叠板扭杆式平衡机,也更不会看到起落架两侧的四连杆机构。该火箭炮使用两套平衡机,极有可能表明朝鲜因其国内工业水平不足,其生产的液压设备可靠性不足,作为平衡机使用时需要一套备份设备来保证安全冗余。
所谓运载体,实际上就是承载火箭武器系统上装完成机动作业的机动平台,但又有别于传统的载重卡车。因为运载体要承载火箭弹发射时的强大冲力和高温的燃气尾流,势必与传统卡车有所不同。同时,制导火箭弹需要一系列的辅助设备来完成发射前的信息注入等一系列的任务,这些都是传统载重卡车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多种现役的现代火箭炮不是采用军用底盘改装(如美国M270火箭炮采用M2步兵战车底盘;我国89式122毫米自型火箭炮采用WZ321通用底盘),就是为其研发了专用的火箭炮底盘(如我国PLH03式300毫米火箭炮)。但无论是2015年阅兵中出现的“主体100”A型,还是2016年试射的“主体100”B型,均使用了中国重汽集团的一款民用载重卡车作为其机动平台。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2016年3月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得到少许信息。
2016年3月9日外,中国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朝鲜近日公布的照片显示,其多管火箭系统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你对此有何回应?”的问题中称:“中方一贯认真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切实履行相应国际责任。对安理会决议禁止的物项,中方将继续严加管控。”
当然,朝鲜使用的这款重汽卡车也有可能是其国内自行组装的。早些时间有俄罗斯媒体援引朝中社报道,在朝鲜卡车厂拍到正在组装的中国重汽卡车。这是中国重汽集团帮助援建的朝鲜民用卡车工厂,其所生产的也仅仅是民用级别的载重卡车。但是上文提到过,朝鲜从不缺乏民用级别产品向军用产品改装的能力。
不过,要将一台民用载重卡车改装成军用火箭炮机动平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我们暂且不考虑民用级别的产品是否能达到军用产品使用标准,仅仅对底盘的改装作业也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针对火箭炮发射底盘来说,必要的支撑装置就是首要的一项。阅兵中的“主体100”A型能看到其驾驶室后部车架上有千斤顶支撑装置,到了“主体100”B型我们能从发射实验照片中看到这个支撑装置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火箭弹发射时的高温燃气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该火箭炮驾驶室与定向器十分接近(苏联BM-30这种就属于较远距离),需要设置驾驶室的燃气防护装置。此外,这款底盘驾驶室后座疑似也经过了一定的改装,这极有可能是该火箭炮的设备舱,虽然体积小,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没有专门设计的方舱,所以这个区域格外需要重点防护。在“主体100”A型上,我们没有看到驾驶舱尾流防护板,不过在“主体100”B型的试射中,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在整个平台的最后,我们看无论是A型还是B型,都安装了一个类似档焰板的装置,其目的多半是为了保护机动底盘下部不被发射时的高温燃气流所破坏。不过,世界各国其他主流远程火箭炮上均未看到类似结构,其实际应用效果尚不明确。
在该火箭炮的驾驶室后侧能看到一个由金属薄板加工成的外壳结构。笔者原猜想这里可能会安放一些辅助设备仪器,但实际上通过现场照片分析,其作用尚不明朗。其中除了一个不大的盒子,并没有放置明显的设备或仪器,最终用途尚不明了,但有可能是为进一步的改装预留的空间。不过,这里的设计与朝鲜240毫米火箭炮的后期型号(即没有设备方舱的型号)十分接近,应该在其设计上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对这款火箭炮前后两个型号做了简单分析后,笔者再对外界对该炮存在的一些流言做以分析。
有消息称,该炮的改进型号(B型)使用了储运发射箱式的定向器形式。这种说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B型在原本的筒式定向器外侧加装了一圈外壳,其外形接近方形的发射箱结构,故而产生了储运发射箱的猜测。实际上,有几点明显的特征可以证明这种猜测是不成立的。
首先,储运发射箱式的火箭炮定向器在向起落架上固定时普遍拥有一套便于装填的滑轨或者吊装机构(如WS-2的定向器滑轨和M270的吊车机构),但这两种机构在朝鲜的新型火箭炮上均未出现。
其次,通过对比A型和B型的图片不难发现,用于固定定向器的定向器支撑框结构和形状均未发生变化。而且,靠外侧的支撑框能看到明显的包裹结构。这样一来,包裹在支撑框上的定向器显然已经不具备了快速更换的能力,更谈不上储运发射箱了。
实际上,在定向器外部包裹一层外壳的做法还增大了发射时火箭弹气流对发射车的冲击力(定向器端部迎气面积增大),对于发射是很不利的。但为何朝鲜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形式呢?笔者推测,朝鲜的该款火箭炮因为没有设计定向器插拔装置,其采用的裂离式电分离器安装过程复杂且不具备重复使用能力。故而,该火箭炮很有可能是处于长期带弹的情况下。增设的这层外壳就是为了保护定向器和内部的弹体不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各时段都能处于较好的状态,以便随时发射。当然,也不能排除朝鲜在这里就是冒充储运发射箱式定向器以起到震慑作用的可能性。
2017年4月15日阅兵活动中展示的该款火箭炮取消了这个定向器外壳,笔者认为在经过了多次试射后,朝鲜科研人员发现这个外壳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受制于这个外壳的存在,原本就因为缺少插拔装置而变得十分复杂的火箭炮再次装填过程会变得更为复杂,故而取消了这个面子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外壳。
第二项关于该炮的流言则开始于韩国方面的一些新闻报道。在多次报道中,韩国媒体都称朝鲜进行了火箭武器试射,但其给出的射程数据却变化无常。所以,外界对该款火箭武器的射程有了完全不同的猜测:一说该火箭炮射程不会超过100千米,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毕竟该炮多处与BM-30相似,故而推测其性能应该相接近,在70~90千米左右。另一种说法则显得激进的多,称根据雷达数据,朝鲜多次发射了射程在200千米以上的火箭武器,并推测该武器就是这款火箭炮。实际上,这款射程200千米以上的装备有可能是朝鲜改装自SS-21“圣甲虫”战术导弹的KN-02战术导弹或其他弹道导弹,并非火箭炮。
在2016年3月举行的试射结束后,笔者随即根据现场图片开始了发射场和最终落点的寻找和判别工作。最后认定,本次试射的火箭弹从元山市附近的咸镜南道的虎岛半岛发射,命中点位于咸镜南道利原郡外海的一座小岛上,其实际射程有可能已经超过150千米。
这款设计上与BM-30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火箭炮,为何能达到将近2倍于BM-30的射程?根据现成图片不难发现,落在靶标小岛上的这款火箭弹实际爆炸效果并不如其他大口径火箭炮那样“凶猛”。那么就存在一种情况,即朝鲜在热点时间举行的试射中为了其政治效果而削减了火箭弹载荷,从而达到了增大射程的效果。同时,根据其弹头锥形部弹翼布置情况,其可能将制导部整体放置在锥形部,从而省去了弹体内部的制导装置空间。这也很有可能进一步增大了火箭弹燃料携带量,进而提升其射程。
对于朝鲜人打造的这款“先进火箭武器”,从其发射情况来看确实具备了100千米以上的打击能力,同时很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发射精度。但其在设计上依然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虽然部分缺陷已经在改进型号上有所解决,仍有部分问题是因为其遭受世界其他国家的种种制裁和限制,难以得到更好的选择而选用民品替代军用产品造成的。勉强地“拼凑”出这样一款装备,关于其在实战条件下能否达到其设计水平恐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朝鲜语中,火箭炮应称为“放射炮”,所以在众多文献资料中都出现过这样的代称,可能会造成很多读者的不解。
至于在2015年阅兵式上曝光的A型,笔者认为由于该款火箭炮存在诸多设计上的不足,该炮不一定具备发射能力。很有可能是为了让这款先进火箭炮及时赶上阅兵,将当时已经完成的部分技术成果拼凑在一起、制作的一款并不具备实际发射能力的“献礼火炮”。
目前来看,该款火箭炮还处于研制试射阶段。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朝中社在报道该火箭炮试射时说到:“朝鲜人民军为即将部署在预备炮兵部队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举行操纵火箭弹战斗部威力判定试射。”显然,该炮还没有进入人民军战斗序列。同时,这里提到了一个将会装备该炮的人民军部队:人民军预备炮兵部队。预备炮兵部队常被外界称为朝鲜人民军炮兵军。实际上,这个部队现在是朝鲜人民军第518炮兵师团(朝鲜人民军第243部队,对外称第518訓练所),司令部位于黄海北道新溪郡,现任师团长为金光秀中将。该部队名为师团,实际上下辖了多支重型炮兵旅和远程火箭炮兵旅,是朝鲜人民军中重要的火力支援部队。
朝鲜进行这次火箭炮射击实验,其中究竟有多大的政治作秀我们尚不得而知,其官方给出的图片资料是否有刻意夸大或伪造成分,同样不得而知。其具体指标需要等朝鲜方面的进一步曝光才有可能知晓。
随着2017年半岛局势的逐渐升温,很多人都将目光注视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神秘国度上。一时间,网络和各平面媒体上关于朝鲜人民军装备的文章层出不穷。但几乎所有的这类文章仅仅都是停留在对国外已有资料和部分网络传言的复述和杂糅,没有确实的影像资料作为证据,更缺乏合理的考证和分析。国内某知名军事类杂志曾刊登了一篇讲述朝鲜火箭炮体系的文章,其内容漏洞百出,错误繁多,实在难以称为用心之作。
如文章中提到所谓“人民军只将BM-13作为教具使用”的观点。实际上,虽然人民军中装备的BM-13数量很少,出现的频率也很低,但不代表该炮就只能作为教具使用。而且BM-13近年来也出现在演习中进行了射击,不能简单的认为该炮已经不是人民军正式装备。
同时,文中写到人民军替换BM-13火箭炮的是使用M-14火箭弹的BM-14火箭炮。但随后,该文章作者所配的“1964年金日成视察BM-14”和“2011年阅兵中装备工农赤卫军的BM-14火箭炮”图片中,前者为BMD-20,后者则是BM-24,这也是不够准确的。
最后,该文作者所说的所谓采用“仿自BM-21,将定向器改为30管定向器集束的122毫米火箭炮”,实则朝鲜自行生产的称为BM-11的火箭炮。而且,从外观上看,朝鲜30管火箭炮有两个重要的大类,一种是将30管定向器作为一个集束安装在起落架上的型号,另一种则是将30管定向器分成两个各15管的定向器集束安装在起落架上。这两种布置方式在进行弹药复装时有完全不同的复装设备。
同时,该文作者忽视了朝鲜有没有自我复装能力的40管122毫米火箭炮的事实,仅仅对带有复装装置的40管122毫米火箭炮做出介绍。实际上,人民军从BM-21仿制而来的122毫米火箭炮从开始就有30管和40管两个重要的分类。40管在引进了RM-70和RM-70/85相关技术后,首先定型的是类似于RM-70/85的简化版,随后才出现了与RM-70一致的版本。而且,该车的发展历程也与该文所表述不同。可以复装的122毫米火箭炮并非使用“卡马兹”卡车底盘,而是使用过包括朝鲜自产的胜利141卡车和太拖拉T813以及带驾驶防护装置的太拖拉T815底盘三种。该炮最早的北约代号为M1985,即该炮最晚1985年左右就有出現,并非文中所述的“2012年朝鲜展示的新版122毫米轮式火箭炮”。
另外,朝鲜海军的“慈惠”级快艇不仅安装有122毫米火箭炮,还有安装了BMD-20定向器,发射200毫米火箭弹的版本,同A-215“冰雹”M毫无相似之处。
同时,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主体大炮”笔者早已做出了解释。所谓“主体炮”,应该特指朝鲜的“谷山大炮”,而所谓“主体100”,也应该是朝鲜所谓新款大口径自行火箭炮。朝鲜自研的240毫米火箭炮应使用的是“大同江火箭炮”这一名称。
实际上,笔者在上文写到的火箭炮也并不全面。笔者在整理资料中发现了一幅金正恩并未公开行程的照片,其中出现了一款装备同BM-8火箭炮非常相似。但是因为缺乏其他相关证据,笔者并没有将这款装备单独列出进行讨论。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装备中依旧存在,笔者认为,对于没有把握的资料或者说法,或者可以自己想法设定来考证,或者可以结合已有资料合理推断和预测。但是,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甚至在对于装备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仅凭主观臆想就得出结论,这是不严谨的表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