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试探:同理心、行为改变与社交

2017-12-07 22:44杨晓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引导员被试者贫民窟

杨晓哲

虚拟现实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系统生成的三维模拟环境,在环境中可以使用特殊的电子设备,以一种看似真实的或物理的方式进行交互,如带有屏幕的头盔或装有传感器的手柄或手套。

一个有趣的研究,让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文字了解非洲的贫民窟;另一组参与者佩戴沉浸虚拟现实设备,仿佛置身于贫民窟中,且可以360度环顾走动、蹲下、坐下。而后,每个参与者给予50美金的奖励,并询问他们愿意拿出自己50美金中的多少来捐款给贫民窟。结果,佩戴虚拟现实的参与者所捐款数额显著高于另一组。这就说明,虚拟现实给人们带来了更真实的体验,并影响着参与者的决策。

教育联想

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营造各种不同的场景,置身真实的环境中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与感受。然而,教室的教学空间有限,外出游学的机会也较为有限。而未来通过沉浸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现实,给学生们带来更多逼真的场景体验。此外,虚拟现实还可以创造出在物理空间上无法体验的场景,如站在细胞核上观察细胞,模拟登陆火星的场景,等等。经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这种体验甚至能够改变学习者的同理心,让学生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行为改变:扮演英雄的“后遗症”

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虚拟现实带来的感受和体验是否可以改变人们行为。另一个有趣的研究进行了如下设置:让被试者进入实验室,而后实验引导员故意掉落了文件夹,有些被试者无动于衷,并没有主动帮助引导员捡起掉落的文件夹。之后,所有被试者进入虚拟现实场景中扮演超人的角色,并完成抢险救火,在事故中解救小孩的任务。虚拟现实体验活动结束后,被试者回到实验室中准备填写问卷。这时,实验引导员又一次掉落文件夹,而被试者全都主动进行了帮助。因此,研究者推测,虚拟现实的体验有助于被试者的行为改变。

教育联想

通过虚拟现实让学生们置身于量身定制的场景,进而深度地改变学生的一些认知与行为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探索。例如,有些学生不敢上台演讲,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模拟上台演讲的过程,并且进行虚拟演讲。通过几次的体验,观察学生是否有所改观,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走向现实中的讲台进行演讲。又如,想让学生体会环保,从行为上节约用纸,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设置砍木头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虚拟现实中的森林里砍伐树木,然后使其直观地感受一棵树木做成多少包抽纸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们有更真切的感受,说不定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社交:虚拟现实版本的Facebook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微博和微信。近期,Facebook开放了这款大型社交网络平台的虚拟现实版本。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多人远程交互。每个人在家里戴上虚拟现实的头盔,就会以全身卡通的造型出现在共同的虚拟现实空间中,每个人的手势、头部动作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交互。

教育联想

在Facebook虚拟现实版本中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即在3~5人的虚拟现实社交场景中,可以切换任意的场景。例如,可以所有人都先进入海底世界的场景中,然后一起来观察、体验与交流。又如,如果虚拟现实社交场景中,另一人提出要分析演示一下潜水艇的构造与功能,这个人立马就可以调取出潜水艇的三维模型,大家围绕着这个模型进行探讨。在未来,通过虚拟現实的远程协作学习与教学活动将变得简单、形象、有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员被试者贫民窟
追光者勒邦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来自贫民窟的科学家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日本培养炸弹引导员协助夺岛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