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矩阵法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2017-12-11 05:47尤兴华
关键词:特征向量优先分析法

尤兴华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1167)

绩效:相对于教师,是考评其工作表现、行为及其结果;相对于学校,是指任务在教学数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考核绩效,利于制定人事决策与措施,利于调整和改进学校的效能.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量化过程的处理是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下面的案例是5个评委利用8项评价指标,对某大学2007年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主要参照上半年的绩效考核数据.限于篇幅,而不失一般性,本文选择某部门11个人进行绩效考核研究.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

为使模型相对精确,解决步骤如下:(1)5个评委打分;(2)加权平均,算出11个教师8个指标的平均成绩;(3)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1]以及模糊一致矩阵法确定比较权重,量化绩效考核;(4)适当补充,完善考核的指标;(5)继续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因子的权值;(6)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注:(1)由于牵扯到学校内部资料,本文中只会将所用到的数据罗列出来,其他数据不会出现.(2)层次分析法具体理论及基本步骤详见参考文献[1、2].(3)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矩阵法解决各类问题的文献很多[3~10],说明具有研究的价值.

1.1 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指标

决策问题分解为3个层次:目标层 (上层),准则层 (中层),方案层 (下层).通过比较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将下层对中层的权重及中层对上层的权重进行一定综合,确定下层对上层的权重.计算出关于总目标优先度相对量度,排出优先顺序,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

如何比较同一层各因素,以及对上层因素的影响,从而确定它们在上层因素中所占的权重呢?

假设某一层共有n个因素C1,C2,…,Cn,它们对上层一个因素O有影响,需要每次取两个因素Ci和Cj,为了方便现在使用aij表示Ci和Cj对O的影响之比.它们的比较结果表示为:

成对比较矩阵

其中 (1)式中的A称为正互反矩阵.

这里,A可能是一致矩阵[11],但也有可能不是一致阵.必须注意:如果不一致,在容许范围内Saaty等人用对应于A最大特征根λ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作为权向量,这里w满足

比较尺度:相对尺度aij,用Saa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即取1,2,…,9,其互反数即1,1/2,…,1/9.

一致性检验:Saaty定义为一致性指标:

其中CI=0时,A为一致阵;CI≠0时A为不一致阵,CI越大,A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确定A的不一致程度的允许范围.Saaty又引入所谓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以便找出衡量A的一致性指标CI的标准.对于成对比较矩阵A:当n=1,2时,RI=0;当n≥3时,Saaty引入一致性比率CR,它由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表示,其中

k为矩阵A最大特征值平均值,当CR<0.1时,可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1.2 数据预处理

现有组装车间中的11个教师,根据8个指标来比较这11个人.

8个指标分别为:职称、个人努力、教学质量、教学论文、科研论文、教材、基金、其他.

5个评委根据以上指标对教师打分,按照前文步骤,求得其平均得分值如下:p1= (7.8,8,8,8,8,7.4,8,7.4);p2= (6.4,6.8,6.6,5.8,7.2,6.6,7,7.4);p3= (6.8,7,6.2,5.8,6.4,5.2,5.6,6.4);p4= (6.6,7,6.6,6,6.2,6.6,6.6,7);p5= (7,6.6,6.4,6.8,7.4,7.4,7.2,7);p6= (7.2,6.6,6.4,6.8,7.8,7.2,7.2,6.8);p7= (7.8,6.8,7.6,7.2,7.6,7.6,7,7.4);p8= (7.2,7.4,7,6.8,7.4,7.2,7,6.8);p9= (8.6,8,8.2,7.4,8.2,7.4,8.2,7.8);p10= (8.4,7.8,8.2,7.2,7,7.6,8.2,7.8);p11= (8.2,7.6,8,7.6,8,8,7.6,7.8).

1.3 AHP模型的建立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根据8个准则在学校发展中所占比重,选取影响学校发展的那些准则[4].

通过比对,职称、教学质量、科研论文这3个指标比较看重.其次通过每一个准则进行对比,根据个人突出的地方,最后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出绩效成绩的先后顺序[1].

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绩效考核;方案层——pi(i=1,…,11),11个选择;准则层——8个准则,见表1:

根据指标重要性,形成正互反矩阵:

表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利用Matlab,算出正互反矩阵A的特征值λ=8.684 126 988,对应的特征向量

w= (0.358,0.095,0.141,0.079,0.079,0.046,0.133,0.070)T

则CR<0.1,符合一致性检验,这里特征向量w可作为权向量.

在绩效考核问题中已经得到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同理可构造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所有准则的所对应的成对比较阵,因为矩阵较多,限于篇幅,以第一个矩阵为例,其余的矩阵省略.

1.4 计算数据

用刚才的Bk计算出权向量w(8)k以及相应的最大特征根λk,数据见表2:

表2 绩效考核问题第3层的计算数据

利用Matlab以及文献 [1]中方法,求出方案在目标中的组合权重:

得出这11个人考核顺序为:

2 基于模糊一致矩阵法的模型

模糊一致矩阵法具体理论及基本步骤详见参考文献[1~3].

2.1 相关参数

(1)多目标决策问题有n个目标Ok;

(2)指标Rk;

(3)m个决策方案Ai(i=1,…,m);

教师设情境置2:假如在等待“120”过程中,你发现晕倒的女生又被刮伤出血了,该怎么办?阅读教材76页第二段。如何根据出血状况,判断出血类型?请阅读教材86页。

(4)模糊优先关系矩阵B= (bij)m×m,其中bij=1表示Oi比Oj要重要;bij=0.5表示Oi与Oj同等重要;bij=0表示Oj比Oi要重要.

(5)模糊一致矩阵F= (fij)m×m其中

(6)权重wk(k=1,…,n)

其中:α应满足α≥ (n-1)/2.

2.2 多目标决策方案优先过程的实现

实现步骤如下:

(1)建立优先关系矩阵:

因为是m个方案Ai(i=1,…,m)在n个目标Ok下的优选问题,因此可得n个矩阵

(2)将矩阵Bk=(k=1,…,n)改造成模糊一致矩阵

(3)单目标排序.

运用方根法计算方案Ai在目标Ok下的优度值ski,

(4)多目标总排序.

在(3)基础上,计算总体优度值

对诸方案进行总体排序(按大小),即如果Ti1≥Ti2≥…≥Tim,那么有从优到劣的顺序Ai1≥Ai2≥…≥Aim.

2.3 模型的建立

在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中,有11个人选pi(i=1,…,11),在8个指标ui(i=1,…,8)的衡量下[8],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模糊判断矩阵表

由前面数据标度,定义“优秀”、“良”、“一般”之间的相对优先程度数量标度如表4所示.

下面讨论确定评价指标对绩效考核影响的权重.按照学校实际经验可知,8个评价指标中u1最重要,u2第二重要,u3可认为第三重要,u4、u5、u6、u7、u8是同等重要的,则可建立

表4 相对优先程度优先数量标度表

评价指标的优先关系矩阵[9]

将模糊优先关系矩阵B改造成模糊一致关系矩阵F,具体如下:

计算各权重α= (8-1)/2=3.5则

进行优先排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由于矩阵很多,现在只列出第一个模糊关系矩阵,其余矩阵省略:

然后将关系矩阵改造成模糊一致矩阵,第一个见下面:

其余的模糊一致矩阵省略.

2.4 具体的计算

进行单目标排序,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进行多目标排序:

表5 方案优度值表

由此可以得出这11个人的绩效考核的先后顺序为T9>T10>T11>T1>T7>T8>T6>T5>T3>T4>T2.

3 相关结论

比较两种分析法,可以发现11人绩效排名有一些差异,层次分析法中排列如下:

p10>p1>p11>p7>p9>p8>p6>p5>p2>p4>p3,

模糊一致矩阵中排列如下:

T9> T10> T11> T1> T7> T8> T6> T5> T3>T4> T2.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前者,在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时,利用了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以及一致性比率,并且做一致性检验.如果检验通过,那么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反之,则必须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实际案例中,有时要想一次通过检验的成对比较矩阵,需要在原始矩阵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动,致使数据会与原始数据产生误差.但AHP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它的可取之处,所得结果比较精确.

(2)后者,则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数据,但是,并没有层次分析法那样的精确,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被评价者之间的差距.

猜你喜欢
特征向量优先分析法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一类特殊矩阵特征向量的求法
EXCEL表格计算判断矩阵近似特征向量在AHP法检验上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