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而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语文学习。本文将以《回乡偶书》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来实现高效、生动、交互的教学,形成小学语文“学习与体悟”的智慧课堂。
《回乡偶書》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是拿着书本对课文进行讲解,教学资源单一,缺少感观刺激。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没有离开家乡的经验,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文章中所体现的乡情,难以产生共鸣。而且像板书一类的教学资料不具有重复性,这也不利于学生复习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只通过语言来引入新的课题,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情,从而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另外,交互性弱也影响师生交流感情,不利于教师随时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情。
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和教学网站,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的情境创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练,并且教师的地位不容撼动和侵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2]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能力,教师也能辅助学生学习,实现了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发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计算机教室环境中,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可以自由查找学习资料,这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激励软件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诗词大会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由此激起他们的情感,然后安排学生加入到各种表演、操作等活动中,让他们在特定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操作,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渐学习知识,也能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最后学生通过教师总结、升华,能够领悟文章的情感基调,达到情感、价值观与知识的同步提升。
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板块——“乡情友情”中的第一课,是贺知章86岁高龄还乡时所作的诗篇。本诗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阔别家乡数十载、白首方回的感慨,抒发了家乡未改、物是人非、岁月沧桑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诗文中的关键字让学生理解品悟诗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分析
在校本课程中,《回乡偶书》属于二年级范围,所以学生早就背诵下来了。不仅作为经典诗歌的《回乡偶书》让学生百读不厌,而且书后还有关于改写古诗的表达习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通过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互动、凝练诗句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小型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安排初学古诗,解决字词和古诗大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对贺知章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是理解品悟诗歌,通过读诗—改诗、师生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为第三课时的改写做好铺垫;第三课时是结合改写指导卡片,对本诗进行改写;第四课时是诗文朗诵,即针对经典的、关于乡愁的名家诗句进行一个汇总。本文是针对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所学内容,复习字词;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能提炼诗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而感悟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借助古诗挑战的环节,激发学习兴趣;运用提问的策略,进行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贺知章人生易老、世事沧桑、无限悲凉的感叹。
◇教学过程
1.课前回顾,古诗挑战
伴随音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重新体会诗文情感。然后创设情境,进行古诗挑战。借用当下备受欢迎的诗词大会的形式,给学生出几道关于《回乡偶书》的试题,这样既能复习巩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文解读
(1)前两句——师生共同将七言改成五言
将七言改成五言的形式,进一步凝练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诗文。答案的不唯一,给了学生发挥空间。教师找出两组对比:少小—离家,突出贺知章离乡之久;改变—不变,突出贺知章回乡已老,但乡音不改,乡情不减。然后结合几则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2)后两句——利用计算机中的工具,学生将原文的七言改成四言
该环节通过推屏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重在让他们体会到相见不识的原因,并模拟场景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对事例的渲染能让学生体会到贺知章回乡后的落寞和哀愁。
(3)经典引用,以诗解诗
该环节通过对几首乡愁诗的回忆,能加深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古今诗文引用,能让学生明白乡愁是游子们共同的愁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本诗。
3.为改写铺垫
该环节通过提问的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贺知章回到家乡,被称为“客”时的感伤。先让学生谈谈贺知章,看看会有什么反应,再动笔写一写此时此刻贺知章的心理活动,为第三课时的改写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endprint
[1]王晓娟,支援.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2]汪逸霏.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4).
智慧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学生都经历了“导入—理解—同化—升华”的学习过程,并在情境创设中理解了《回乡偶书》中的思乡之情,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思维能力。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期在不断思考中完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效果。
1.计算机教室环境为语文学科智慧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支持
与传统教学不同,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再加工,进一步内化知识,完成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学习资料下发到每位学生的电脑中,也可以分组分发小组学习内容。学生也可将自己的作业、作品等上传给教师,然后教师利用計算机网络教室展示课件或优秀作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活动。
2.生动导学、及时评价,适时修改,课后反思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让他们重温学习内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在线小测后,可以在教师端直接、及时地看到小测统计数据,从而了解全班的学习状况,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进一步讲解。教师既要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也要在修正后不断反思,及时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
这堂课上,笔者发挥了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教学工具的功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教学效果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还需练习。②教师要充分起到引导监督作用,在调动学生课堂表达积极性的同时,注意方式方法,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③尽量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得更系统、更全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
由于是第二次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所以笔者在备课、设计脚本、调整学案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思考。在感受智慧教育给课堂带来无限惊喜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计算机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次推翻和重新构建,我们深刻理解到越是看似简单、平凡的课程,越值得推敲和深究,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要努力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