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茧养蚕

2017-12-06 06:20杨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0期

杨伟

摘 要:养蚕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门物质生产。丝茧养蚕的目的是获得丝茧,作为缫丝之原料。这是养蚕的主要形式和直接目的,是农村大面积的养蚕方法,直接关系蚕丝生产的质量。其目的物在茧层上,主要要求茧层完好,茧层量重、茧层率高、茧丝长、解舒良好、丝量多、丝质优等。因此,必须根据蚕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的饲养管理及上蔟、采茧技术水平。

关键词:消毒防病;饲料供给;气象調节

一、蚕前准备

丝茧养蚕,就是要实行以提高茧质为中心的经济安全饲养方针,达到蚕茧生产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

1.根据桑叶量,确定蚕的饲养量,以做到量桑养蚕,种叶平衡,防止缺叶或桑叶过剩。现以饲养一张蚕为例。

2.蚕室、蚕具及消毒物资的准备。蚕室选宽敞明亮的房间,前后开有对流窗。蚕具推荐使用省力化活动蚕台及塑料(纸板)方格蔟。漂白粉2公斤,福尔马林1瓶,石灰15公斤。

3.蚕室、蚕具的清洗和消毒。消毒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打扫和清洗。蚕室墙壁用10%的鲜石灰浆刷白,地面用清水冲洗。蚕具在流动的清水中充分浸泡、洗刷,然后曝晒。将洗净的蚕台安装在蚕室内一起进行药物消毒。按1:2的比例将漂白粉配成含有效氯1%的消毒液,加盖静置2-3小时后取澄清液,用喷雾器对蚕室蚕具喷射消毒,喷布均匀,不留死角,喷后保持湿润状态半小时以上。再用硫磺熏烟密闭消毒。

蚕前清洁消毒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抓彻底。务必做到全部、干净、坚决、彻底。否则,稍有疏忽,就会为防病留下漏洞,引来后患。

二、补催青及收蚁

1.领种工具一定要卫生清洁,以免造成转青死卵而影响孵化。领回蚕种后,应立即将蚕卵平摊在蚕簸内,放置于温度 25℃,湿度90-95%的环境下遮光黑暗保护。低温干燥时,在室内放热水瓶升温补湿;温度过高时,放井水降温。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揭去遮光物,使蚕卵感光。

2.收蚁一般采用隔纸桑引法、网收法和桑叶收蚁法,下面以隔纸桑引法为例。将白纸光滑面覆盖在蚁蚕卵上,在纸上面撒一层新鲜桑叶,引蚁爬到纸上,约30分钟后,将纸上的桑叶倒去,然后翻转,有蚁的一面向下,将蚁蚕打落在铺有塑料薄膜的蚕箔内,然后给桑。在第二次给桑前进行蚁体消毒,即在蚁体上撒一层防僵粉,经10分钟后,再撒焦糠,然后给桑,经3-4次给桑后,进行整座、匀座、定座。一般蚕种一天不能完全孵化,第一天收蚁结束后,将剩下蚕种仍按补催青方法保护,第二天再。收蚁。对迟迟不孵化的蚕卵、尾蚁应淘汰,往往尾蚁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易感染病原,引发蚕病。

三、蚕期消毒防病

养蚕无病才能高产优质,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技术上重要的一环,它是优质高产的基础。

1.蚕体蚕座的消毒。使用漂白粉防僵粉,小蚕用含有效氯2%,大蚕用含有效氯3%的防僵粉,坚持起蚕和每天早晚给桑前对蚕体蚕座消毒一次。也可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

2.桑叶的消毒。桑叶用消过毒的帕子抹干净,不喂虫、污叶。

3.防病。大蚕期添食加水500倍的灭蚕蝇,使用时间四龄第二天一次,五龄第二天起隔日一次直到上蔟。如当季蚕病发生极少,可不添食其它药物。

4.其它。进入蚕室必须洗手、换鞋,并在门口撒新鲜石灰粉;坚决淘汰迟小蚕、病弱蚕。

四、饲料供给

1.桑叶的采、运、贮。桑叶严格选采适熟叶,剔除不良叶。叶色标准是收蚁当天黄中带绿,一龄嫩绿色,二龄将转浓绿色,三龄浓绿色。采下的桑叶要松装快运,运回后,贮在缸内。

2.给桑。一至二龄用蚕体长1-2倍见方的方块叶,三龄用粗切叶,四至五龄用片叶。喂桑时做到适时给桑,如过早,蚕食欲未动不想吃而使桑叶浪费,过迟,又使蚕儿受到饥饿损害,对蚕体健康不利。小蚕防干育每昼夜喂桑3-4次,大蚕每天给桑4-5次,量以2层为宜。方法是撒、匀、补。

五、气象调节

一至二龄蚕温度控制在26~27℃,湿度85~90%;三龄温度 25~27℃,湿度75~80%;四龄温度25~27℃,湿度75~80%;五龄温度23~24℃,湿度70%。小蚕由于呼吸量小,采用薄膜育,三龄时经常开窗换气。大蚕期必须注意通风换气良好,否则易诱发蚕病,打开蚕室前后对流窗,防止蚕室温度升高。蚕有趋光性和背光性,门窗有效透光面积应为蚕室地表面积的1/4~1/6,避免直射日光,上蔟时应适当遮光。

六、蚕座卫生

1.蚕座面积。要求蚕座面积收蚁当天为0.12~0.14平方米,一龄0.7~0.8平方米,二龄2~2.2平方米,三龄5~5.2平方米,四龄13~14平方米,五龄26~28平方米。

2.扩座。一至二龄每天下乍各扩座一次,三龄每天扩座一次,四龄以后主要结合除沙时进行扩座。小蚕扩座方法是用鹅毛蚕筷拉动扩座,扩大到预定面积。大蚕扩座连叶带座用手匀扩。

3.除沙。一龄不除沙;二龄起除、眠除各一次;三龄起、中、眠除各一次;四龄后每天除沙一次。除沙时少使用蚕网,动作要轻,并同时淘汰病、弱、迟、小蚕,蚕沙远离蚕室集中处理,室内地面撒石灰。

七、眠起处理

做到适时加网,饱食就眠,一龄不加网,二至三龄见将眠蚕加网。贯彻“早止桑,迟饷食”。眠中降温1℃,保持干燥,见起蚕时适当补湿。

八、激素应用

使用蜕皮激素,见熟5%时添食,最后老熟齐一,整齐上蔟。

九、上蔟采茧

1.上蔟前准备。上蔟室应选择地势较高,空气流畅,光线均匀的房间。采用塑料(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

2.上蔟处理。五龄末,蚕胸部透明,体缩短,头胸昂举,口吐丝缕为熟蚕,可上蔟,将方格蔟平放在蚕箔内,利用熟蚕向上性自动上蔟。

3.蔟中保护。要求温度初期为24.5~25℃,后期24℃,湿度70~75%,并注意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同时起到排湿作用,可防止不良茧的发生。

4.采茧。适时采茧,一般春蚕上蔟后6~7天采茧为宜,夏秋蚕 5~6天为宜。因过早采为毛足茧,过迟有出蛆和化蛾的危险采茧时做到分批采茧,先上蔟的先采,后上的后采,同时动作要轻,轻采轻放,不要堆积过厚,以免发热,影响茧质。

综上所述,养蚕重在消毒防病,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就一定会为蚕茧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