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涛
供销社,现在已经几乎绝迹,但以前在农村地区,供销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农民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场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供销社的地位自然大打折扣。而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原貌的供销商,更是少之又少。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平顺县大山深处的岳家寨,却还保留着这样的一处有着岁月痕迹的供销社,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岳家寨被誉为“空中村落”,从平顺县去往,有三十多公里,是典型的盘山公路,“沟口一线天,沟顶山坡缓,三季草木盛,坡顶绕石岩。”岳家寨整村坐落在山体断层形成的平台山嘴上,西、北依山脊,东、南临绝壁,民居就地取材,一色的石头筑就,村里石墙石顶,村头石磙石碾,村边石桌石凳,天然古朴,原始天成。村子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民风朴实,但也正是因为道路艰险,一度以来几乎与世隔绝,也因此有了“世外桃源”之称。现在,新修通的公路绕过了这段艰险山路,游人才可以直接平安地进出岳家寨村。
这个山村虽小,但处处让人感到亲切,同时感到激动。村子里的年轻人好多都搬迁至山外或外出打工,只有一些老人留守。由于這里离镇上很远,有些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里,也正是因为路途不便,岳家寨村民的生活习性非常古朴,一些村民家,摆放的还是清晚期或民国初期生活用品。村里的商店还延续着老名称——供销社,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供销社代售点早已消失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中,但是岳家寨的供销社还保持着40年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原貌,一直在运营。
进了店内,首先见到的是由青砖砌起来的木头台面的柜台和靠墙摆满琳琅满目物品的木制货柜,尤其货柜内侧还保留着当年糊裱的发黄的旧报纸,上面很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抓革命,促生产”一类的新闻报道。再看所售的商品,上至锄头农具、锅盖笤帚,下到香烟打火机、针头线脑,品种齐全。特别是柜台上的物品让人感到很有时代感,如:带着大红喜字的搪瓷脸盆、铁皮暖壶、木制老式座钟、搪瓷缸子、电镀的老式手电筒、煤油灯、火柴盒、茶叶筒、香烟打火机、花布、解放胶鞋、棉花、松紧带、鞋钉等等,这些都曾经是当年人们最需要最实用的生活必需品。眼前这一切,一下使我想起了儿时农村老家的村供销社,内心立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和亲切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来。
管理商店的,是年已过七十的岳晚增老人,自1971年建成到现在,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的代销员,1983年改制时,他舍不得离开,遂承包小卖部至今,可以说把四十余载时光奉献在这里。在小卖部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荣誉证和奖状,老人的光辉岁月都在墙上显现出来了。提起这些荣誉,回忆起过去的时光,老人的脸上挂满了笑容。眼前的小卖部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双代店,双代店是公社供销社分设在自然村代购、代销的服务点。在计划经济时期,双代店的作用非常重要,作为统购统销的重要渠道,它几乎是这个深山老村唯一有效的物资交换点,乡民把收获的土产和山货换成钱,再从这里购得所需的生活用品。当时,这里不仅销售布匹、食盐、煤油、气门芯,还有雷管、炸药、医药,不仅收购谷子、核桃、杏仁,还有废旧工业品,分拣、定级、运送等,所有业务都只能靠肩挑、背篓、畜驮。
过去进出岳家寨,是一条让人心惊肉跳近乎直上直下的几百米长的攀岩路,看起来除了人能攀爬,连牲畜都不可能上去。据岳晚增老人讲,寨里的岳氏族人与河南汤阴的抗金英雄岳飞家族有历史渊源,他们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后人。当年岳飞被奸臣所害,其后人被迫从河南汤阴逃难于此,看到这里“山大沟深、人迹罕见”而择居定住,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岳晚增老人还记得,当年收了货物后,他要亲自挑着沿着山路送到石城镇,特别是收秋后,几乎天天要穿行在山间,由于供销社里只有他一个人的编制,他不在的时候,媳妇就当起了义务售货员,尽管山大沟深,他从无怨言。由于岳晚增数十年坚守山区,热心为民,1982年还曾在供销联社大会上做了题为“背篓办商店,辛苦为群众”的发言,正是大山的隔绝和岳晚增老人的爱护,供销社保持了当时的整体风貌。
“以前路窄得连毛驴都过不去,得人扛着货,现在汽车进山来送货。”时过境迁,2010年村村通工程“太行天路”开通后,彻底沟通了岳家寨人与外界的联系,路通了,游客也来了,岳晚增老人的店又红火了起来。
离开供销社的时候,我特意在店里买了一包号称是“大红袍”的花椒,这是一种念想,闻到浓厚花椒味,一定会想到太行山,想到这个小店。在这片岁月激流之中,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却保持着古老的原始与纯净,正如这个旧供销社一样,实在难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