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7-12-09 14:04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济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7年6月以来,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7年6月7日发布的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显示,由于全球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增强、工业生产和就业改善、贸易和投资活动回升,全球经济前景比预期有所改善,分别将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16年的3.0%调升至3.5%和3.6%。OECD同时警告称,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只是暂时的,尚无根本性改变迹象,仍面临金融动荡及脆弱性、政策不确定性等下行风险,各国应作出更大努力,使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在特朗普和其他民粹主义政府逆全球化主张背景下,各国应致力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复苏。

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和提高基础设施支出计划遭到延迟,OECD将美国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期调降至2.1%和2.4%,此前分别为2.3%和3.0%。由于德国经济增长较为强劲,欧元区今明经济增长率预期均调升至1.8%,但仍面临高失业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缓慢的困境。日本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4%和1.0%。得益于早期财政及货币刺激政策影响和“一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回升,房地产投资持续高涨,私人投资触底回升,消费增长将保持稳定,就业增长强劲,全球需求复苏将刺激出口。OECD将中国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由6.5%和6.3%上调至6.6%和6.4%。在通胀保持低位情况下,中国应重点关注不断上升的金融风险,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逐步取消国有企业享有的隐性担保,完善公司治理结构。OECD首席经济学家Catherin Mann强调,过分依赖中国经济将给全球经济复苏的稳定性蒙上阴影。此外,印度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7.3%和7.7%,巴西经济2017年有望摆脱衰退,2018年预计增长1.6%。在来自中国的外需及本国投资改善等因素推动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内需将保持坚实增长。

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贸易将增长4.6%和3.8%,明显高于近3年来历年增幅。OECD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表示,全球经济尽管出现改善迹象,但增速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比仍有明显差距,呼吁各国采取更有力的可持续政策,共同推动包容性增长。

(二)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7年6月7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和跨国企业预判政策风险较大,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降至1.75万亿美元,下降2%。因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预期上升、贸易增长复苏和企业利润回升,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达到近1.8万亿美元。预计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适度增长将持续到2018年,届时将达到1.85万亿美元,但仍低于2007年1.9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美国、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未来外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地。UNCTAD调查的企业高管表示,他们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保持信心。其他大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除外)的外国直接投资前景适度乐观,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预计将增长10%左右。UNCTAD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警告,虽然该报告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略有增长,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复苏的力度,例如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

2016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下降11%。美国2016年对外投资小幅降至2990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增长44%,达18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超过荷兰和日本。中国吸引外资134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为第三大外资流入国。

UNCTAD认为,数字化对于较贫穷和新兴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数字经济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包含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制造链的渠道。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资金来源。它们明显更加稳定,数额远高于来自他国的援助金和身在海外的务工人员寄回家乡的资金。

(三)欧盟经济复苏渐强但挑战仍存

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2017年6月23日在布鲁塞尔闭幕,会议议题包括反恐、防务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英国“脱欧”、难民危机及经济和贸易等。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经济复苏保持连贯性和普遍性。2017年一季度欧盟GDP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2.1%。除希腊外,欧盟成员国均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经济正增长。2017年2月和5月,欧盟委员会连续上调欧盟经济增长预期。根据最新预期,2017年和2018年欧盟GDP均增长1.9%。欧盟委员会还预测,2017年、2018年欧盟所有成员国经济都有望实现正增长,为近10年来首次。麦肯锡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欧洲经济已走出战后最为艰难的十年,复苏终于到来,商业氛围正在改善,企业乐观情绪上升,但仍需采取新的举措巩固信心、保持稳定。

作为欧盟的核心,欧元区经济周期性复苏变得更加稳固,下行风险进一步减弱。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分化程度已降至欧元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反映出欧元区复苏的基础更稳、更宽。与此同时,欧元区已远离通缩,月度通胀率进入1.4%~2%之间的“高位”运行区,逼近欧洲央行设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目前欧元区复苏高度依赖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欧洲央行指出,2013—2015年,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政策基本属于中性,各国政府仍在修复资产负债表。2016年以来,一些成员国的财政政策中性略偏扩张,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指出,2017年以来的一段时间,欧元区结构性改革步伐变慢。欧洲多国进入大选周期,导致涉及立法的结构性改革动力不足。

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委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表示,欧洲经济进入复苏第五年,仍面临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首先,虽然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回升缓慢,但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在2017年下半年释放明确的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尽管欧洲央行很可能采取渐进式退出策略,但对于竞争力不平衡的欧元区而言,借贷成本上升可能拖累边缘国家的结构性调整。其次,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展开,欧盟的金融业和实体部门都在调整业务布局,以降低未来可能的市场壁垒造成的冲击。有分析指出,关于金融机构转移、市场准入、人员往来等一系列不确定性是欧盟和英国经济的风险点。第三,包括美国经济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外部风险将影响欧盟国家经济。此外,欧盟经济从周期性复苏迈向结构性复苏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改革。

(四)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削弱全球经济增长

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2017年6月25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警告称,2017年市场对地缘政治事件的关注可能会削弱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第一,政治事件成为风险因素。国际清算银行表示,随着全球经济背景好转,金融市场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政治事件让市场参与者感到意外,他们很快就需要对政策方向的转变及其经济影响发表看法。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从货币政策发生转向,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政治事件上。报告警告称:“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在内的四种主要风险可能会威胁经济中期扩张的可持续性。首先,通胀率的大幅上升可能迫使央行收紧政策的程度超出预期,从而抑制经济扩张。这种典型的战后情形在去年就开始出现,即便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通胀再度抬头。”除了地缘政治风险,其他三种风险包括金融周期成熟、消费和投资疲弱等金融方面的压力,其原因主要是债务负担和保护主义抬头。报告还警告称:“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金融方面的紧张情绪,加大通胀的可能性。此外,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出现,或仅仅是缓慢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威胁,使其超出临界水平。”

第二,货币政策高度宽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后,世界的主要央行立即向经济注入资金。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等一些机构推出了债券购买计划并下调基准利率,以刺激放贷。一些银行将利率降低至负值区域,有效促使银行向央行支付利差。随着各经济体竞相推动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欧洲各国央行的利率继续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有些情况下甚至位于负值。然而,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显示,尽管大多数国家的通胀率与央行的物价稳定要求相一致,但劳动力市场的显著放缓却让人们对通胀上升风险提出了质疑。报告指出,根据史上劳动力市场发展做出的风险评估表明,它们不太可能成为全球扩张的主要风险。鉴于当前的高负债水平和不寻常的不确定性,政策正常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美元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金融部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性。不过,近期的前景已大幅好转,但在市场承压期间,美元仍可能依然承压。国际清算银行在报告中指出:“银行继续严重依赖短期美元融资,伴随着高度的市场集中度和相互关联,这强调了监管合作和有效后盾的重要性。国际清算银行建议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金融体系,帮助支撑全球经济的弹性。”国际清算银行仍对全球经济保持乐观态度,称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走强。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已接近长期平均水平,失业率已接近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通胀率已接近央行的目标。

(五)全球流离失所和难民人数创新高

在世界难民日到来之际,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6月19日发布名为《2016年流离失所问题全球趋势》的报告说,截至2016年底,全球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总数已经达到空前的6560万。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或者相当于全球每113个人中就有一人流离失所或成为难民。根据这份报告,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难民人数为2250万人,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为4030万人,另外还有大约280万人正在申请他国庇护。2016年全球流离失所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叙利亚,其次是哥伦比亚、阿富汗和伊拉克。其中,叙利亚难民人数为550万,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为650万,两者加起来有120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近2/3。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新增国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人数为1070万,这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一人被迫离开家园。报告说,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84%的难民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IMF将中国GDP增幅预测上调至6.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6月14日预测,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6.7%(略微高于先前预测的6.6%),之后在2018—2020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4%,与中国政府预测相符。但IMF在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年度审议中警告,中国必须趁其仍有稳定增长作为缓冲之际,加快经济改革,“中国改革需要取得更快进展,以确保中期稳定,并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轨迹可能最终导致急剧调整的风险”。然而,由于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一些近期风险已经消退”。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稳定的增长要求“开展深入的改革,改变当前依赖由信贷主导的投资和债务的增长模式”。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的推动,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下滑,投资增长已开始放缓。中国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5月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回落4.3个百分点,而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5月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长放缓至7.8%。中国2017年将遏制金融风险列为工作重点,担心国内金融和住房市场的泡沫。监管机构开始打击投机活动,约束从保险公司到房地产开发商等各类机构。

“没有人知道中国还有多少时间可推行改革。但中国需要改革,否则资本回报率将继续下滑”,麦格理资本的胡伟俊表示。中国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主要城市的住房需求,导致房价停滞或下降,销售大幅下滑,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渠道受到挤压。“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近期的措施并不算是改革,而是收紧政策。”“他们肯定会降低短期风险,但长期风险仍然存在。”在打击腐败和高风险投资的持续斗争中,中国政府敢于针对知名金融家,比如最近被当局带走的安邦保险董事长。中国一些大保险公司发行的高风险产品已被叫停。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新负责人对国内庞大的影子银行业发起了“监管风暴”。

IMF表示,中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也需要得到改善,以跟上中国的国际承诺。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长期批评中国的官方经济统计数据受到操纵,因而对境外利益相关者几乎毫无指引意义。特别是,中国的官方增长和就业数据稳定得可疑,从中几乎看不到影响中国经济的任何波动迹象。

(二)国际机构纷纷点赞中国经济

2017年以来,IMF已连续两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将中国经济2017年的增速调高至6.7%。无巧不成书,包括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穆迪、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近期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给中国经济投“信任票”,认可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众多国际机构“齐刷刷”为中国经济“点赞”,他们判断中国经济各有依据和逻辑,但这些依据和逻辑都指向一个共识,即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化改革政策护航。中国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中长期、深层次问题。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释放。IMF总裁拉加德坦言,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中国推动改革的决心,二是中国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扎实,有很强的可持续性。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呈现良好的韧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GDP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位于6.7%到6.9%区间,2017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达6.9%。

其次,中国经济正孕育着澎湃增长动力。中国正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向消费升级、新兴产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在产业结构方面,2017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5%,比上年的51.6%的比重提高近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取代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且表现出稳定发展态势。经合组织认为,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与服务业驱动型转变,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五个月工业机器人消费增长50%以上,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整体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中国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这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可以断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智能家居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将不断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力。

第三,中国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蕴藏的发展潜能无比巨大。中国经济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知识型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正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用全新的“增长故事”,诠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和“全球经济复苏支撑要素”。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股强大“暖流”。

(三)中国将在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国家

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学者联合编著的《“中国经济前沿”丛书——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1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发布会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举行。该书从供给侧角度出发,讨论中国如何启动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并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全球经济波动不定之时,中国的变革已经开始。2007年末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则呈现各不相同的发展历程。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面临种种问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相当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书中高度肯定中国重视的机构建设,以引导自身及高收入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及一些金融机构先后建立,打破了投资障碍。中国的努力已经推动发达国家积极提供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书中认为,中国如能加快改革,实现结构再平衡,去杠杆、改善收入分配以促使消费率回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预计2016—2020年中国能够保持年均6.2%左右的增长率;2021—2030年还会出现增长再加速,达到7.5%的年均增长率;2030年之前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孰轻孰重? 中国经济亟需强化“脱虚入实”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读龙江经济
拥抱新经济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7.4%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