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摘 要:为探索适合我乡丘岗区土壤条件下,水分和肥料二因素或水分与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晚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利用效率,晚稻高产、稳产的高效水肥管理技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丘岗区;晚稻;以水促肥;水肥耦合
水肥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重要因子,合理的灌溉与施肥是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水分不足影响作物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并直接影响作物的的产量;养分不足则同样限制作物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并降低作物产量。只有合理匹配水肥因子,才能起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达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并充分发挥水肥因子的整体增产作用。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基本情况
2010年实施晚稻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在耒阳市坛下乡普桥村12组肖云付家的责任田中,田块面积1133.4m2,正方块型,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为紫色页岩发育的紫潮泥,前作早稻。
2.供试品种:五优308。
3.供试肥料:湘株化工集团公司生产的湘株牌水稻专用肥含量为36%,其中N:P2O5:K2O为20:4:12、尿素(N的含量为46%)、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氯化钾(K2O含量为60%)。
4.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晚稻设计为五个处理、一个对照,各处理、对照均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每小区试用等量的N、P、K养分,其中施纯N10千克/666.7m2, N:P2O5:K2O为1:0.5:1。
一次性施肥处理:施用湘株化工集团公司生产的湘株牌水稻专用肥, 不足部分用单质肥补充,单质肥N肥为尿素、P肥为过磷酸钙、K肥为氯化钾,所有肥料均在插秧前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
常规施肥处理:用单质肥作肥源,单质肥N肥为尿素、P肥為过磷酸钙、K肥为氯化钾。按N、K肥实施一基一追方式的二次施肥(N肥基:追为6:4、K肥基:追为4:6)。
湿润灌溉指保持田间泥土湿而不干田面水很浅;常规灌溉指按当地的田水灌溉模式进行;雨水灌溉指靠天上降雨灌溉。
处理1: 一次性施肥+湿润灌溉,7月25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湘株牌水稻专用肥50千克/666.7m2、过磷酸钙25千克/666.7m2、氯化钾6.67 千克/666.7m2。在水分管理上保持田间湿润。
处理2: 常规施肥+常规灌溉(对照),7月25日第一次作基肥施用尿素13.04千克/666.7m2、过磷酸钙41.67千克/666.7m2、氯化钾6.68千克/666.7m2。8月2日第二次作追肥施用尿素8.7千克/666.7m2、氯化钾9.99千克/666.7m2。在水分管理上按当地的习惯灌溉方式进行。
处理3: 一次性施肥+常规灌溉,7月25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湘株牌水稻专用肥50千克/666.7m2、过磷酸钙25千克/666.7m2、氯化钾6.67千克/666.7m2。
处理4: 一次性施肥+雨水灌溉,7月25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湘株牌水稻专用肥50千克/666.7m2、过磷酸钙25千克/666.7m2、氯化钾6.67 千克/666.7m2。
处理5: 常规施肥+雨水灌溉,7月25日第一次作基肥施用尿素13.04千克/666.7m2、过磷酸钙41.67千克/666.7m2、氯化钾6.68千克/666.7m2。8月2日第二次作追肥施用尿素8.7千克/666.7m2、氯化钾9.99千克/666.7m2。在田水管理上按当地的田水灌溉模式进行。
处理6: 常规施肥+湿润灌溉,7月25日第一次作基肥施用尿素13.04千克/666.7m2、过磷酸钙41.67千克/666.7m2、氯化钾6.68千克/666.7m2。8月2日第二次作追肥施用尿素8.87千克/666.7m2、氯化钾9.99千克/666.7m2。在田水管理上按当地的田水灌溉模式进行。
(2)观察记载:晚稻品牌五优308,6月17日播种,始穗、齐穗,始穗9月8日,齐穗9月13日,全生育期 115.3天,并进行了取样和室内考种。
(3)农事操作:该试验于7月15日筑埂,7月17日再次筑埂,田埂高20cm,宽20cm 并进行了薄摸封盖。7月18日移栽,密度为17.5cmx21.4cm,折合1.78万蔸/666.7m2。病虫综合防治一致,湿润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在8月5日晒田,共灌水4次;雨水灌溉处理未进行灌溉操作。10月20日收割,各小区单打单晒,然后称重。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方式对晚稻实际产量的影响
试验处理各小区实际产量表现见表二。666.7m2平均产量处理1最高,达531.88公斤,处理2(对照)为492.36公斤,处理4为439.28公斤。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三):处理1实际产量表现最好,比对照处理1极显著增产;比处理3、5、4三个处理极显著增产;比处理6无显著差异。处理6次之,比对照处理2显著增产;比处理3显著增产;比处理4、处理5有极显著增产。处理3比对照处理2无显著差异;比处理5显著增产;比处理4极显著增产。处理5比对照处理二显著减产,比处理4显著增产。处理4比处理2极显著减产。
2.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方式对晚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方式对晚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从分析表四中可以得出:
有效穗:每666.7m2有效穗以处理6最高,达20.66万,依次为处理3、1、2、5、4;处理6、3、1、2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5、4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5、4两个处理比处理6、3、1、2等四个处理表现极显著减少。
每穗实粒数:每穗实粒数以处理1最多为142.77粒,依次为处理4、2、5、3、6;其中处理1、4、2等三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4、2、5等三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4、3、6等四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6两个处理比处理1、4两个处理存在显著减少,比处理2、5无显著减少;处理5比处理1显著减少。
结实率:以处理1最高86.53%,比其它处理极显著提高;依次为处理5、3、4、6、2等五个处理,五个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千粒重:以处理五最高24.78克,比处理4显著增大,对其它处理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依次为处理6、3、1、2、4等五个处理,五个处理之间不存在差异显著性。
三、小结与讨论
对晚稻水肥耦合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一次性施肥+湿润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产量最高,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较多,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高;一次性施肥+常规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比一次性施肥+湿润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表现极显著减产,主要表现在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极显著降低;一次性施肥+雨水灌溉的耦合方式比一次性施肥+常规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表现极显著减产,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较极显著减少。
2.常规施肥+湿润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产量最高,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较多;常规施肥+常规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比常规施肥+湿润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表现显著减产;常规施肥+雨水灌溉的耦合方式比常规施肥+常规灌溉的水肥耦合方式表现显著减产。
3.试验表明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以水调肥、以肥促水效果更好,达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并充分发挥水肥因子的整体增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