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寅虎
在本届展会上,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梅施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汉斯彼得先生,深入了解梅施是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的。
汉斯彼得:梅施集团是 KSPG(科尔本施密特皮尔博格)的全球售后备件销售机构,在全球大约有900名雇员。而在中国设立的梅施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目前约有30人,负责向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科尔本施密特、皮尔博格、天合发动机部件及BF等知名品牌的产品。目前我们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大约由80家经销商构成,其中乘用车产品经销商约50家,商用车产品经销商约30家。
汉斯彼得:本次展会的亮点是车载诊断系统(OBD)展板,它展示了发动机是如何运作的。中国政府目前专注于两个方面,即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我们也为此带来了相关的产品,向经销商客户和维修企业展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我们的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很多技术储备,例如在皮尔博格产品牌中有用于冷却系统的泵和阀,在科尔本施密特品牌中也有高压电池壳体等零部件供应。
汉斯彼得:对我们来说,2017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实际上已经略微超出了我们之前制定的1.2亿元人民币的预期目标。中国市场在高速发展,我们也希望能跟上市场的发展,目前我们对2018年的增长预期应该在13%左右。
汉斯彼得:实际上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了相关培训计划,并且聘请了专职的培训师。在2017年,我们的培训计划主要是在经销商层面展开,提高经销商的技术水平。而从2018年开始,我们将与经销商联合起来为终端修理厂的维修技师提供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发动机部件方面,也将包括电控系统。实际上,类似的培训服务我们在欧洲已经开展了30余年,这也是梅施能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关键之一。
汉斯彼得:在中国,有5 000余人分布梅施母公司的9个工厂工作,其中一些工厂在20余年前就已经开始与大众、奥迪等品牌的合资工厂合作,为他们提供配件。而一些新的工厂,特别是生产皮尔博格产品的工厂,也已经和众多自主品牌开展合作。但是在售后市场,经销商一般需要发动机的全系列产品,而非几个单独的零件,为此我们需要针对自主品牌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线,而这也需要一些时间去落实,但是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计划。
汉斯彼得:梅施的产品主要是技术件,涉及到复杂的匹配工作,例如活塞就有很多不同的配合尺寸,客户往往都不确定自己需要的是哪一款,如果装错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这些问题暂时还无法通过线上渠道解决。因此,我们目前并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直接发展电商渠道。但同时我们也并不排斥电商,我们的经销商可能会开设网店销售一些简单的产品,毕竟未来如何我们也无法预知。总体来说,我认为发展电商渠道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