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非一
市民余老伯今年82岁了,之前身体一直硬朗,人也很精神,可最近不知怎么了,突然说话颠三倒四的,记忆力也明显衰退,“莫非得了老年痴呆症?”家人非常担心,于是带着老人来到医院。医生建议先拍个片子。结果显示老人颅骨内有月牙形阴影,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老伴回忆起几个月前的一天,余老伯起床时不小心头“砰”的一声撞了一下床板,当时他晃了晃头感觉没什么事,没想到竟然留下了隐患。
慢性硬膜下血肿 65岁以上高发
生活中,像余老伯这样的高龄老人,因为年纪、体力和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原因,磕磕碰碰总是难免,因此很多老人包括家属也并不在意,殊不知,这样一来安全隐患很大。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出现脑萎缩、脑内血管弹性减弱,老年痴呆发生率逐渐升高。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老年人常见,但少有人听说、初期易被忽视的颅内出血,那就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新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6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3~4人/10万人,在65岁以上人群,则为8~58人/10万人。也就意味着,65岁以上人群此病的发生率骤然上升,值得引起关注。更重要的是,这种高龄老人多发的疾病,可能就是因为生活中不当心的“磕磕碰碰”引起的。
脑外伤后,留院观察很重要
在电视剧《心术》中,有关于硬膜下血肿的抢救场景。头部受了伤,稍微重一点就会引起挫伤、出血,出血量多会形成血肿。受伤后3个星期以上,才出现的位于颅内硬膜与蛛网膜间有包膜的血肿就被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为什么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高?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一般都会有脑萎缩现象。而脑萎缩后,相对来说头颅骨萎缩不明显,所以颅内空腔增大。当脑外伤时,即使头颅遇到很輕微的受伤或晃动引起的惯性力作用,都容易引起脑与头颅产生相对运动,容易撕裂脑表面到颅骨内面硬脑膜间的桥静脉,造成缓慢的出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减弱,轻微的晃动也可能造成撕裂引起出血。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会引起硬脑膜内层产生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会产生组织活化性,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多。而溶解后的产物会增加抗血凝的作用,不仅使包膜内的血肿液化,而且使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渗血和血浆,从而血肿越来越大。
所以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当发生车祸或高处坠落等造成脑外伤时,医生会将病人留在急诊室或病房,一般建议观察2~3天。很多人就此认为,脑外伤72小时内没事,就不会有问题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老年人脑外伤后,一定要考虑有没有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
如何早期发现血肿
很多时候老年人的颅脑损伤比较轻微,就像余老伯那样头敲了一下床板,甚至有很多人不记得自己有过头颅磕碰。同时,慢性硬膜下血肿起病也较隐匿,加上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内有较大的可供代偿的腔隙,在血肿的初期极易被忽略,当血肿长到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往往都已很大,甚至出现昏迷。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此病呢?
一般来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老年病人多是以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精神症状或大小便失禁起病,这些都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开始容易被误诊。很多病人是由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再转来的。还有些老年人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起病,常被误诊为脑中风,特别是老年人中有许多合并患有高血压、脑梗死的情况。
因此我们建议,当老年人出现肢体瘫痪无力、感觉障碍、思维混乱不清、词不达意和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小便失禁等症状,作为家属、子女,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当作是老化现象或者轻易认为是老年痴呆,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尽早治疗是减少脑组织受压后遗症的关键。尤其是老年人在受伤后3个星期以上(有些甚至半年以上)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智力下降等表现,均要考虑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特别是经常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即使在没有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有没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
血肿超过10毫米要立即手术
如果是偶然体检中发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并没有临床症状,血肿量小,可以考虑先观察,不急于手术,也可先进行药物治疗,如阿伐他汀等。而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及检查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当CT或者磁共振上显示单侧或双侧的血肿超过10毫米,或者单侧血肿引起脑中线移位超过10毫米,就符合手术指证了。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并不复杂,一般只需在头顶颅骨钻孔将血肿包膜切开,用生理盐水将包膜内的酱油样的血肿反复冲洗至水清并放置引流管引流即可。极少数复发病例可考虑开颅手术。及时手术大多预后良好。但如果脑组织受压迫时间长可产生一定的后遗症,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避免头部晃动很大的剧烈运动
因为老年脑萎缩是自然过程,所以年龄增长后萎缩的脑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增大,上面的血管自然就有被牵拉移位的风险。另外,该病的一个特点是颅脑损伤往往非常轻微,很多人不记得自己有过跌倒、摔伤,有时稍微剧烈一些的头部晃动都可能造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所以这里特别建议大家: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适量运动对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保持机体的抵抗力有好处,但还是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避免头部晃动比较多的运动,选择相对平缓的运动如走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