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助+刘青梅
摘 要: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掌握程度、学习潜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决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所有学生各展所长,使每个学生各得其宜。本文以《月到中秋》这个命题作文为例,探讨分层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层教学;作文教学
分层教学是近几年逐渐被教育界重视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实践中,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分层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事,写作教学更是如此。
写作是很多中学生都比较憷头的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无素材可写,又兼语言表达的基础差,也更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写作文,不会审题立意,不知选材组材,头脑中毫无写作的概念。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话,那么,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和宗旨,实施分层教学,让底子薄的学生顺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让中等生吸收所有营养,还要留有提升的空间,让学优生得到更大能力的提升,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训练。下面就以高一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为例,谈谈分层教学的应用。
首先,在作文题目的选择上,尽量避免过于简单或偏难的作文题目,要挑选难易适度、有延展性的作文,让基础差的有东西可写,让基础好的学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再者,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语文素养好的同学为数较少,因此,必须对症下药,还要兼顾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在高一新生刚刚入学之后,就选择了《月到中秋》这个命题作文。
请以“月到中秋”为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出这样一个题目,主要是想先摸一下新生的写作功底。学生从小学就寫命题作文,对于如何体现标题、如何落笔成文,一看就可见优劣;另外,还能考量一下学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月到中秋》就是一个较好的写作内容:基础差的可以从浅层的中秋团圆、合家欢聚的层面下笔;基础好的可以从文化传统、华夏子孙的血脉亲缘入手,进行深入挖掘。
其次,作文的批改,是教师的最为艰巨任务,在批改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完成后归纳错误类型、将之分门别类,形成完整教案。《月到中秋》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有:审题基本正确,但中心不明确、不集中,很多文章主体部分不扣题,“月”的线索不明显或无体现,内容千篇一律、延伸度不够等等。
批改后将其中的较好的作文挑选出来作为范文。在范文的挑选中,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和不同文体的文章,针对普通学生挑选较优秀但又能容易学习的范文,针对中等学生挑选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文章,尖子生要挑选更能让他们获得启发开阔视野的范文。这样,让每类学生都有可以仿照学习的范本。
接下来的作文讲评是最重要的操作环节,这一步如果操作不好,教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并且,讲评内容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课堂讲评中,要精心设置问题,启发思考,拓展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收效良好。以下是作文教学的具体步骤:
第一个步骤——审题。审题时要启发学生思考命题作文标题的作用及命题作文的写作限制。为此,我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审题时思考。
第一个问题:“以……为题”,是话题还是标题?第二个问题: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第三个问题:以“月到中秋”为题,必须注意什么?第四个问题:你的文章,尤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扣题了吗?
审题这一环节是所有学生在写作时必须面对的,并且高中阶段的作文审题是极容易出现错误的,必须多加训练,才不至于在门槛上栽跟头。
第二个步骤——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主题意识,防止出现随意为文的现象,教师必须加以引导纠正。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强调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先确定文章的中心。第二:让学生将拟定的中心展示交流,并一起批改更正错误,总结归纳规律。不周之处,教师补充归纳。第三: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符合上述归纳的要求吗?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中心意识,明白写作并非可以随意为之。第四:附参考立意,以开拓思路,增长见识。
第三个步骤——选材。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靠日积月累,而素材的选择要掌握一定的规律。教师如果单纯地灌输知识,学生只会感觉乏味,因此,要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设置恰当的问题启发思维,化枯燥的理论为简单的问题思考,效果反而更好。
第一个问题:由中秋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合家团圆、安宁幸福的意味,基础好的学生联想丰富,如和中秋和月亮相关的古诗、传说、典故,和中秋相关的安土重迁的血脉亲情等等。对这个问题,基础差但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也会有极富创意的想法。
第二个问题:你所想到的这些素材都能进入你的文章吗?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进入自己文章的写作内容?
素材的筛选是谋篇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树立良好的构思意识,学生经久揣摩,不怕不烂熟于心,于今后的写作会大有裨益。
第四个步骤——组材。关于文章素材的组织,知识内容繁多,且文体有多种,规律不止一条,如果在短短的两节课内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要先开眼界,长见识,在范本的示范之下,让学生先熟悉再模仿,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营养。不同文体的范文,往往精于巧思,形式多样,在材料的组织上更为新颖。通过学习,结构、线索安排、详略、过渡衔接、开头结尾等知识,自然就被消化吸收。因此,这个环节应为所有同学掌握。
第五个步骤——能力提升。主要针对更有提升空间的同学设置。
在分层教学中,要做好这一层,一定要精心设计情境,提供可供联想想象的材料,以供学生选用。
第六个步骤——知识链接。此步骤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古代关于月亮、关于中秋的古诗,至少掌握名篇名句,以供写作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