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霸主的幻梦

2017-12-11 20:19刘乐
现代兵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印军司令部空军

刘乐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东北部和西北部与中国毗邻,北部同尼泊尔、不丹接壤,东北部与孟加拉国和缅甸交界,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其疆域南北长3214千米、东西最宽为2933千米,陆地边境线全长15200千米、海岸线全长6083千米,版图面积2974700平方千米,居全世界第七位。印度人口目前已超过12亿,在全世界仅次于中国。而印度人口由几十个民族组成,印地语是国语,其中印度斯坦族占人口总量的近一半。

印度自称有25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其中包括把有争议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中国新疆阿克赛钦的部分地区列为查谟·克什米尔邦,总面积约为22.22万平方千米,其中印度实际控制面积为10.53万平方千米。另把中印边境东段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完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侵占的中国领土设为“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还把1974年吞并的锡金设为锡金邦,面积为7298平方千米。

区域性有限威慑的印度军事战略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利用一切机会使用军事手段干涉邻国事务。其通过三次印巴战争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吞并了锡金,并严密控制着不丹和尼泊尔,还武力干涉过斯里兰卡内战与马尔代夫政变,在整个南亚地区基本形成了“唯印独尊”的格局。

印度奉行面向整个印度洋、对不同海域实施不同控制的原则:一是确保国土、海岸线和领海的安全,有效控制两百海里专属经济区,保护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资源;二是控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周边国家的海域,以便在战时对邻国进行有效的干预,并阻止域外大国的渗透;三是对通往印度洋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战略通道实施不间断的控制,平时保持印度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无阻,战时则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对于印度洋地区的敌对国家,印度强调保持绝对军事优势,战则必胜。对于在印度洋地区驻有军事力量的域外大国,印度则强调通过威慑,尽可能形成力量均势,限制域外大国海军的行动自由。

核战略是印度整个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认为要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积极发展核力量。而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目标:一是对巴基斯坦实施全面核威慑,即在常规武力威慑的基础上辅以核威慑;二是对中国实施有限核威慑,以慑止中国在边境领土争端问题上大规模使用武力;三是以核武器为后盾把驻在印度洋地区的外国军队作为打击目标,以达到阻止域外大国武力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目的。

因此,可以說印度当前推行的是区域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该战略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区域性,即该战略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包括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印度洋、西起伊朗、东至缅甸这一广阔的陆地地区和大部分印度洋海域;二是威慑性,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各作战对象实施不同层次的多种威慑,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确保南亚霸业;三是有限性,即该战略既不是全球性的,也不是无节制的,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具有鲜明特色的印军作战思想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印度军队不断更新武器装备,大力扩充实力,并注意借鉴美国军队和俄罗斯军队的作战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作战思想。主要表现在:由过去的防御型作战思想转变为进攻型作战思想,强调战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方的武装力量、摧毁敌方的战斗意志,主张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必须有攻击意识、体现进攻精神。

根据印度的军事战略,印军在对巴基斯坦作战方面提出了“以装甲和机械化部队为主、实施多路立体向心突击”的指导思想,在对华作战方面则提出了“陆空协同条件下攻势防御”的指导思想。总之,印度军队作战思想的立足点是以中国和巴基斯坦军队为主要对手,以印巴和印中边境地区为主要战场,打一场诸军兵种协同、速战速决的局部常规战争。

印军认为,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防御只是为了达成进攻或转入进攻的辅助手段,从战争全过程来看,进攻是最主要的。攻势行动不仅要贯穿进攻作战的始终,而且要在防御作战中占有重要地位。进攻时要先敌采取行动,并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进攻态势,直到夺取最后一个目标。防御时,要坚持阵地防御与机动防御相结合,适时使用预备队,对敌实施坚决果敢的反击。

印军还认为,必须摒弃传统的阵地战战术,而采取机动战战法。强调实施广泛的机动,以将优势兵力集中于决定性方向,达到改变战场态势和夺取主动权的目的。在未来的对华作战中,印军针对战场多在山地的特点,设想以机降和伞降部队作为主要机动力量。在进攻作战中,主要以空中快速机动部队实施远距离纵深奔袭和迂回包围,以达成进攻目的。在防御作战中,印军主张尽可能实施机动防御,即以少量兵力在前方迟滞敌人,并将敌诱至纵深内预设歼敌地域,然后使用强大的预备队实施快速机动,将敌人歼灭。印军认为,与阵地防御相比,机动防御更有利于夺取战场主动权。

印军关于联合作战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强调严密组织和密切协同,为了确保陆空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印军在各个部队都设有陆空联合指挥机构,负责拟定联合作战计划,向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并在战斗中适时进行协调;二是重视近距离空中支援,在作战中每个集团军通常可得到3~5个飞行联队的支援,每个师可得到1个飞行联队的支援,主要方向上的作战旅可得到40架次飞机的支援;三是充分发挥空降部队的作用,空降部队既可配合地面主力部队作战,又可独立作战,既可在敌人纵深开辟新战场,又可迅速增援前方作战部队;四是重视直升机的应用,印军将大部分直升机划归陆军建制,大力建设陆军航空兵部队,从而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提高了陆空协同效率。在印军陆空联合作战中,空中力量起着关键性作用。空军除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外,还担负着夺取制空权、对敌实施纵深立体火力突击、投送空降兵、切断敌补给线等任务。

同时,印军认为在现代常规条件下,只有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从而避免来自国际社会的干预。为了形成并保持进攻态势。印军强调在进攻战役发起之初即投入尽可能多的兵力,力求在短时间内消灭敌方第一梯队。印军还认为,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战已成为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电子化程度较高的一方。基于上述认识,印军千方百计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技术,力求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倍增器。经过多次扩充,印军的电子战手段已经比较齐全,电子战装备也比较先进。

印度军队的作战指挥体制

印度军队的作战指挥体制分为决策与执行两个部分,决策层包括总统这个三军统帅,以及以总理为主席的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有关战争方面的决议呈总统批准后通过国防部监督三军执行。内阁一级起咨询作用的组织有国防计划委员会、最高情报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

国防部是军事事务实体机构,具有全面的国防执行权,即军事行政权与军令权。部长由文官担任,对总理和内阁负责。其任务主要是负责国家防务、战争准备、国防科研、军工生产、军费预算、国防物资的分配与调拨、以及制定有关三军的政策和规定等。

国防部有两类下属机构,一类为本部常设机关,如国防局、国防生产与供应局、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国防财政局,其中国防局的职权最大。另一类为非常设性机构,这些机构既具有一定的行政职权,又是最高决策部门的咨询机构,如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部长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部长抚恤金上诉受理委员会等。此外,为了更好处理文职人员的医疗卫生、公共关系、升职培训、文体活动等事宜,国防部还设立了首席行政官办公室、武装部队医务总监和国防资产处等机构。

印度三军没有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陆军、海军、空军这三个军种各自的最高主官是军种参谋长,他们由2~3名副参谋长协助工作,军种司令部通过其所属的军区(地区)司令部对部队进行指挥与控制。印军作战指挥的执行程序又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平时的作战指挥由陆海空三军按建制自成体系,独立遂行任务。战时在战区之内实施三军协同作战,就是在同一战区内成立参战军种间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军区级或集团军级)和联合作战中心(军级或师级),联合作战司令部和联合作战中心的组成以参战军种为主。实际上均以陆军为主,海军和空军参加。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全权指挥参战部队,而是组织各参战军种的作战协同。

印度陆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为陆军司令部,其在国防部的领导下,负责陆军的政策制定、平常训练、作战指挥和行政事务。陆军司令部在陆军参谋长的领导下,内设军事秘书局、第一参谋局、第二参谋局、军务局、军需局、工程局、陆军训练司令部等。陆军司令部对下通过军区司令部遂行职能,而军区司令部负责辖区内各野战部队的作战、训练、行政和后勤事务。

印度海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为海军司令部,主官为海军参谋长。司令部内设第一参谋局、第二参谋局、人事局、物资局等。第一参谋局负责政策计划、作战方针、参谋业务、装备科研与发展;第二参谋局负责作战情报、海军航空兵、潜艇部队。而印度海军的指挥层次主要分为四级,即海军司令部、地区海军司令部、舰队或基地、舰艇中队或海军航空兵中队。印度海军拥有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各兵种间编组灵活、协同密切,具有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

印度空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为空军司令部,主官为空军参谋长。司令部内设第一参谋局、第二参谋局、行政局、保养局等。第一参谋局负责空军的作战、情报、通信、气象;第二参谋局负责空军的规划、计划、财务、教育训练;行政局负责空军的预算、编制、招募、福利、工程技术、军法;保养局负责空军技术装备的调拨、维修、保养。而印度空军的指挥层次主要分为四级,平时为空军司令部、地区空军司令部、空军联队、空军中队,战时为空军司令部、地区联合作战司令部的空军前指、空军联队、空军中队。

印度对华军事战略设想和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加快了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西攻北防、区别对待,即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态势,对中国采取攻势防御态势;力求避免但也准备两线同时作战,不断向印度洋扩张。目前,印度将50%以上的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从而形成军事优势,对巴基斯坦保持较大的军事压力。战时除相机夺取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外,还计划攻入巴基斯坦腹地,并使用海军封锁其海上通道,从而迫使巴基斯坦屈服。

印度针对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已非法侵占的大片中国领土,保住既得利益,并图谋在中印边境西段夺取我阿克赛钦地区,以谋求战略主动。印度在总体战略上对华采取“防御”态势,但这种“防御”是一种进攻性防御,从不放松对争议领土的争夺和相机进行新的扩张蚕食。目前,印度沿中印边境部署了8个师以上的陆军部队,以及数百架作战飞机,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含准军事部队)。同时,印军还在武器装备、战场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既准备打速决战,也准备打持久战。

根据印军在中印边境东、中、西三段所处的战略态势,印军高层的战略设想是“保东、守中、夺西”,即保住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既得利益,在西段相机夺取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为达到此目的,印度在完成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防御体系后,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段的兵力部署,形成了局部軍事优势,具备了在中印边境西段对中国打一场进攻性局部战争的能力。未来,如果和中国在中印边境东段或中段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抢先攻占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实现“再挖一块中国领土”的野心。

此外,印度政府虽然表面上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暗中长期支持“藏独”势力,妄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中印之间的所谓“缓冲地带”。所以,印度始终把分裂西藏视为从政治上、军事上牵制中国的重要手段。在对华作战方面,印军选择达旺和锡金为其主要作战方向,并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集团。在达旺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2个师部、11个旅,约4.5万兵力;在锡金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3个师部、14个旅,约5.5万兵力,形成了对我边防部队的绝对兵力优势。

以洞朗地区为例,该地区所处的西藏亚东县,东、西、南三面都处在印度锡金邦和不丹王国(受印度控制)的包围中,战略态势于我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该地正处在印军对华作战的主要方向上,双方兵力对比也最为悬殊。假如中国军队在该地和印军爆发武装冲突,则正中印度下怀。因此对中方来说,冷静面对、不示弱、不吃亏方为上策。和印度相比,中国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可以制衡并反击印度的手段还很多。即使要使用军事手段,也应视印军的下一步行动而逐渐升级。

猜你喜欢
印军司令部空军
岁末话“空军”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特朗普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
美网战司令部要升级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