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是个“变态”怎么办

2017-12-10 19:03:48
新传奇 2017年42期
关键词:性幻想兰姆变态

如果孩子是个“变态”怎么办

童年本应是纯真无邪的年纪,但某些杀人案却似乎把这一概念冲击得粉碎。我们习惯上认为儿童处在变化阶段,最终会长成或好或坏的公民,通常不会犯下蓄意谋杀这类成人罪行。一旦这种想法被证明错误,就会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杀手?

1993年罗伯特·汤普森和乔恩·维纳布尔斯制造的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就是典型。

类似的还有1968年的玛丽·贝尔谋杀案。10岁的玛丽·贝尔仅为追求“杀人的快感和刺激”,将两名男童活活勒死。这起案件在公众中的影响持续了近50年。

或许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杀手表现出的冷血无情和清醒算计——这些罪行并非一时愤怒冲动造成的后果。这一点也体现在安吉拉·莱特森案凶手身上。两名少女将受害人慢慢折磨致死,持续时间长达7小时,对受害人造成上百处伤害。凶手甚至中途休息了一小时去见朋友,回来后继续施暴。凶器为房子里随处可见的物件,包括桌子、铁锹、打碎的玻璃杯和带螺丝钉的棍子。

次日,两人向朋友描述了莱特森“求饶”的情景。女孩们哈哈大笑,一边开玩笑一边不停自拍。两名少女当时分别为13岁和14岁。这起谋杀如此简单,堪称幼稚。女孩们将受害人殴打致死,她们没有试图掩盖暴行,相反,由于知道收养院可能已经报警两人失踪,两人甚至穿着带血的衣服打电话叫警车载了一程。

缺乏家教、政府管理不当和心理疾病是提及原因。克利夫兰警方表示,女孩们的动机“依然疑问重重”,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动机。童的杀人动机往往不是金钱、感情或复仇等常见因素。

在莱特森一案中,一名凶手来自极度病态的家庭,另一名经常和母亲争吵,12岁就离家出走。该案中,三名少年仅为“练胆子”而杀害了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跟你打赌,你不敢杀他”。法官表示该案件反映了“父母教导的彻底缺失”,判刑时称这起谋杀案“每名凶手都是纯粹为了暴力而暴力”。多兰兄弟的母亲也因替儿子提供虚假不在场证明而锒铛入狱。她此前曾因不送孩子入学遭到起诉,警察还多次到其家中搜查毒品。

两兄弟收到了多项反社会行为令,他们的另一个兄弟——瑞恩·多兰目前也正因杀人服刑,此外还有一个兄弟犯有纵火罪和过失杀人罪。但是,混乱的抚养甚至父母虐待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青少年会成为杀人犯。

年仅10岁的玛丽·贝尔杀死了两个3岁和4岁的小男孩。每次杀死小男孩后,她都跑去向死者亲人“报告”死讯,故意带他们去找尸体,跟着别人围看棺材,然后兴奋地叫嚷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但是没有人相信她

2014年利兹,15岁学生威尔·科尼克用刀捅死教师安·马奎尔。朋友眼中的威尔是一个“安静的,典型的青春期小伙子”,头脑聪颖,成绩优异。原告律师说,威尔的父母是“正直、负责的家长,完全不理解孩子何以变成了杀人犯”。法庭上,科尼克毫无悔意地对精神科医师说:“(杀了人)我并不震惊,我很开心。直到今天,我依然为自己感到骄傲。”

伯明翰城市大学犯罪学副教授伊丽莎白·亚德利博士认为,孩子长大后缺乏良心并非没有可能。“许多专家谈到了心理变态这个问题,”她说,“心理变态是多种负面品质和行为的综合,但心理变态者的精神是正常的。他们没有情感,没有常人所拥有的种种复杂感情”。

变态杀手的童年通常伤痕累累

他们为什么杀人?杀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心理分析官员罗伯·雷斯勒在他的著作《疑嫌画像》中给出了答案:这些人常常是凭借违法来寻求自己情绪上的满足,就是这原因才使得他们异于常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连环杀手之所以沉溺在杀人行动中,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特殊的情绪需要。

作为FBI的心理分析人员,雷斯勒的主要工作是为那些特别凶残的案件“描绘嫌犯、勾勒嫌犯”,雷斯勒一直关注那些连环杀手,对一百多名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清一色是男性)进行过深度访谈,并据此写了《疑嫌画像》一书。

在书中,雷斯勒称,他们几乎全是偏执狂,要么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要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而且有共同的人生轨迹:6岁前,有一个糟糕的妈妈。6、7岁前,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个关系会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爱。然而,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没有这个运气。8岁-12岁,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一般而言,这个青春前期是孩子走出家并和同龄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说,与妈妈的关系是“内向”的,那么与爸爸的关系就是“外向”的,一个好的爸爸,会帮助孩子走出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通常有的是一个暴虐的爸爸。12岁-18岁的青春期,沉溺在充满暴力的幻想中。在青春期,每个人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幻想,尤其是一些性幻想。只是,正常男孩的性幻想中,不仅他在享受,而性的对象也在享受,幻想中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充满爱意的,但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他们的性幻想中,完全是“独乐乐”,其中经常有死亡的内容。

此外,因为他们既缺乏“内向”的好的人格特点,也缺乏“外向”的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这注定他们会非常孤独,这种孤独生活令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这种可怕的性幻想中。20岁-30岁的成年期,开始杀人。多数连环杀手是成年后才开始行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十几岁就开始杀人的。第一次杀人,都有一些特殊的触发因素,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挫折,譬如与父母的争吵、失业、或被人欺压等。这次杀人,尽管看似是偶然的,但一些细节和他们的幻想内容相吻合,并因满足了他们多年来一直沉浸着的幻想,他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

据统计,1900年至今有三千多起凶杀案与连环杀手有关,男性凶手超过九成,其中82%的凶手童年时有被迫性行为。

有些犯罪行为根本无法解释

如今,心理变态的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可能包括脑功能受损、遗传、或是性格形成期缺乏与富有同理心的成年人之间的交流。

诺丁汉的丹尼尔·巴特兰姆14岁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他抡起羊角锤朝她砸了七下,把她的头和脸砸了个稀巴烂。巴特兰姆生活优越,在私人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巴特兰姆在尸体周围推上报纸,倒油点火,企图毁尸灭迹。他还打开天然气,让整座房子陷入熊熊大火。一连几个月,他都坚称是一名破门而入的闯入者所为。但是在他的电脑上,警方发现了详细的作案计划和掩盖罪行方案。

按照巴特兰姆的设想,他是一名犯罪大师,在犯下一系列谋杀、强奸和袭击罪行后全身而退。对于这名虚构的犯罪大师他写道:“唯一一个会使他罪行败露的环节就是母亲杰基。于是一天晚上他把家里伪装成被非法闯入的样子,用锤子砸死母亲,然后把尸体连同房子付之一炬。”

巴特兰姆有杀人倾向的唯一迹象是他对暴力电脑游戏和暴力视频的热衷。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表明,这与“玩暴力视频游戏相关”。但很多学者认为这项研究漏洞百出,不予重视。

密德萨斯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马克·库尔森博士说:“频繁接触暴力必然会产生短期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暴力视频游戏和犯罪、暴力行为等长期后果有关。”

连环杀手传记作者布莱恩·马斯特斯指出,很多父母虽然行为恶劣,但他们的孩子通常并不会成为杀人犯。不过他确实认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增加一个人的犯罪几率。尽管如此,仍然有些犯罪和罪犯根本无法解释。

(《新京报》2016.8.29等)

猜你喜欢
性幻想兰姆变态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8
性幻想,夫妻性生活的“加油站”
新传奇(2020年33期)2020-09-22 19:13:03
扫帚也有梦想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莎译史之兰姆体系:从“莎士比亚”的译名说起
翻译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38
变态混凝土
夫妻何妨性幻想
兰姆凹陷稳频工作点自动识别技术
计测技术(2014年6期)2014-03-11 16:22:12
优质兰姆酒 浓缩一觚中的历史与甜蜜趣味
投资有道(2013年8期)2013-04-29 19:54:53
健康性幻想有利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