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杰/新疆吉木萨尔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策略
胡永杰/新疆吉木萨尔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人才队伍,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在人才的选用、培训、考核等方面加以重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水平的精进与创新,使其能够在新形势下胜任质量监督管理重任,从而切实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新时期;新形势;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监督管理;创新策略
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业内人士一定要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管理程序,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执行力度,使质监工作落到实处。
1.1 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城乡人口剧增,使得建筑工程的数量急增,加之改革开放态势趋于成熟,人民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及要求提高,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强,立体性及复杂性都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机遇加大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提高。
1.2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为建筑用户带来了大量的资讯。一方面,通过网络案例的传播,用户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原先不易觉察或者容易遗漏的小问题,都能够被用户提出来进行质量投诉或者发生维权群访事件,这为建筑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以外,广大网友及用户参与到质量监督管理中来,一旦发生问题,网友及用户就能通过网络进行置疑,并为政府施加压力,这也为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1.3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大都隶属于质量监督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被委托行使质量监督管理检查权,从无执法权到有处罚权,已经踏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对于建筑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开具质量管理整改通知书的同时,还能够对于其中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在此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2.1 监督机制的适应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被委托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检查工作,没有行政处罚权,这种尴尬的境地,很难吸引专业的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人才,因此监督力量极其薄弱。这与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很显然目前这样的监督机制不能适应日益纵深发展的经济市场,大大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其次,传统的监督机构,落后的监督机制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部分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更有甚者,由于没有系统的监督管理,执法力度弱,即便发生问题,对这些单位也没有严重的惩罚制度,在这样的机制下,往往使得一些工程承包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暗箱操作,并且很容易得逞。
2.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加强,用户对质量的高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随之增加,有些部门管理人员素质也没有提高,监督管理资源不足,使得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中,出现相关问题。
其次,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工程监督管理范围扩大,技术含量的越来越要求精准,这使得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强,但由于监督管理机构及机制的问题,使得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举步维艰,很难真正行使监督管理权。
3.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地位。
只有严格的执法,才能对质量监督管理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使其能够在拥有检查权的同时,拥有更大行政执法权力度,真正发挥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
3.1.2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通过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相结合,对企业进行内部检查,并且进行通报,然后通过质监督站上报上级监督管理机构,使建筑工程相关单位在层层报备层层负责中,自觉规范行业行为,明确相关程序,在相互监督管理工作中,真正杜绝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做到无一疏漏,防患于未然。
其次,建立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监督管理权。可以采取以下手段逐一进行完善:
第一,改被动检查为主动监察,在建筑工程整个过程中,以质量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全程监控动态管理;
第二,建立质量监督管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结合实物监管与行为监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控,并且采取报告制度,使得质量监管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建立绩效奖罚制度,把工程质量监管与管理人员的效益挂钩,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据可查,奖罚分明,以提高管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次,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质监人员必须做好对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对竣工项目进行备案公示,在监督建筑单位在竣工之前的自检工作之后,还要组织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抽检及监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工程项目,不予验收备案,并责令建筑工程单位进行整改。
3.2 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2.1 加强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社会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数据信息的处理,运用网络平台,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报监手续报办、有关质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方面,时间更为简短,数据更加精准,为质监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管理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尽快建立质监系统平台,通过这个系统平台,质监人员可以进行高效的、透明的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
3.2.2 采取施工样板化模式。
运用施工样板化模式,即在建筑工程工地上按照标准进行建造模板,包括钢筋绑扎、管线预埋、墙体砌筑、保温节点等工序齐全的、竣工验收标准的样板房,这样不但有助于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还能够使施工人员得到必要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技术上有所保证。
3.2.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质监人员管理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人才队伍,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在人才的选用、培训、考核等方面加以重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水平的精进与创新,使其能够在新形势下胜任质监重任,切实做好建筑工作质量监督工作。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建筑工程量急剧增加,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考验。为了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我国特别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指导与规范,尽管如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
[1]康海燕.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科学之友,2012(05).
[2]奚敏,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j],安徽建筑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