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表现呈抛物线状,表现先增后减。追肥要前期少后期多,应结合浇水,以满足结果时的营养供应,特别是对辣椒果实的大小和果实数量有较大影响,单株结果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无氮区最少,优化氮区最多。
关键词:辣椒;肥效;试验
文昌市系低纬度地带,地处热带边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温度23.9℃,全年无霜期,全年≥IO℃的积温8400℃,年均年平均降雨量1886.2毫米,非常适合辣椒的生长发育。辣椒作为我市主栽蔬菜品种之一,农户在施肥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市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辣椒”2+X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以探索高产、高效、合理、经济施肥模式。
一、试验目的
通过辣椒氮肥田间肥效试验,掌握文昌市辣椒的最佳施肥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及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等,为形成的测土配方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大田应用和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点、土壤类型和品种以及时间
试验安排在文城镇头苑蓝田村委会来龙洋,沙壤土,经度110°45′16″、纬度19°35′40″,前茬水稻。供试品种为辣丰3号线椒。试验时间为2016年8月20日在播种育苗,10月10日定植,2017年4月25日收获完成。
三、试验设计
1.基础施肥试验。试验设对照施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3个大区,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面积333 m2。对照施肥有施有机肥11250 kg/hm2,常规施肥区施有机肥11250 kg/hm2、尿素900 kg/hm2,过磷酸钙150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优化施肥区施有机肥15000 kg/hm2、尿素600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1500 kg/h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2.动态优化施肥试验。(1)氮肥总量控制和分期调控试验设计 试验共6个处理(见表1) 。
每个处理面积为20m×1.5m,垄距1.5 m,株距0.4 m,一穴单株。其中有机肥、磷钾肥为当地的推荐用量,施腐熟有机肥15000km 、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1500 kg/hm2,全作底肥施用;氮肥基追比按3:7和氮全作追肥处理,追肥时期及比例(见表2)。
(2)有机肥当量试验设计。试验设置6个处理(表3),每个处理面积为20m x1.5 m。分别为有机氮和化学氮的不同配比,所有处理的磷、钾养分投入一致,施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1500 kg/hm2。其中有機肥选用当地有代表性并完全腐熟的种类。总的氮量以当地优化施氮量而定;化肥追施次数按当地高产经验进行。
四、 结果与分析
1.对生物学性状影响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辣椒的长势、叶色影响较大。无氮区叶色表现浅绿有些发黄,农民常规用氮量表现一般,70%氮区表现淡绿,优化氮区和130%氮区表现浓绿。总的趋势是,氮量水平低的,叶色淡,长势弱,但根系较发达;随着氮水平上升,叶色变深,同时长势也从弱到强。对辣椒生育期也有一定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稍有推迟,生育期差异5~8天。对株高和展开度影响不大,变化无规律。但不同氮肥用量对辣椒的产量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对辣椒果实数量有较大影响。单株结果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无氮区最少,优化氮区最多。在相同条件下氮肥分为基追较全作追肥长势好一些。
2.结果分析。
(1)基础施肥试验。优化施肥和常规施肥比较,优化施肥产量为62445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1855kg/hm2, 优化施肥和对照施肥比较,较对照施肥产量增产50940 kg/hm2。
(2)动态优化施肥试验。无氮区(cK)产量最低,为16559 kg/hm2;农民习惯用氮量为40590kg/hm2;70%氮区(基追3:7)为38215 kg/hm2:(全作追肥35698kg/hm2);优化氮区(基追3:7)产量最高,为62445kg/hm2 (全作追肥60158 kg/hm2 );130%氮区(基追3:7)产量又开始下降,为48562kg/hm2 (全作追肥44637kg/hm2)。
(3)有机肥当量试验。处理3产量最高为59386kg/hm2 ,其他依次为处理4为54169kg/hm2、处理6为49213kg/hm2、处理5为44267kg/hm2、处理2为41031kg/hm2、处理1为12164kg/hm2。
(4)生长和营养规律试验 处理0无氮区(CK)产量最低,为。16559kg/hm2;处理1为54236kg/hm2;处理2为62445kg/hm2,处理3为51029kg/hm2。
作者简介:韩英光(1973-11—),男,大学本科,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