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漫子
“谁愿意当‘皇帝谁当‘皇帝,谁愿意当‘大臣谁当‘大臣”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辉煌的紫禁城落成。近600年过去,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正变成中国年轻人眼中的“网红”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国之行的第一站就“选”在了故宫。然而有心人发现,特朗普的专车并没有进入紫禁城——中美两国元首夫妇用“电瓶车+步行”的方式,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宫殿。
把外宾专车“拦”在宫门之外,正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提议。曾经,午门的正门是外国贵宾的“专属通道”。来故宫的买票观众只能从午门两边的小门排队进入。这意味着,每年能走大门的观众仅有700~800批次,而两旁的小门处却总是排着长长的队。
“一次,一位从东北来的老大爷,到了就跟我们商量。他说,我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得像过去的皇帝一样走中间的大门进去。”目睹这一幕的单霁翔问自己,“究竟公共服务设施该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是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受后者需求的触动,故宫决定将午门打开。“不仅如此,我们还下决心,要让所有贵宾和来宾都步行走到故宫博物院。对于贵宾来讲,这能够丰富他们的体验,对于故宫来说,也保护了文化资源。”
于是故宫多了一条公告:“所有机动车一律不能穿行开放区。”这意味着,从此,外宾专车将一律被“拦”在午门之外。
今天,当游客再次走进故宫时,想走哪个门可以自由选择。“谁愿意当‘皇帝谁当‘皇帝,谁愿意当‘大臣谁当‘大臣。”单霁翔说。
为了让游客在参观前三殿、后三宫时告别“趴在窗户”“脸贴玻璃”才能看到殿内陈设的“尴尬”,博物院研发采用了LED冷光源进行殿内照射,在解决殿内照射的同时,确保对藏品的损害降至最低。
单霁翔解释道,由于故宫是木结构建筑,里面陈列的是两三百年前的文物,为防止藏品老化,长期以来不敢接入电线和电源进行照明,所以殿内一直是黑的。为了给游客一个参观的好心情,博物院经3年研究,研发了LED冷光源照射技术。
“在2016年的博物馆日,我们点亮了紫禁城。”从此,六大宫殿第一次有了人工照明,也彻底告别了“趴窗”游览的尴尬。
而让年轻人开始关注到这座古老宫殿的,还要追溯到“每日故宫”App和数字故宫社区。
在“每日故宫”里,用户将于每天早晨收到一条“萌萌哒讲述严肃历史”的图文藏品信息,日积月累收藏下来,就能得到一个丰富的“掌上故宫博物院”。网民们在惊喜中被圈粉,他们留言说,“故宫开始调皮了”。
“我们用数字技术让养心殿‘活起来,让传统文化的元素‘活起来,潜入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单霁翔说。
在耗时3年4个月建成的数字故宫社区内,来访者不仅能够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全方位沉浸式把玩珍贵文物,甚至还可以去皇帝的后寝殿里溜达。故宫玩起了文化与科技的跨界,不仅将AI、VR技术应用在“数字养心殿”中,“皇帝很忙”“门海”“Q版韩熙载”等故宫萌趣表情,以及结合故宫建筑结构特点的三维游戏《观宫》等创意,也深受年轻人青睐。
为了满足人们“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博物院还“玩转”了宫内的藏品元素,将其开发为9170种文创产品。
好的文创产品是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要替人们发现需要,并满足需要。“当人们需要手机壳,我们就提供480种不同样式的手机壳。手机需要充电了,我们就拿出印有‘正大光明字样的充电器。我們还给手机配上了朝珠耳机。因为有人评论说,戴朝珠打电话才有皇帝的感觉。”单霁翔打趣道。
于是,朝珠变耳机、门钉变箱包,还有紫砂套装、龙袍、披肩、伞、袜子、跳棋、月饼、“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故宫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不时被“故宫文案”“故宫段子”逗乐,忙不迭下单。
今年是单霁翔在故宫掌门的第六年,几年来他一直希望做到“让观众满意”。“总书记说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单霁翔看来,这个“活起来”就是让珍贵的文物活在当下,活在百姓的生活当中,健康地走向未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一个愿望——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代。”单霁翔说,在永乐皇帝手中建成紫禁城那年是1420年,再过3年就是他600岁的生日了,我们希望那个600岁的紫禁城更加壮丽。“你要呵护它,要尊重它。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它不是死的,它是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