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农药残留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自古以来人类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遭受各种生物灾害的侵袭。古代人在同有害生物的斗争中,不断寻找各种防治方法,在利用植物、动物、矿物的有毒天然物质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流传下来,这就是化学防治方法和农药的起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再加上涉农谣言扩散,公众往往谈农药残留而色变。许多人产生了化学农药恐惧症。人们禁不住要问:现在餐桌上的果蔬还能吃吗,农药是天使还是魔鬼,农药残留危害真有那么可怕吗?
不少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有农药残留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选择“虫眼菜”。这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经常发生,必须用农药进行防治,即使有机农业也要使用天然生物农药。农药残留是施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因而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含有农药残留。中国农产品是,发达国家农产品也是。
事实上,从农业部近年来的例行监测结果看,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逐年提高。2012年,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就达97.9%,可以看出农药残留状况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农产品总体上是越来越安全了。之所以检测数据和一些人的感受有差异,一方面是媒体报道放大了个案;另一方面,现在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极其微量的残留也能被检出,使人感觉好像农药残留种类很多、很普遍。而检出农药残留并不等于对健康有害,只要残留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标准,就不会造成危害。
有“虫眼菜”只能说明农户在蔬菜生长前期管理不当,所有的蔬菜都打药,有虫眼的蔬菜说明打药时间离采摘的时间间隔更短,农药分解少,农药残留或许更高。或者害虫已经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期采取补救只能喷洒更多其他毒性更高的农药。所以,千万不能迷信“虫眼蔬菜”。
由于农药使用技术等限制,农药实际使用率只有35%。余下大部分农药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体内,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生物体内的残留,造成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大大超标和各种疾病增多等等的农药公害问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此,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寻找处理残留在水体和土壤里的农药的方法。目前应对农药污染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有:化学氧化、膜处理、生物降解和活性炭吸附。其中活性炭吸附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大多数有机农药,尤以对敌敌畏、林丹、毒死蜱、百菌清吸附显著。处理农药污染的土壤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改变轮作制度、换土、翻土等措施,加速农药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
然而,与其事后想尽办法改良治理,不如事先合理预防。科学地使用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合理使用农药包括:严格按《农药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进行保存、运输和使用。使用农药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农药的有关知识,以合理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围、喷施次数、施药时间以及用量等,使之尽可能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禁止使用残留时间长的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这将有利于减轻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我国蔬菜生产小而散,菜农滥用、乱用高毒违禁农药,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堪忧。这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加上文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十分困难。因此如何使菜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怎样监督农村集市,城市小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把握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实行的有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一)加大对农民使用农药的培训,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水平;严把农药经营准入关,对不具备经营农药资格和条件的店铺,坚决予以取缔;对从事农药经营店主进行培训“充电”;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指导农民掌握用药技术,做到对症下药,适时适量,科学用药。
(二)推广农产品的二维码,条形码可追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农产品生产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追溯系统已成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监控追溯的有效手段。
(三)实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产地证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息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四)食品药品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监管无缝衔接,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农作物和人一样也会生病,所以农业生产根本离不开农药。然而,在长期大规模使用后,人们发现滴滴涕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对有益生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经过生物富集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中毒。
15年前,我国高毒农药比例高达30%,而现在高毒农药不足2%。这是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第三代绿色仿生农药的研制步伐,其主要代表是拟菊酯农药。这种农药的有效成分实际上是天然植物除虫菊杀虫成分的人工合成物。绿色仿生农药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这些活性物质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来源于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其固定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代谢途径。因为它们可以自动的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所以在施用后较易分解,不会过多的残留在作物或人体内,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生态安全。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而且世界7大农药生产公司都从我国进口农药,这说明我国农药质量是安全可靠的。
植物上的农药残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部分会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上的农药经过风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获时,农药残留量是很少的。
蔬菜和水果由于大部分是鲜食的,农药残留降解少,因此国家对蔬菜和水果使用的农药管理较严,除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外,对允许使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技术和安全间隔期,正常的生产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作物施药后,要有一个安全间隔期。比如说15天以后才能采摘,很多人今天喷施第二天就会采摘,这也是所谓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除或者减少农药残留的常用方法有:⑴放置。因为农药残留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地降解,购买后可以先放几天。⑵洗涤。在烹调前将蔬菜用流水冲洗几分钟,然后浸泡10分钟左右,用淡盐水、淘米水、40℃左右的温水都可以。最后再用清水冲洗,注意要“先洗后切”。另外,据测定,蔬菜在强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⑶烹调。高温一般可以使农药残留更快地降解。一些耐热的蔬菜,如菜花、豆角、芹菜等,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农药残留可降低30%左右,再经高温烹炒就可去掉90%左右的农药残留。⑷去皮。蔬菜去皮虽然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但的确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尤其是黄瓜、茄子等施药多的蔬菜和大部分的水果,权衡利弊,建议还是去皮吃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洗洁精、酶剂等虽然能去除农药残留,其本身也有可能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洗涤剂的毒性可能比许多农药还大。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农业科技的推广、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推进、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药残留标准的完善,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相信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生态安全状况会越来越好。
(代颖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