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7-12-09 11:59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7年5月以来,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世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2017年5月16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表年中更新版《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17年增长2.7%,2018年增长2.9%,较2016年的2.3%有所改善,这是自2011年以来联合国第一次没有下调前期预测值。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与分析司司长洪平凡说,几周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时,甚至把前期预测值略为上调了一些,“反映了世界经济增长经过几年下滑之后,可能出现了向好的拐点”。不过,2017—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仍然明显低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3.5%~4%的水平。

美国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2.1%,高于2016年的1.6%。美国就业已经复苏,继续支持消费增长,部分商业投资有所反弹,政府支出预计也会有所上升。但美国政府的新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增长既有上行风险,也不乏下行风险。欧盟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1.7%。总体来看,欧盟就业、消费和商业投资继续改善,但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形势仍然严重分化。英国退出欧盟的过程在今后两年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将继续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日本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1.1%,略高于2017年初预期。日本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政府将增加公共投资,商业投资也会有所回升。不过,由于劳动力持续下降,日本目前的经济增速或已超出其潜在增长率。

东亚国家过去几年增长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开始企稳,预计2017年增长5.6%。其中,中国经济2017年第一季度增速高于预期,但在结构改革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南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预计2017年增长6.7%。其中,印度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7.3%。西亚经济仍受低油价和区域武装冲突影响,预计2017年增长2.1%。非洲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2.9%,较前期预测值进一步下调。其中,东部非洲增长率相对较高,南部非洲增长较低。由于干旱和战乱,非洲约2000万人处于严重饥荒。非洲一些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但没有增长,甚至有所下降。拉美经济持续两年衰退之后,预计2017年恢复至增长1.1%。其中,巴西经济2017年预计增长0.1%。随着油价回升,俄罗斯经济也从连续两年的衰退中企稳,预计2017年恢复1.5%的增长,高于前期预测。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改善是周期性的,主要反映了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复苏,以及过去两年发生衰退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始企稳,但这还不能表明全球经济将发生结构性强劲增长。过去几年,全球投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一直呈下降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发生根本性转变,世界经济今后几年很难回到强劲增长轨道。洪平凡表示:“投资、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是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年世界各国实体经济投资增长普遍下滑是造成目前以及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投资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劳动力技能和基础设施,从而导致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最近几年劳动生产率增长明显放缓。目前,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只有全球金融危机前的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也只有那时的50%。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面临不少重大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国际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有:美国新政府的政策走向,英国退出欧盟带来的政策变化,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出现的逆经济全球化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全球经济前景的主要下行风险”。洪平凡提出,2017年3月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会议声明在过去10年来首次没有重申“抵制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同时,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贸易监测报告指出,世界各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总量继续呈上涨趋势,特别是非关税壁垒措施迅速上升。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单边保护主义倾向增加。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也可能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一定风险。其他一些非经济风险,如地缘政治风险、部分区域的武装冲突和紧张局势,也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带来很大风险。

(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加快至2.7%

世界银行(WB)2017年6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随着制造业和贸易回暖、市场信心增强、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得以恢复增长,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16年的2.4%加快至2.7%,2018年和2019年将进一步提速至2.9%。预计2017年发达经济体增速有望加快至1.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从2016年的3.5%加快至4.1%。

WB发展经济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表示,经过旷日持久的增速放缓之后,一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近期增速加快,这对于其所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都是良好发展趋势,“现在正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评估自身脆弱性和加强抵御不利冲击的政策缓冲的时机”。

报告还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有望从2016年2.5%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低点回升至4.0%,但也提醒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颠覆受欢迎的全球贸易回暖趋势,持续存在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损害信心和投资。同时,报告强调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和赤字不断增加的担忧,如果突然加息或借贷条件收紧可能会造成损害。2016年年底,50%以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政府债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出2007年10个百分点以上,30%的国家财政平衡恶化,赤字占比超出2007年5个百分点。

WB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表示,令人高兴的是贸易正在复苏,但令人担忧的是投资增长依然乏力。因此,WB把贷款的优先重点转向能够促使私营部门跟进投资的项目。

(三)生产率增速放缓困扰世界经济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称,2017年即将过半,全球经济复苏已蓄势而动。不过,多重不确定因素仍给复苏蒙上迷雾。英国的脱欧进程、美国政策的不可预知性、全球老龄化趋势,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都会波及增长的稳定性。

全球生产率增速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威胁。2016年全球劳动生产率仅增长2.1%,低于1999—2006年2.6%的平均水平。近10年来,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着生产率持续低迷的困扰。导致生产率下降的原因目前存在很大争议:IMF表示,投资长期疲弱和国际金融危机遗留问题或许与之有关;另一种观点则将生产率增速下降归之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正面效应正在逐渐减退;经合组织(OECD)则认为,“僵尸企业”数量的增加拖累了生产率,并且对一些效率更高企业的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羸弱,或许会导致中期潜在增长的下行,特别是在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此外,生产率低下带来的后果还包括工资水平停滞、个人储蓄高涨(会导致实际利率降至极低),这将加剧企业间的生产率差距,对财政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总体上,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贯穿2017年。即将到来的德国大选,处在过渡期的意大利政府,以及紧张的中东局势,都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以及国际合作意愿的下降。一系列的风险因素,都将给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带来相应威胁。美国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无疑将加剧这些风险。此外,如果美联储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加息,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状况会收紧,强势美元将给这些国家带来汇率下行的压力。

(四)IMF预测亚太经济增长前景全球最强

2017年5月18日IMF发布了2017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2018年为3.6%。亚太地区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最强的,2017年亚洲经济增长预测为5.5%,2018年为5.4%。但如何在保护主义抬头、市场不确定性加强、货币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值得严肃思考的话题。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因素值得担忧。第一,“向内看”政策的兴起,主要指来自于美国的保护主义及其国内的不确定性。比如特朗普政府提出要重新振兴本土工业、减少企业税,同时加重海外置业的赋税等。这样的政策必然会影响亚太地区和许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那些严重依赖外贸的经济体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第二,老龄化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经济体可能“未富先老”,即在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之前,人口结构就趋于老龄化。第三,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生产率下降。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1岁左右,如今已达到38岁。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IMF亚太局助理主任和区域研究司司长Ranil Salgado指出,过去亚洲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了2/3的动力,且这个趋势仍会持续,整个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全世界快了2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对亚洲来说,出口贸易非常重要,但亚洲真正的增长是靠私人消费以及内需来拉动的。总体而言,经济仍有巨大的下行风险。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中国依然是亚太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2017年5月1日在泰国曼谷总部发布了年度报告《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调查》,强调面对全球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趋势,本地区经济体2017年经济增长势头明显,但加强有效的治理和改善财政管理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预计2017—2018年,该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达到5%或5.1%,高于2016年4.9%的平均水平;中国和印度依然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报告称,中国经济在2017年将平稳运行,高附加值产业正在逐渐取代产能过剩部门,并驱动生产和就业增长。同时,由于政府进一步推进“去杠杆”及债务重组以期在中期内提振产出,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GDP增长率预计将从去年的6.7%下降至6.5%。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面临由保护主义和全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果上述因素恶化,该地区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将下降1.2个百分点。亚太经社理事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表示,由于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的影响,亚太地区经济目前处于稳定且温和增长态势;要想在未来实现持续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亚太地区国家需要更多地依赖生产力的提高,这需要在公共和私营部门构建更加高效的机构,并进一步改善治理模式;同时,决策者还需要积极应对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以提高当前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呼吁警惕未富先老

2017年5月9日IMF发布报告称,亚洲的经济增长势头在增强,中国经济的表现必将优于之前的预期。预测2017年中国GDP将增长6.6%,比之前的预测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中国政府确立的经济增长目标为6.5%左右,是20多年来最低的目标。IMF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风险。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鼓励大量增加借款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目前正努力推动经济转型,从基于在技术采用方面赶超的“趋同”型增长,转向发达经济体那种更为成熟的服务型经济。

在肯定亚洲经济增长势头的同时,IMF警告亚洲部分地区可能“未富先老”。报告表示:“随着该地区很多地方具有相对较低人均收入的人口迅速步入老龄,适应老龄化社会可能成为亚洲尤具挑战性的难题。”IMF呼吁亚洲经济体学习日本经验,尽早采取措施应对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应对人口不利形势,比如实行可靠的财政稳定计划,提高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参与率,彻底改革社会保障体系。

(三)WB警告中国地方政府后门借款风险

2017年5月8日WB称,尽管中国政府已要求地方政府遵守财政纪律,着力遏制不断膨胀的债务,但中国地方政府仍然依赖于预算外借款。地方政府债务失控式的增长,被广泛视为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蕴含的一个巨大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省、市、县各级政府大力举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以维持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警告,新投资项目的回报率不断下滑,面子工程比比皆是。许多项目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2014年,中国着手取缔通过特别目的载体(SPV)举债的行为,这类载体被地方官员用来绕过关于不得直接借款的法律规定。中国人大废除了该条禁令,使地方政府能够依据中央框定的明确限制条件举债,此举被称为“关后门、开前门”。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被要求不能再伪装成财政借款。为了处理遗留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8万亿元人民币(合1.2万亿美元)未偿还借款通过债券互换转为省级专项债务预算。

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自2015年以来实际上已加快,WB的一份报告对此提出警告。WB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约翰·利特瓦克和分析师赵峦表示,尽管有上述债券互换计划,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继续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借款和增加它们的负债。”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占了“公共支出和公共投资的绝大部分”,且“政府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以种种复杂方式纠缠在一起,在实践中很难厘清”。报告发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速度从2014年的22%攀升到2015年的25%,并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在22%的高位。中国政府采取行动制止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作准财政实体,可能无意中鼓励它们增加借款。地方财政部门现在被禁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进行官方监督,因为这样做将意味着政府为其债务担保。该报告警告,“不再监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的指示可能造成‘免费资金’的危险印象”。

(四)“一带一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5月2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201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展筹资论坛上发言,积极宣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倡议。近4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和协调联动发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这些都有力支持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论坛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及金融合作。中国未来3年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中国将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还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出席会议的国际组织和会员国代表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的成果。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基图伊表示,高峰论坛在引领全球发展方面发挥了榜样作用,各国应学习中方经验和做法。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表示,中方积极推进国际发展合作,举措有力。中方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智利代表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方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推进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展现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领导力。埃及代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国家发展作用重要,许多非洲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经济增长。阿尔及利亚代表说,“一带一路”建设是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对推进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孰轻孰重? 中国经济亟需强化“脱虚入实”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读龙江经济
拥抱新经济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7.4%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