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翎
“阿爸,你教我过溜索吧。你就让我去吧……”
“等你快要去上学的时候再学!”
每次,阿此恳求阿爸,阿爸总是这样回答他。所以,阿此只好用渴望的眼睛看着篾笆墙上挂着的溜梆。那是用小滑轮、钢槽和麻绳扣做成的专门用来过溜索的工具。当然喽,这是现代的溜梆。古时候的溜梆是一个用紫柚木雕出来的凹槽,卡在索道上,过溜索的人得像猴子一样,一下又一下地朝着对岸攀缘,哪像小滑轮那样利落。
阿此每天站在寨子下方的山腰上,眺望江面上那根細细的黑线,看是不是有一团人影在飞速地滑动。有时候他索性一直走到江边,看那些大人怎么把溜梆挂上索道,然后又是怎么把自己套进麻绳扣里,身子往前一跃,像燕子一样从江面上掠过。
终于,阿此七岁了。他可以去江对岸的民族小学上学了。这下子,阿爸非得教他过溜索不可了。虽然阿此早就把卡溜梆、挂绳套那些技术给看熟了,但他要学的关于过溜索的知识还真不少。
“从前的溜索是用竹篾或者藤子编的,足足有碗口那么粗!”父子俩走在去江边的路上,阿爸对阿此说,“这一头拴在大石头上,那一头拴在树上。风吹太阳晒,再粗的索道也会朽坏,或突然断掉。这样,每年总会有人在过溜索的时候跌进江里去。”
他们到了索道口。这儿有两根溜索:一根是去的,一根是来的。
“你瞧,现在的钢溜索多好啊,从来不会断。”阿爸在杯口粗的钢溜索上敲了一下,“村委会还有人给它上黄油,这样过溜索的时候滑得更快。这么些年,也没听说出过什么人命。”
阿此爬上大岩石,这样他才够得到溜索。阿爸站在大石头下边,关切地望着他。阿此把溜梆卡上索道,用麻绳套住自己的腰。瞧他的动作多么准确!其实他只是把看过一百遍的动作重复一遍罢了。
“记住,过溜索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手去碰钢索!”阿爸说,“否则,你的手会受伤的!”
阿爸还把一块麻布送给阿此。当阿此滑到对岸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块麻布护住手,用自己的手做“刹车”,刹住溜梆。
准备好了!阿此朝阿爸看了一眼,阿爸朝他点点头。然后阿此闭上眼睛,身子往前方一跃。他的身子悬空了,像箭一样朝对岸射去。他的耳朵里除了唰唰的滑行声,只剩呼呼的风声。他感到自己在凌空飞翔,衣服和裤子在啪啪地迎风招展。转眼间,速度变慢了,眼看就要停止了。他睁开眼睛,哈哈!原来已经到对岸了!他用“刹车”刹住溜梆,攀住索道往前爬了两下。好!他的脚落到了地上,他成功了!
阿爸在对岸向他招手。从现在起,阿此就是一个会过溜索的人了!不,是一个会过溜索的小学生了。原先挂在篾笆墙上的那副溜梆,现在就像课本和铅笔一样,每天放在阿此的书包里,成了他的专属“财产”。
有一天,在索道口站着两个人,他们是外地人。当那些妇女的白麻布长裙在溜索上哗啦哗啦飘动,像仙女一样飞到对岸的时候,他们就一边赞叹,一边拿着摄像机拍个不停。
“小朋友,能不能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阿此。”
“阿此?你也会过溜索?你敢一个人过溜索?”
“当然了!”阿此理直气壮,从书包里拿出溜梆,“我天天过溜索去上学!”
“你每天就这样一个人上学、放学?”
“当然了!”阿此想:这有什么好问的?咱们学校里谁不是一个人上学、放学呀?有的同学还得翻好几座山呢!
两个外地人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很特别,好像有了什么大发现似的。
阿此很快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他们的学校在半山腰。远远望去,碧绿的树丛里露出一半白色的小楼。树丛上空飘着一面红艳艳的国旗。在旗杆下边,在小小的操场上,几十个像阿此一样的小学生排着队。队伍前边站着校长、老师和村主任。今天开的全校大会和平时的全校大会有点不同:操场边上多了一些纸箱。校长和老师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啊,原来是漂亮的书包,又软又轻的棉袄,还有图画书和文具。
这是山外大世界的人送给大家的礼物。学生们排着队走上去,从校长和村主任手里接过自己的一份。
阿此可高兴了。他不知道这些礼物到底是怎么来的。不仅是礼物,这儿的江边公路上,大吊车、大卡车都来了。很多人住在帐篷里,开始建一座桥,阿此也不知道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事儿是这样的: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很动人的场景,一个小小的、非常健康可爱的男孩子,胸前斜挎着一个艳丽的民族挂包,像小燕子一样在溜索上飞翔。长长的索道弯成弧形,汹涌的江水几乎就要擦到他的脚。电视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观众:这是生活在云南怒江边的一名小学生,他每天都要走过长长的山路,滑过溜索去上学。电视机前的人们都惊呆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过溜索实在是太危险、太可怕了!
“我们每天开车在大马路上,可有些地方,孩子们上学都困难呢!”有人这样说。
“我们应该为那些地方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人人都这样想。
所以啦,什么书包、棉袄、文具、鞋子……就源源不断地通过邮局寄来了。架桥的人也来了。
很多天过去了。一道长长的新桥,被几十根粗大的钢索拉扯着,挂在这儿的江面上。桥上还插着很多三角形的小彩旗,可漂亮了。
不过,阿此还是喜欢过溜索。瞧,过溜索多快啊,迎着风,像神仙一样,转眼就飞到对面了。当人们赶着一头新买的驴子,从集市上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大人们把它抬起来,挂上溜索。“一、二、三!” 唰唰唰!尽管它在空中划拉着四条腿,被吓得淌出了驴尿,可转眼间,它就到对岸了。看看,过溜索多方便、多好玩啊!
只是,那些架桥的人,他们会怎么想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