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宝
摘 要:从保护环境、保护黑土地的角度出发,农安县乃至吉林省,多年来在推广少量秸秆直接还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加大秸秆田间覆盖量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关键词:玉米秸秆;覆盖量;措施
秸秆大量还田后,如何保证播种及苗期深松的质量,一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2017年,由于秸秆归行覆盖机的引进、秸秆大量还田能进行苗期深松机具的问世,农安县加大了推广力度,在县域内大范围、大面积示范推广了秸秆大量田间覆盖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明年实施这项技术的面积还会扩大。目前,农民群众较认可的秸秆大量田间覆盖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有两种。
一、秸秆归行覆盖免耕播种
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是,秋季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收获果穗的同时,将秸秆粉碎;因地制宜在当年秋季或下年春季播种前,利用秸秆归行覆盖机,把秸秆归拢到休闲行(宽行)覆盖;条件相应时用免耕播种机,在没有秸秆的播种行(窄行)进行播种、施底肥;苗出齐后,视情况在有秸秆的休闲行(宽行)进行苗期深松追肥;利用机械施药,完成病、虫、草害防治。
二、秸秆粉碎自然覆盖免耕播种
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是,在垄形较规整(垄台较高)的地块,如果秋收后玉米秸秆没有粉碎(或不够细碎),可因地制宜在当年秋季或下年春季播种前,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自然覆盖在垄沟;条件相应时利用免耕播种机在垄侧(垄帮)实施宽窄行免耕播种、施底肥;苗出齐后,視情况在休闲行(宽行)实施苗期深松追肥;利用机械施药,完成病、虫、草害防治。
三、秸秆大量田间覆盖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
1.能防治秸秆焚烧,从而有利于保持空气质量;
2.能恢复(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土壤,实现种地养地;
3.能降低土壤的风蚀和水蚀,有利于土壤结构的优化;
4.能保墑蓄水,提高对天然降水的利于率,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5.秸秆覆盖处不长草,有利于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6.秸秆粉碎,有利于降低玉米暝的发生基数;
7.由于保墑,可以减少坐水种的面积,有利于实现节本增效。
四、注意事项
1.在风沙漏水地实施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可以不深松,但为了提高肥料利于率,最好是分多次施肥。
2.为了降低秸秆的可燃性、防止被风刮乱,在秸秆归行覆盖免耕播种模式中,可在播种之前实施归行作业(有时需要作业两遍)。对于秸秆量很多的地块,应该在免耕播种机纵梁上安装“刮土铲”,把窄行中间的少量土壤翻扣到归行后的秸秆上(刮土铲的形状,尽可能不使用准苗带的土壤减少),同时对准苗带进行适当整形。归行后的秸秆经过拖拉机和免耕播种机轮胎的碾压(两行免耕播种机作业时会对宽行的秸秆碾压两遍),能降低秸秆被点燃、被风吹乱的可能性。
连年保护性耕作地块,由于保苗株数多,秸秆量大,而且垄台低,必要时可将少部分秸秆用打包机清到地外,适当晚播,尽量避开春风的影响。
实施秋深松的地块、以及常年春季不易失墒的地块,应在秋季进行归行作业,经过一冬天冰雪压盖,春天不易被风吹乱。
3.为了降低秸秆的可燃性、防止被风刮乱,在秸秆粉碎自然覆盖免耕播种模式中,可把类似于免耕播种机拔草轮的装置,加装在秸秆还田机的后部,粉碎秸秆的同时,将少量土壤与表层秸秆混拌。
4.现阶段,深松追肥是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一定要提高认识,因地制定,保证深松质量。
5.秸秆大量还田,田间秸秆量多,一定要注意防火。
五、新技术推介
最近,我们观看了一些处于试验阶段,但在我县还没得到应用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现场表演。根据机具的工作原理性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们又认知了两项比较有推广前景的新技术。
1.全量秸秆覆盖洁区免耕播种技术。
(1) 主要内容:这项技术,是在收获果穗时不粉碎秸秆条件下,利用全量秸秆覆盖洁区免耕播种联合作业一体机,将前茬作物秸秆进行检拾、 粉碎、 横向输送、 向后上方提升;在播种施肥部件完成播种施肥,喷药部件完成喷散除草剂的瞬间,再把提升到一定高度、 已经粉碎的秸秆,均匀地喷放到作业后的地表。
(2)优点:这项技术能破解全量秸秆覆盖地表,播种、 苗期深松作业时存在拥堵 、架种、 晾种三大难题;同时,粉碎、 抛起的秸秆,又均匀覆盖在播种后的地表,可起到保墒的作用;另外,这项技术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提高秸秆肥料化的可操作性。
(3)适应区域预测。先期秸秆站立或半站立或高留茬,能防风固沙、 保墒;秸秆被检拾粉碎,再均匀抛撒在播种后的地表,也能起到保墒作用。所以,这项技术会在十年九春旱、 含沙量大的耕作区发挥作用。
2.风力注入式秸秆深还田技术。
(1) 主要内容:这项技术,是利用风力注入式秸秆深还田机,把机收粉碎的秸秆,进一步粉碎;由风机通过桶式犁,把粉碎后的秸秆输送到休闲行的深处;再由覆土部件,把桶式犁开出的土壤,压盖到已经输入到犁沟深处的秸秆上,同时,拖平、 压实。使播种区的秸秆量,处于不会影响免耕播种机和苗期深松机作业效果的状态。
(2) 优点:这项技术,在少动土的情况下,能消除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前期地温低的弊端;能提高禁烧秸秆的可操作性;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培肥土壤;掌握好作业时机,能起到播前保墒作用。
(3)适应区域预测。这项技术,将在非沙性土壤的耕作区,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吉祥. 秸秆覆盖夏玉米灌水效应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endprint