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建杰
天津本地农民创业问题研究
——基于天津农民工监测调查
◎文/汪建杰
天津已经站在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农民创业方面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在创业规模、创业质量、创业氛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农民工监测调查中本地自营户的自营特点、面临的经营问题,展望农民创业前景,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创业的意见建议。
农民工创业;“三农”问题;公共政策支持
鼓励和推动农民创业,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当前的农民创业工作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如农民心理素质较低、创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家庭因素的影响、身份限制、融资困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等。需要当地政府制定积极的鼓励创业政策,畅通农民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培养良好的农民工创业环境,加强农民创业者创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创业的环境。
由于前述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民工的创业之路将注定走得艰难。随着国家及天津经济的转型升级,天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创新创业也将成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新的引擎。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创业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新的引擎。此时研究农民工创业问题,符合天津和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天津相比北方其他地区而言具有经济、人才、技术、区位优势,这些都是促成农民工创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虽处北方发达地区,天津城乡经济发展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三农”问题继续存在,特别是在促进天津农民工创业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
天津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天津本地农民工占全市农民工总量的80.2%,是农民工大军的主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天津农民工监测调查中本地自营户,通过群体特征分析自营户特点,经营障碍分析自营户面临的经营问题,农民创业潜力分析农民创业前景,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创业的意见建议。
(一)非农自营者群体中青年居多,男性创业者明显多于女性
调查数据显示,本地非农自营创业者当中,平均年龄为44.4岁,其中30~40岁的占23.9%,41~55岁的占55.2%,30~55岁占非农自营人员近八成,这些非农经营创业者大多都已经经营时间较长。从性别分布看,男性占74.8%,明显高于女性的25.2%,说明男性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男性在家庭中多为劳动主力角色,女性多为辅助角色;二是在就业过程中,男性经常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就有更多机会掌握劳动技能和从业经验,从而有更好的创业优势。调查数据还显示,本地非农自营创业者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二)八成本地非农自营者从事第三产业
天津本地非农自营从业者从事第二产业占18.0%,从事第三产业占82.0%,二三产业比为1∶4.5。分地区看,环城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从事第三产业本地非农自营农民工占比88.0%;滨海新区占比83.3%;其他区县(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占比78.8%。
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其他区县从事第三产业本地非农自营农民工占比依次下降,这与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环城四区紧邻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与其他区县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地理优势,所以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滨海新区为天津经济发展龙头,发展较为迅速,虽然第三产业不如市区发达,但是占比也达到了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其他区县发达程度相对较为欠缺,所以第三产业占比也最低。
(三)家庭经营是非农自营的主要形式
由于缺少经营资金、管理经营知识储备不足、行业信息获得不及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机会缺少等原因,天津农民工在创业中首选的是家属、亲戚朋友以及社区的支持,选择家庭作坊式起步进行创业。调查结果显示,天津本地非农自营者中,75.8%都是依托家庭、亲戚或朋友展开的个体经营模式;小本经营的小摊小贩形式占20.3%;注册企业形式的占3.9%。从雇佣情况看,全市没有雇工的经营者占比为78.8%,雇佣3人以下的占比为11.5%,4~9人的占比为4.0%,10~19人的占比为4.8%,20人及以上的占0.9%。
分地区看,滨海新区个体经营模式占本地非农自营者占比94.7%,环城四区占比75.8%,其他区县占比71.4%;小摊小贩经营模式其他区县占比25.8%,环城四区占比14.7%,滨海新区占比1.2%;注册企业经营模式环城四区占比6.1%,滨海新区占比4.1%,其他区县占比2.8%,三种经营模式分地区差异明显。容易看出,经营模式与所处地区经济水平有密切关系,综合经营环境最好的环城四区注册企业全市占比最高,综合经营环境居中的滨海新区个体经营全市占比最高,综合经营环境最差的其他区县小摊小贩全市占比最高。
(四)本地非农自营经营较为稳定
本地非农自营经营者多数已经营多年,经营状况较为稳定。调查数据显示,经营时间超过五年的自营户占比为65.5%,2~5年的占比为24.5%,2年以下占比为10.0%。分地区看,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其他区县自营时间超过五年的分别占65.6%,60.8%,66.2%,均超过六成,自营从业时间差异不大。
(一)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农民工对创业必需的经营管理和经营技术知识掌握不够,适应不了市场变化节奏。调查数据显示,本地非农自营创业者初中文化程度占73.0%,98.3%没有外出务工经历。虽然天津各区政府部门近些年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等公共平台,对农民工创业提供各项服务,但是创业是一项极具实际操作性的活动,充满挑战,如果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有效辅导,很容易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影响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业资金不足
调查显示,本地非农自营创业者初始投资资金来源92.1%为自筹,4.7%为与其他人合伙,2,7%为其他来源,0.6%为金融贷款。可见自筹为农民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农村地区来讲,农民资金来源有限,非农自营具有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小的特征,小额贷款较为可行,但能获得商业贷款的农民占比却很少。调研中了解到自营创业的主要障碍时,80%以上的本地非农自营创业者认为存在资金困难。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创业初始投资时,96.3%的创业者没有得到政府支持。不难看出创业中因创业资金不足导致创业艰难也是农民创业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创业环境尚待优化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由于农村市场发展未成熟,创业相关行业信息也较为闭塞。从政策环境看,有14.3%的本地非农自营者希望得到政府贷款支持,12.1%希望得到政府税收优惠支持,10.1%希望得到政府售后服务,3.1%希望得到政府生产技术指导。分地区看,贷款和税收优惠需求占比最高的为滨海新区,分别是17.3%和14.7%;希望得到技术指导需求占比最高的为其他区县,占比为4.9%;希望得到销售服务需求占比最高的为环城四区,占比为12.9%。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相互交织,限制了农民在本地发展创业的空间,束缚了农民创业能力的发挥,共同构成农民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
当前,天津已经站在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在农民创业方面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在创业规模、创业质量、创业氛围方面仍有待提高。农民应该充分了解自我发展潜力,扬长避短,珍惜当前的发展机遇,发展壮大。目前农民的创业发展潜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市场潜力。随着天津关于促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统筹实施,使天津相关区县成为滨海新区产业链的重要延伸地。各区县充分利用本区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引进了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大项目、好项目接连不断。这些大项目的实施将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当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二,资源潜力。随着天津经济引擎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布局加速调整,各种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各区迎来宝贵的发展机会。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商贸流通等各行业,使当地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如蓟州区可以利用有平原、有洼地、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气候宜人等特点,除发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县和国家绿色食品示范区等产业外,也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第三,政策潜力。近年来,天津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些相关扶持政策,各区政府结合本区特点制定鼓励创业政策措施,依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积极推动农民创业。2015年5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天津为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大众创业,推出天津就业创业政策4.0版——《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5〕47号),支持建立农民创业园,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5〕73号)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区县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破除思想樊篱、营造农民创业环境
鼓励促进农民创新创业,首要任务是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创新创业,组织人员加大政策宣传,增加政策知晓度,让政策“下乡”,接地气;其次树立典型,发挥成功创业者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民创业信心;第三建立技术辅导机制,对已创业和想创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多管齐下,营造农民创业环境,树立农民创业信心。
(二)建立农民创业资本支持体系
创业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有资金,包括从亲戚朋友那里筹借,以及从一些对项目认同,愿意出资入股的人那里获得;二是获得创业投资,即投资人对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并在经营、销售等方面给予帮助;三是银行贷款,多是抵押的方式获得。所以有必要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金融部门多提供农民创业信用贷款品种,对自主创业的农民,积极开辟初始创业资金渠道,适当给予优惠。确保农民创业平稳有序推进。
(三)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建议继续实施创业培训,鼓励群众办实业。一是加强思想意识培训和能力技术培训,让愿意创业的人看到创业的希望。激发其创业的热情,具备创业的内在动力,是“软件”,保证创业者愿意做;技术培训则是“硬件”,保证创业者知道怎么做。二是对已创业人员持续培训,对创业机构提出高标准。创业难,守业更难。对已经创业的农民需继续重点培训,根据实践过程中暴露的短板进行针对性培训,保证“成活率”。同时创业机构的培训人员也要不断提升培训能力,进行知识更新,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的水平、培训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培训要多部门参与。创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建立创业档案多部门共享机制,对创业需求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信贷支持、政策法律咨询、企业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个性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指导咨询服务,实施后续跟踪,努力帮助创业人员成功创业。
(四)引导创业农民“抱团取暖”,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一方面引导创业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交流管理、经营、技术经验,互相提供资金支持,增强抗风险能力,逐步从依靠外力指导转变为靠内生动力发展,强化创业者的利益关系,延长企业寿命提升创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转变职能,工作重心向支持农民创业倾斜。基层组织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对政府制定的创业政策和优惠政策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保证创业者和政府充分沟通的桥梁;三是防范创业风险。建议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提高农民创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创业致富。
(五)打造良好的农民创业服务环境
鼓励农民创业,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必不可少。一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增加农民创业收入的优惠政策;二是放宽信贷条件,如通过农民创业组织为创业者担保,放宽信贷审核条件,降低创业资金获得成本和获得难度;三是鼓励多种创业形式,在创业初期,为调动创业积极性,对创业活动实施“先发展,再规范”;四是简化工商登记流程,对农民创业的小微企业,对部分政府鼓励创业项目可以先予登记备案,对农民创立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减负松绑”,多予少取。
[1]蒋红梅.广西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唐远雄,才凤伟.农民工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3,(03):61-66.
[3]周石生.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分析及政策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2):163-166.
[4]党佳娜.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魏冉.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丽恒
F272
A
1006-1255-(2017)06-0012-05
汪建杰(1983—),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邮编:3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