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超��
摘 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一、 结合数学史料,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让学生先仔细读题,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史及在国际上巨大影响力,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二、 创设情景,联系实际,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父母溺爱的较多,且大多数都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以学习“年、月、日”的内容为例,当学生认识完“年、月、日”后,我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学生的兴趣很高,一会儿就圈完了,我接下来说:“老师想知道,你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这时,只有两三个同学举起了手,我抓住时机,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但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都陷入了沉思,我继续说:“不知道的,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同学们都使劲地点了点头,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不像刚才那么兴奋了,我知道,是我对他们爱的教育拨动了他们心中那根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感恩教育。再如,面对众多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担负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学习“买洗衣机”(多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时,告诉学生情景图中的孩子,深深体会到了爷爷奶奶抚养我们的艰辛和不易,把爸爸妈妈寄来的钱扣除生活费后,积攒下来帮爷爷奶奶买洗衣机,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增添了感恩的情怀。
三、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目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环保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花草树木的情景图、计算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树木,渗透环保意识。再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课本中设计了《回收废电池》的主题情景,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认识回收废旧电池的好处,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还有四年级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 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科学性、逻辑性很强。学好数学的同时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认真。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点大多非常粗心,很多时候错题都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造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总是多问学生“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低年级学生解题往往凭直觉,如刚学完加法,看到题中有两个数就相加;学完减法,直接就用题中的大数去减小数,根本没有耐心去思考题中都说了什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能说出答案还不够,说出思考过程才过关。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先读题再解题了。又如: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习惯,小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率高是很讓老师头痛的一件事。提高计算能力就一定要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抄错数,看清是什么运算,加减时注意进位和退位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了学生,使他们认识了计算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严格、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当然,数学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与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育科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