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玲��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常常会出现“只倾听,不表达”或者“只表达,不交际”的冷场面。如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活”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文思泉涌——我有话说
1. 联系生活,提升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话题就在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应当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采取内容丰富的多样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觉得“我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呀”“我就是这么觉得”“我有好多话想说”,这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例如《借粉笔擦》片断:
师:咦?我的粉笔擦哪去了?
(师在讲台上、黑板槽里找遍了,没找到。)
师:呀,这粉笔擦找不到,可愁死我了。
(学生在下面纷纷探头寻找,也着急起来。)
生:老师,我去隔壁班借。
(下面的孩子纷纷应和着说:“我去,我去。”)
(师见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了。)
师:你的想法真好。可是,隔壁班的老师也在上课呢,你能做到有礼貌而又不打扰其他同学上课的情况下借到粉笔擦吗?
生:能!
师:你们能先自己练练吗?谁说得好,我们就请他去借。
……
在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上口语交际课,接下来的训练也将水到渠成。
2. 结合年龄,精选内容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口语交际题材还必须跟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相适应,选取他们普遍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角色中去。
例如三年级口语交际课《会说话的玩具》中,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活泼,特别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于是教师采用孩子们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形象作为片头,并且用声情并茂的配音“我要摧毁你们整个羊村……”作为导入语,一下子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为了打败灰太狼,孩子们迅速进入扮演的角色中,每个“玩具”都迫不及待地献计献策,共同商讨作战方案。整个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真正达到了“倾听、表达、交流”的训练目标。
3. 巧用文本,拓展延伸
口语交际是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守住语文课堂这个大阵地,利用手中的教材,随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片断:
生:老师,你说过观察景物要有顺序。如果我不按作者先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再写形状,最后写颜色的顺序,按照我自己的顺序来写,可以吗?
(生小声议论,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富有挑战性,我想叶圣陶老先生很乐意接受你这样的质疑。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你们讨论一下,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派个队员来汇报。
(课堂气氛顿时由沉闷转向热闹。)
师:讨论结果出来了没有?
(学生争着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的结论是出奇地一致:可以调换。)
师:很好。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那么,给你一个修改大文豪的作品的机会,你会怎么改呢?你的顺序又是什么呢?
(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动笔。)
4. 走出课堂,即兴表达
生活处处是课堂。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既立足语文课堂又要跳出课堂,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善于捕捉每一个口语交际的切入点,进行即兴说话。
有一次课间操结束,在带孩子们回教室时,刚走到楼梯间,一个孩子大声叫道:“老师!我的鞋带松了!”我连忙把他拉到一邊,向同学们提问说:“排队上下楼梯鞋带松了怎么办?”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赶紧绑好。”有人马上驳斥说:“不行!在上下楼梯人多的地方蹲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还有人说:“先不绑吧!安全第一。”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你们商量一下,有没有一个既能保证安全又不影响走路的方法?”……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并且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一举两得。
二、 如沐春风——我乐于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最敏锐、最活跃。因此,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童真、童趣、童心。
1. 正面激励,感受成功
口语交际课教师的评价应该以肯定、表扬为主,以宽大的胸怀肯定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例如:“我发现你刚才听得很认真,没有打断别人的话,这个习惯真好”,“你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我要向你好好学习”,“这个主意不错,你们商量得真周全”……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看到了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 鼓励落后,敢于表达
在口语交际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孩子出现:有些沉默寡言,有些词不达意,有些胆小羞涩,其实这部分孩子心里是有话说的,但是就是“开不了口”。怎样让这部分的孩子也“活”起来呢?我觉得还是以鼓励、唤醒自信心为主。班上有个叫阙丽琴的孩子,特别内向,很少在课堂上举手说话。有一次我指名她回答问题,她把头低到胸口说:“老师我不会说。”我马上走过去,摸摸她的头发说:“你刚才这几个字就说得很好,我听得很清楚,读音又准确。你能对老师说真心话,进步很大;如果能再大点儿声就更好了。”针对她这种情况, 我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起口语交际的信心。后来她渐渐地敢在众人面前自如地读完一段话,到了现在的她终于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了。
3. 充分信任,自由表达
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在场的时候,学生显得拘谨;而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显得格外活跃主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候“抽身而退”,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比如《×××,我想对你说》口语交际活动:
师:告诉我,你想对哪个人说一句心里话?
生:我想对我爸说,爸,您别喝酒了,为了你喝酒这个事,妈妈都快愁死了。
生:我想对我同桌说,亲爱的同桌,你做事能不能麻利一点,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天哪,真是受不了了!
师:哪个事让你受不了?你能说具体点吗?
(生述。另一生举手,站起来,欲言又止。)
师:嗯,有话就说出来。
生:我……老师……其实我有话想对你说,可是……
师:不妨,直说。
(生面红耳赤,直挠后脑勺。)
师(恍然大悟): 看来不方便在我面前说,没关系,我消失一会儿,你跟同学们说,说完了写下来给我看看,好吗?
生:好。
(师退出教室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 字字珠玑——我能说好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认知水平有限,词汇的积累不够丰富,再加上表达能力有差异,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语无伦次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达到“能说好”的目标。
1. 以“启”导“说”
口语交际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应当包办代替,而是要启发学生自我解决。如《假如我是孙悟空》一课,学生说起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时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说个没完没了;可是说起如何“惩恶”时,相当部分的学生都会说到“我用金箍棒把他一棒打死”,这样暴力的手段是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很显然,孩子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时,我一句“我们可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讲文明的人”的提醒,使学生恍然大悟,知道了“惩恶”并不是杀人,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教育、感化,使恶人“向善”。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2. 以“说”引“说”
当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沟通难以顺利进行时,教师应该直截了当地教给学生解决的方法。如《问路》一课的口语交际活动:
生:喂,到体育公园怎么走?
师:我不叫喂。
生:到体育公园怎么走?
师:不知道,请注意礼貌用语。
生:(脸红了)阿姨,请问到体育公园怎么走?
师:这还差不多。看在你這么有礼貌的份上我就告诉你吧……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孩子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保证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3. 以“评”促“说”
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交际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但是在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引导学生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待同学,先评说优点,再诚恳地提出不足之处,使发言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语言表达的勇气将会大大提高。
比如在《买文具》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一个小组上台演练,其他小组在下面认真看。等这个小组演练完了,指导其他小组从语言、情感、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评议,指出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演,再议。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把握每个口语交际的契机,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爱说、会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