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让各国人民感受中国技能

2017-12-11 10:13王纪辛
中国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盾构导线测绘

■本刊记者 王纪辛

白芝勇:让各国人民感受中国技能

■本刊记者 王纪辛

韩靖/摄

对不同环境下测绘点的精准预判,是中铁一局五公司精准测量技师白芝勇18年来练就的拿手绝活。但是,让白芝勇没有预想到的是,作为基层职工党代表,在10月18日这天,现场聆听总书记的报告,感受是如此强烈。

“习总书记作报告时,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白芝勇说,当讲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时,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鼓掌到手都麻了。”

当天上午,坐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的白芝勇,深感自己18年前的承诺终于实现了——改变庸庸碌碌的自己,掌握测绘技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被时代淘汰。

锁定“点”“线” 开启测绘人生

18年前,刚刚成为测量工的白芝勇还没有资格碰全站仪,那是一种进口的工地测量器具。他就抱着水准仪每天反复练习。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次地反复操作,一直练到信手拈来,操作准确无误为止。

“测量不仅需要理论计算,现场实作也很重要,”白芝勇在接受《中国工人》采访时多次强调,测绘工作必须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他在自学测量理论的同时,也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白芝勇随手拿出一本手掌大小的笔记本向记者解释,“工程技术水平要求测绘的精密性也要不断提高,像高铁的误差率只允许在0.5个毫米之内。因此,技术、仪器更新得都非常快,不然,就会被淘汰。”

对工程而言,精密测量就是盾构施工的“眼睛”。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全长3.6公里,是过江隧道中断面最大的项目。在接受精测任务后,白芝勇和他的团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按照规范规定,长度四公里以下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不超过10公分,而现场实际预留的限差只有5公分,超过了5公分将对工程的安全使用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会造成盾构机的损坏。

白芝勇告诉本刊,对于精准测绘来说,最忌讳的是“穿袖子”(隧道的两端同时施工,交汇处出现偏差。)于是,白芝勇带着他的团队通过4种有效的措施,将断面近180平米、长达80米的盾构机以12毫米的误差顺利钻出接收钢环。

为了确保精准,白芝勇一共设置了4根牵引线。

首先放下第一根GPS牵引线。利用接收机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计算得出定位仪所在位置来定位,并将此位置通过全站仪来引测给盾构机,精确施工。

与此同时,白芝勇又放下了第二根线—洞内交叉导线网。在GPS定位确定的基准参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规划盾构机在地底下的运行轨迹。然而,过江隧道盾构施工有一定弧度和曲线,这就导致盾构运行过程中到达的每个点的坐标都是变化的。为了准确施工,还必须有一种措施来确定盾构机的运行轨迹就像在图纸上画的一样准确。白芝勇通过在传统测量一个导线环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少六个导线环,使得盾构机前行中的每一个控制点都得到了反复的运算和印证。

为了确保精确,白芝勇又设下一根保险带——陀螺定向。白芝勇将它与洞内交叉导线网测量进行了结合,与传统的定向一条边不同,通过陀螺定向了两条边,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全站仪测量的导线网误差的叠加。

施工现场的竖井,一般情况是用来通风、增加工作面的,它垂直于隧道。“这可又是一个校正的机会!”好琢磨的白芝勇,总是会在传统测绘方式之外,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在过江隧道这个项目上,白芝勇为庞大的盾构机又增加了第四重保险。

2015年7月,在架设着电视直播摄影机的隧道端口,“天和号”“天和1号”孪生盾构机以刀盘周圈平均贴合接收钢环误差12毫米的高精度缓缓驶出长江南岸接收井,完成过江隧道贯通。

练就一身真本领 掌握一手好技术

18年前,那位抱着水准仪反复练习的小伙子,现如今已经成长为陕西省工程测量大赛的裁判长,培养更多测绘人才;13年前,那位在测量工技能大赛上,仅用41分钟就完成了大地四边形测量和计算任务的技术工人,已经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出大量实用工具及先进操作法,乃至研发出无人机+BIM的先进测绘方式。

白芝勇说:“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中国铁路、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到成为国家名片的光辉历程,也深刻感受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习总书记说过,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事,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对我们来说,在开创新时代的历史契机下,留下我们的身影,做出我们的奉献,是责无旁贷的。”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白芝勇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10月26日,返回宝鸡的白芝勇顾不上回家,就抓紧时间来到工友中宣讲十九大精神。在西安地铁4号线11标项目部,在山东高密的高铁施工现场……白芝勇马不停蹄,来到工友中间,第一时间将十九大精神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在宣讲现场,白芝勇告诉青年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就是在工作有需要时,早一点到岗、晚一点吃饭、晚一点睡觉,多干一点活、多出一份力,多伸手少张嘴,用实际行动不断去引领和感化身边的同事,这样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身份。”

带着浓重的川音,白芝勇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工友:“创新无处不在,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有到精也是创新。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新的驱动者和实践者。”

在接受《中国工人》采访时,白芝勇一字一顿地说:“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高铁修到更多的国家去,让各国人民在感受‘中国速度’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工匠带来的‘中国技能’。”

11月5日,白芝勇在山东高密的高铁工地宣贯十九大精神。

猜你喜欢
盾构导线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小直径双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应用与实践
试论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铝棒导线在汽车线束领域的应用
关于盾构增设吊出井与盾构弃壳接收方案设计
站在测绘前沿 攻克技术难关
——记人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副总工程师申朝永
全球首条大截面超高压碳纤维导线试验成功
供电线路用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