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炼句,远离语言硬伤

2017-12-07 16:49李兵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魂掬水硬伤

李兵

所谓“语言硬伤”就是你这样表达不对或者不好,是毛病,得抓紧治。写作时,往往某一句话表达得不对或者不好,就有可能使读者对你的作文整体印象大打折扣,使作文失分过多甚至被降档。

◆熟语不熟,误解误用

熟语(含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是不允许随意更改的,语言结构也是相对固定的,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请看下面这段话:

“生命是美的摄影,它给世界万物以不同的馈赠。曾见过一段动人心魂的文录:山洪爆发,呼啸而下,一群红蚁匆忙而有序地集合……”

这段话中的“文录”是个生造的词语,改为“文字”或“小故事”更为顺畅贴切。而“动人心魂”的说法就是错记错用了,汉语中有关“动人××”的成语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动人心魄”,另一个就是“动人心弦”,没有“动人心魂”的说法,比如:

“那洪水撞击着脚下的岩石,让你感到似乎整座山都在振颤,当真是动人心魄。这封动人心弦的烈士遗书,通篇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

前一句中的“动人心魄”指让人感到震惊,后一句中的“动人心弦”指因感动而使人产生共鸣。从这两个成语常见的使用环境来看,前面那段话若要赞叹红蚁在洪水来临之际勇于牺牲、捍卫种族的壮举,应用“动人心魄”一词。

◆引用随意,不求甚解

在文章中适当引用古今中外的诗文名句,不但可以辅助、丰富我们的表达,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审美含量。但引用时一定要注意,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要以准确为基本原则。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当晚钟悠响,我静坐在你的身旁,如果可以化石,我愿意守在你的身旁,不用掬水月在手,不用弄花盈满衣,只是静静地不被打扰地凝望你。”

多美的句子啊!可惜在引用于良史的詩句时改了一个字,不是说古人的诗句都不能改,关键是要看改得有没有道理。于良史的原诗《春山夜月》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该同学在引用时没有使用引号,并将“弄花香满衣”改为“弄花盈满衣”。这样改有两个问题:一是原诗工整的对仗被破坏了,“掬水”对“弄花”,这是两种情趣,“月”对“香”一具象一抽象,“在手”对“满衣”有视觉有嗅觉;二是“盈”和“满”语意完全重复,在惜字如金的五言诗中,诗人是不会用两个语意重复的字来表达一个意思的。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人的诗句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文白夹杂,语体不偕

前些年,江苏出了一篇惊人的考场作文《赤兔之死》,其考生对《三国演义》烂熟于心,故用事精确如数家珍,语言老辣,有元明遗风。之后,类似的仿作便风起云涌,却往往徒有形式,语言文白夹杂,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翌日,年轻的人们开始工作,他们首先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放倒一参天巨树,然后又用九九八十一天造成了一艘大船。他们将大船推之海边,使人召苏格拉底一起登舟。船下水了,大家引吭高歌,苏格拉底道:“尔等高兴乎?”他们齐声回答道:“甚矣,高兴之极矣!”

该同学将自己掌握的难说熟练的些许文言词语和句式硬贴在一个古希腊哲人的故事中,不但我们读起来费劲,想必若由古人来读更是莫名其妙。后人评价《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这是因为罗贯中用元明白话写三国故事,既尊重历史,又考虑读者,所以他的语言介于白话和文言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语体风格。同学们若是语言积累不到家,切不可机械模仿古文,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除了以上列举的三个方面,中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的语言硬伤还有脱离事实不合逻辑、对比不当难以自圆其说以及乱用词语不知所云等。同样的故事,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的人讲起来一定是生动的,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严密的思维逻辑的人讲起来一定是透彻的。归根到底,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的,思维什么样,语言就是什么样。所以,广泛阅读和认真写作表面上看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其实这也是对思维的一种修炼。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魂掬水硬伤
涟水五岛湖:采荷入梦 掬水听禅
写作之“夜”:史铁生与鲁迅的追问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10·16全国公映
“远天凝伫 弱德之美”
——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研讨会召开
风致
歧视女性,日本国际形象的“硬伤”
《始祖》心魂在 光焰万丈长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