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徐 辉
依托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真实应用驱动下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15379,一般性研究项目),笔者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研究项目从2015年5月启动,截止2017年6月,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丰富了学校汽修专业建设的内涵,带动了枣庄市兄弟学校汽修专业的快速发展。笔者所在学校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汽修品牌专业立项单位。
基于职业学校的现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成员在2015年5月对枣庄市5所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校、6家4S店和2所汽车生产厂家进行了摸底调查,得出了结论如下。
(1)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及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习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上课无笔,无本,无书。大多数同学拥有一部手机。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这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新常态”。在调查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时,该班级居然一支笔也没有,老师只好每人发放一支笔。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真正会动手修车的老师很少,81%的老师是其他专业转行的,11%老师是汽修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但也没有相关的维修经验,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8%的老师是老修理工,但也很难跟上时代的要求。
(3)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不一致。学生分配到用人单位,基本上要跟着师傅继续学习,能够独立操作进行汽车维护的只有11%,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只有2%。学生普遍怕脏、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不对接。限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局限性与维修企业的行业先进性,基本难于实现零距离对接。学校的教学内容由于企业的保密性原则一般存在滞后性。
(5)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衔接。虽然国家及各省每一个五年计划都会出版相应的最新教材,但相对于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仍显滞后;而且使用的教材与本校的实习、实训设施也不一定吻合。
(6)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与时代相脱节。面对个性独立、有想法、思维异常活跃的新生代,继续沿袭老、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7)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难于兼顾的矛盾。技能大赛的成绩如何已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志,因此,大多数学校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都转移到了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身上,其他的学生基本上享受不到他们的待遇,这实质上已违反了国家开办技能大赛的本意。
(8)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未融合。由于硬件设施和教师的实践技能的不足,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现在仍然是理论为主,实践也只是让学生走过场而已,奢谈熟练运用。
(9)校企合作名存实亡。所谓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最后一个学年或学期的安置、就业,90%以上的学生被分配到了汽车制造厂,而不是分配到汽车维修厂或4S店再学习、再锻炼,校企合作变成了简单的就业关系。
(10)教学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面对汽修专业招生的火爆,学校也都加大了投资力度,但生均资源占有率也只有9%,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11)教学评价太单一。在评价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沿袭过去的单一考试的方式,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评价作用。
2.1.1 创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建立在多种现代职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的真实培养目标——真实任务——真实的教学环境——真实的学生主体活动——真实的案例拓展巩固——真实的实证能力测评——真实的修车技能”“七真”教学模式。
(1)真实的培养目标。深入生产及维修服务企业一线,零距离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使企业的需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培养目标就趋近于该用人标准。
(2)真实任务。来自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汽车维修类杂志、汽车用户等的真实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过程的教学情境引入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真实的教学环境。由于学校的地域性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教学环境——“厂中校”“校中厂”实属不易。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由于利益分配难于协调而困难重重。实训车间的企业化改造、维修技术的免费社会化服务却能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
(4)真实的主体活动。职业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缺少学习的成功体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玩”中学、“玩”中教,“玩”中练好技能。
(5)真实的案例拓展。为了增加学生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开展真实的案例拓展。
(6)真实的实证能力测评。开展“多方式、多主体、全时域、立体化”的评价模式。
(7)真实的修车技能。做到以上6点,拥有真实的修车技能也就顺理成章了。
2.1.2 构建了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汽修专业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针对目前落后的、粗放的、偏重理论的技能培养体系,结合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NVQ技能体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状况,构建了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汽修专业学科教学实施性指导方案。
针对立体化的汽修专业培养目标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真实应用驱动”教材体系,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材是范本,是教学的依托。教材体系建设解决了教有依,学有据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岗位能力,形成专业能力,细化实训技能点,按项目组织专业能力,按任务完成实训技能点,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校本教程》,设计《真实任务书或任务工单》。按典型的127个工作任务系统化任务完成内容,按行业标准规范训练技能和细化训练标准。
2.1.3 重构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了传统“理论加技能”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创新了“多方式、多主体、全时域、立体化”的评价模式,解决了怎么考核、由谁考核、什么时间考核、考核哪些内容的全新考核体系。
(1)多方式。既有期中、期末的理论及实践技能终结性考核,也有每节课后的阶段性考核,更多的是课堂上的随机性评价考核。
(2)多主体。考核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考核转变为教师、学生、学校、用人企业、政府部门(人社局)及家长共同组成的多主体、分阶段考核及评价。
(3)全时域。既有课上的随机评价,课后的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自身的总结反思,也有期中、期末考试,学科的过关考试,毕业时技能证的考取等全时域考核方式。
(4)立体化。既有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考核,也有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核,更注重学生成功体验及创新能力的考核。
2.2.1 锻炼了教师队伍
转变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注重提高教师的实际维修能力,造就一支整体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亦教亦工、亦工亦教”的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截至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专业教师已增至38人,其中兼职教师增至9人。教师的专业水平快速提升,2人次获得汽修专业高级技师,12人次获得汽修专业技师。多名教师在全市及全省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
2.2.2 培养了合格人才
96%的学生获得汽车修理工中级工证书;99%的学生获得专业对口安置;90%的学生获得企业认可。16名学生在全市及全省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及优秀名次。
2.2.3 建立了精品课程,成功晋升山东省汽修专业品牌立项专业。
依托该研究项目,已有《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气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等6门核心骨干课程具备精品课程的实力。2017年5月已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山东省品牌立项专业。
2.2.4 完善了实训设施
截至目前,已建设高标准的实训车间2座,近2年累计投资500余万元购买新车6辆、大型举升机2台、百斯巴特四轮定位仪2套、空调检测设备2套、发动机台架12套、故障诊断仪6套及拆装工具若干,缓解了实训设施缺乏的问题。
2.2.5 以专业为依托,开办产业,以产业促进教学,实现产-教融合发展
职业学校开办的专业大多都能形成产业,以专业为依托,开办产业,以产业促进教学,实现产-教结合,这样,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汽车专业,是最容易形成产业的,其规模和投资可大可小。大投入,一步到位,高起点发展,小投资逐步稳健发展。汽车专业的产业范围也较广,而且现在大多是热门,例如汽车修理厂、洗车及汽车美容、驾校等。本学期我校将在实训基地开设养护中心,对外营业,既赚取了利润,反哺专业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维修、保养技能。
经过企业调研,结合学校的实训硬件设施,总共设置了127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得到成功的内心体验,成功的体验强化了学习的内在强大驱动力,学习兴趣及动力明显提升。
真实的培养目标、真实的典型的学习任务、真实的工作情境、真实的案例、真实的实证能力测评。每一个学习的功能性模块,均以故障现象为载体,每一个载体均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既关注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技能的训练,又渗透环保、安全、卫生和企业组织等企业文化。最终实现毕业的学生与企业的员工零距离对接。
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的理论自学,课上的充分讨论及动手操作,课下的学习反思与评价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1)通过企业锻炼和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使他们在教学、科研领域具有较强能力,并在全国中职汽车类学校及汽车维修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2)在现有教师中重点选拔6名教学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理论教学功底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提升学历或技能等级,到国内高校和本专业有优势的培训单位、学校培训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等方式的学习,使之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创新能力。
(3)完善《兼职教师聘任方案》《兼职教师考核方案》和《兼职教师任务书》,增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知名企业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等技术骨干和社会能工巧匠5人担任讲学、任教,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加强本专业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生产实践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5)成立汽修专业技师工作室。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枣庄市首席技师、枣庄市技术能手徐辉老师,成立以徐辉老师为核心成员的技师工作室,充分挖掘其专业技能,采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公开课、研究项目等内容带动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6)采用邀请专家讲座或研讨的方式,集中组织本专业教师培训学习。要求此类教师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
(7)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汽车前沿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搜集教学案例,提高汽修专业教学的针对性。要求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年不少于4周,非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年不少于2周。
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基于真实任务及应用驱动下的典型模块化体系,围绕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去建构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训练;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要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熟练、从通用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从学习到创新的原则;在任务的完成中内化“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及评价”职业行动过程;实现“名义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及设计能力”的跨越;完成执行“定向任务、程序任务、问题任务及未知任务”的培养;最终实现从“新手、生手、熟手、能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
从国家到省都有相应的汽修专业课程标准,这两级课程标准还都是原先的学科课程体系标准,已不适应当今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也不适合千差万别的各级各类的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准及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情况,参考两级《课程指导方案》,制定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汽修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替代国家及省级的《课程指导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编写出来实际上就已落伍,最好的教材就是每年都实时更新的校本教材,教师可以抛弃传统的纸质备课,而采用电子备课,将电子备课稍加整理,即可变为下学期的校本教材。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电子备课的完善上,而不是浪费在纸质备课的认真书写上。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上课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手机、ipad、电脑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网络课堂,在线课堂,搜索引擎遍地开花,学生的课下时间已变为第二课堂(自学)。第一课堂主要用于研讨和实践。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虽然我校汽修专业近两年省、市级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距离省级一等奖、国家级奖项还有较长的距离;距离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像技能大赛学生那样的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能够选拔出更优秀选手,我们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让大赛的雨露播撒到每一个同学身上,每一节的实训课上。“人人都是大赛选手,课课都是竞赛时机”,优秀选手层出不穷,每个同学都是行家里手。
将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形式、运行模式、环境布置引入校内实训中心,应用于教学当中来。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工作化、设施环境工厂化、实训实习生产化”,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工作化。邀请汽修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体系构建,与企业人员一起在真实工作过程中提炼教学项目和任务,使教学内容适应开展任务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工作的真实任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2)设施环境工厂化。将校内汽车服务中心(实训车间)按照汽修企业环境进行布置,使教学与实际维修场景相融合,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教学。
(3)实训实习真实化。实训项目就是维修任务,合理安排实训项目的难度,使其按难度阶梯递进。在管理上引入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相当于参加企业的维修活动,同时明确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点,使学生熟练掌握维修流程。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专业教学,建设汽修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室。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节约实训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真实的培养目标、真实的典型的学习任务、真实的工作情境、真实的案例均需来自维修一线的企业,缺少一线维修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要想培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维修企业一线人才,并且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最终目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强化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企业的第二主体作用,才能切实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怎样培养人(典型的学习任务、真实的工作情境、真实的案例);紧跟汽车维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合作。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与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制造厂、枣庄鲁沪机动车交易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冠名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2)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合作。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前2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如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壳牌汽车维护中心、台儿庄职中汽修厂、南京赛科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3)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师资培训。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4)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模式下的第二课堂。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南京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制造厂、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制造厂等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5)校企合作引“企业文化进校园”。我校在校园内建立校企合作文化墙,将近年来校企合作企业的牌匾以及企业的相关文化公示在校企合作文化墙,通过“校企合作文化墙”的展示促进我校学生对企业先进文化氛围的了解,切实认识到当今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架构一座沟通企业与校园的桥梁。
创新了“多方式、多主体、全时域、立体化”的评价模式,客观的、真实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1)本成果的核心理念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真的东西,学真的本领”。
(2)本成果的核心模式是:“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的真实培养目标——真实任务——真实的教学环境——真实的学生主体活动——真实的案例拓展巩固——真实的实证能力测评——真实的修车技能”的“七真”教学模式。
(3)本成果的核心方法是:教学过程“双驱动”——“真实任务驱动+内心成功体验驱动。每一次课,一个真实的任务调动学生暂时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力,获得内心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更长久的内驱力,在“专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以专业为依托,开办产业,以产业促进教学,实现产-教结合促发展。
(5)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为“1382”:1个任务书(实训方案);3个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准备、任务设备准备和教学设计准备);8个教学阶段(课前理论知识自学、课上真实任务引入、立体教学目标呈现、师生研讨互动示范、真实任务解决、真实案例拓展训练、实证能力测评、师生反馈提高);2个课后延伸(任务报告和任务拓展)。
(6)构建了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汽修专业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7)重构了新的教学评价评价体系。
(1)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还是不足,软件配套不全,尤其是现在居然没有一个教学服务平台,建议政府进一步的加大投入,或者给予学校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允许职业学校开办实体企业,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
(2)校企合作、校外第二课堂的实施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包容、共享、协同发展仍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究的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