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摘 要:秋蚕期气候易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
关键词:温湿度;良桑;消毒防病
一、控制好蚕室温湿度
只有合理的温湿度,才能确保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可能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了降低蚕座温度,可利用风扇,务使空气流畅,加速蚕体水分的蒸发,降低体温。同时,谨防大蚕期蚕室温度过低。抓制蚕儿食欲,进而影响绢丝腺的形成,出现结薄皮茧或不结茧蚕。湿重时,蚕座上宜多撒石灰粉或焦糠等干燥材料,并增加除沙次数。遇低温阴雨天气,蚕室内要升温排湿,但应注意通风换气,既利于排湿,又防止发生煤气中毒;遇高温闷热天气,要开门开窗,加强通风。无论是升温还是降温,温度一定要平稳,切忌忽高忽低。
二、合理用叶,良桑饱食
秋蚕采叶必须摘叶留柄。中秋蚕期采叶,梢端要留7-8片叶,晚秋蚕用叶自下而上采.饲养结束后,梢端留6-8片叶。采叶时,要根据蚕儿的发育情况,选采适熟叶。采叶过程中,要剔除病虫害叶和煤灰污染叶。桑叶要随采随运,并妥善贮藏,以防桑叶发热干瘪或变质。给桑厚度1龄为1.5-2层,2龄为2-2.5层,3龄为2.5-3层。大蚕期,特别是5龄中、后期,既要保证蚕儿充分吃饱,又要合理安排好给桑量。一般4龄前2天张种用桑量55斤左右,第3天50斤左右,第4夭35斤左右,5龄前3夭需叶200-230斤,4-7天用桑量在400公斤左右,8-9两天用桑100多斤。
三、超前扩座、匀座
扩座、匀座工作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到秋蚕的产量和质量。秋蚕的饲养相对春蚕,蚕头应更稀一些,特别是小蚕期饲育温度高,生长速度快,更要及时做好超前扩座、匀座工作。如果蚕头分布不匀或过密,容易发生小蚕,造成眠起不齐,影响大蚕饲养。大蚕期也应及时做好扩座、匀座工作。
四、加强眠起处理,及时除沙
秋蚕期气温高,蚕儿眠性快,加眠网宜偏早。由于叶质较差,蚕儿发育不及春蚕齐一,所以要特别注意提青分批,提青时要一次性拣尽弱小蚕、迟眠蚕。眠前适当选择比较嫩些的桑叶喂蚕,眠中保持蚕座安静,温度比食桑时低1-2°F,干差4-5°F,等大部分起蚕呈求食状态时开叶饷食,饷食用叶要适熟偏嫩,叶质新鲜,给桑量是前龄盛食期的80%左右为好。蚕座上蚕沙、残桑过多,容易发酵、蒸热,容易引起病原繁殖,因此,要及时除沙。
五、严格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秋蚕易发生僵病和病毒病,管理不当易造成蚕病危害,因此,养蚕过程中,更要突出蚕病的防治。僵病的防治,除各龄开叶前,用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外,每天早上用一次防僵药剂,以杀灭僵病孢子。病毒病的防治,应每天晚上用一次新鲜石灰粉(禁用石灰精),石灰粉要块灰现配现用,另外要注意,切勿同时使用防僵粉和石灰粉,以免产生中和反应,影响使用效果。如发现病死蚕,应及时投入石灰钵,然后深埋处理。迟眠蚕和弱小蚕要集中起来隔离饲养。发生蚕病后,应每除一次蚕汐,除下的蚕沙要远离蚕室,制成堆肥,切不可当作畜禽饲,防止病菌擴散蔓延。除沙后蚕室地面要及时清扫消毒,换下的蚕具煮沸消毒或药剂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蝇蛆病的防治,可在4龄第2或第3天和5龄第2天开始隔天添食500倍或体喷300倍灭蚕蝇药液一次,上蔟前再使用一次。至于防止细菌性蚕病,应添食氟哌酸或克蚕菌等药液,发病时可连续添食几次,以后隔天一次,最好在晴天中午进行,大眠前和5龄后期可不添食。
养蚕期内还要做好防毒工作,禁用对蚕产生毒害的有机氮、菊脂类等农药,以免引起大面积的农药中毒。桑叶采回后,要进行试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